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手把手教你创建与幼儿讨论艺术的语言体系 谈谈你对幼儿教师语言艺术的认识

2022-03-12 21:07:56孕产
前言当幼儿身处于存在很多拥艺术作品的环境当中时,他们会自由地讨论这些艺术作品。而且幼儿对艺术作品越熟悉,他们围绕艺术作品展开的讨论就越多,而且遇到与已有艺术作品相似的新艺术品时,也能引发幼儿更多的讨论。
前言

当幼儿身处于存在很多拥艺术作品的环境当中时,他们会自由地讨论这些艺术作品。而且幼儿对艺术作品越熟悉,他们围绕艺术作品展开的讨论就越多,而且遇到与已有艺术作品相似的新艺术品时,也能引发幼儿更多的讨论。(Kerlavage,1995)

如此一来,自然而然地就引出了我们今天的话题,让我们一起来聊一聊如何与幼儿讨论艺术。

幼儿参观美术馆

本文大纲

通过本文,你将了解到:

手把手教你创建与幼儿讨论艺术的语言体系

1.艺术讨论的两大原则2.艺术讨论之基础三问
3.艺术讨论语言的六大模块
一、艺术讨论的两大原则

(1)艺术感受的表达应该是自由的。

在具体聊到细节化的艺术语言之前,我们要首先明确与幼儿在讨论艺术时所要遵循的第一条原则:艺术感受的表达应该是自由的。

我们要为幼儿营造一个大环境,能够让他们感觉到安全与放松,并且不受人的评价。幼儿必须要知道,他们的观点无论如何都会被人接纳,而不是遭到别人的批评或者是嘲讽。成人需要做到的一点就是,无论如何我们都要接纳幼儿的艺术观点,即使他们的解释再不合常理。

艺术创作是个人体验的公共表达,即艺术是一种个体化的表达方式,我们没有办法去为某一幅画定性是好还是坏。就拿巴尼特·纽曼的《第六章》为例,这是一副以蓝色为底色,上面有一个青色条纹的一幅画,这幅画在拍卖的时候还拍出了令人咂舌的高价。单纯从我的审美角度来看,我确定不明白这幅画为什么能够卖出那么贵的价钱。因为我会想:如果我有机会作画,我照样也画得出这样一幅画,它的特异性究竟体现在了哪里呢?

巴尼特·纽曼的《第六章》

无论如何,归根结底,艺术作品是画家个人体验的公共表达,因而巴尼特.纽曼有权利画出这样的画,他人也有权利作为他的知音买下这一幅画,毋庸置疑。人同此心,同样的原则应用在孩子身上,无论孩子说出什么样的观点,这都是他的个人观点,我们没有必要去加以评论或者是嘲讽。

(2)使用描述性语言

艺术讨论的第二个原则是多使用描述性语言,力求在一个轻松而安全的讨论氛围之内,引发孩子更多的细节观察和思考。

“描述性语言”是相对于“评判性语言”而言的。我们可以通过下面两个例子来体验一下二者的区别。

>>描述性语言

“我看到……”“这让我想起……”

>>评判性语言

“我喜欢这幅画。”“这幅画很漂亮。”

具体而言,描述性的语言更加偏向于客观描述,我们可以简单描述自己看到了什么,“我看到了这里有一只猫,这让我想起了小时候我养的那只猫”,这一句是我们在联系自己的个人经历,不涉及任何评判的性质。如果我们只是简单的说:“我很喜欢这幅画,它看起来很漂亮。”这种说法就属于评判式的语言了,而且当我们只是空洞地评判一幅画时,孩子无法从这些评判性语言当中获取任何额外的信息。因此,我们在和孩子进行艺术讨论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描述性语言的使用。

二、艺术讨论之基础三问

今天我为大家介绍的这一套讨论艺术的语言,来源于Feeney和Moravcik在1987年列出的艺术讨论词汇表。这一套艺术讨论的语言涵盖了艺术作品的颜色、形状、线条、材质、空间和设计等六大方面,让成人可以从细节入手,和孩子们一起站在他们的角度去观赏一个艺术作品。

但是,在进入到艺术讨论语言的六大模块之前,我还要再卖一个关子。再次,我特意引用了“基础三问”。这三问来源于上世纪90年代一家总部位于纽约的非营利性组织“视觉思维策略”(Visual Thinking Strategies)所提倡的早期儿童艺术鉴赏能力的培训方法。

【基础三问】

谈谈你对幼儿教师语言艺术的认识

·这张画中发生了什么?

·是什么让你有这样的感觉?

·还有其他的(线索)吗?

最后的这个问题“还有吗”可以持续地问下去。这种提问方式有些像是教练技术内容当中的引导方法,我们期待用这种引导式的提问激发出孩子更多的描述性语言。

例如:

我们拿莫奈的《日出·印象》这幅画举例。如果我们想就这个问题和孩子展开讨论,我们就可以使用刚才提到过的基础三问。通过这样的问法,针对一幅画就能衍生出越来越多的内容。

莫奈《日出·印象》

不过,需要提醒一点的是,再次回归到我们先前的那一条原则:艺术感受的表达应该是自由的。即便孩子的评论只是他的臆想,成人仍旧要给孩子的艺术评论留出轻松和自由的氛围和空间,不要给他们过多的压力。

就拿我个人的体验而言,我确实感觉在初次见到莫奈的《日出·印象》时,我联想到的是日落时分的海边港口景象。正是因为我自己的亲身体验中就有过类似的画面,于是莫奈笔下勒阿弗尔港清晨的薄雾景象,让我不自觉地联系起了中国北方港口冬日日落时分,不知是薄雾还是雾霾遮掩下的图景。

三、艺术讨论语言的六大模块

了解过了基础三问之后,我们可以进入艺术讨论语言六大模块的学习啦。让我们共同来看看从颜色、形状、线条、材质、空间和设计这六大方面,我们可以如何同孩子一起讨论艺术作品。这里的艺术作品不仅限于二维平面的画作、绘本故事的画面,还可以推广到日常生活中的自然之美、三维立体的雕塑之美或者是其他的艺术呈现方式的讨论上。

(1)色彩的变化和组合。

·色相(Hue)。色相指的是纯度和明度都为百分之百的颜色,颜色是艺术作品最为直观的呈现。

例如:

如果我们和孩子一起观看马克·罗斯特的作品《橙,红,黄》,我们可以直接和孩子一起来讨论这幅画中三个色块的颜色。和马克·罗斯特有异曲同工之妙的画家当属蒙德里安,经典的色块图也可供我们与孩子讨论一番,“他将这个方块涂成了红色,他将那个方块涂成了黄色,中间还有两个黑色的方块。”

马克·罗斯特《红,橙,黄》

蒙德里安的彩色格子

·纯度(Saturation)。纯度指的是色彩的饱和度,指的是颜色中灰色量含量的高低,简单理解,饱和度越高,画面越鲜艳,饱和度越低,画面越暗淡,越接近灰色。百分之百的纯度会让画面看起来发红。

纯度(饱和度)

例如:

我们拿约瑟夫·阿尔伯斯的格子画作为例子,不同的格子确实体现出了不同纯度的红色。我们可以和孩子讨论说:“中间的格子颜色最为鲜艳,因此饱和度最高,中间的格子颜色最为暗淡,因此饱和度最低。”

谈谈你对幼儿教师语言艺术的认识

约瑟夫·阿尔伯斯的格子画

·明度(Brightness)。至此,我们讨论了色彩三要素:色相、纯度、明度。明度有时候会与纯度混淆,具体来讲,明度指的是颜色中白色或黑色含量的高低,接近我们日常所说的“亮度”。因而白色明度最高,黑色明度最低,白色成分越多,明度越高,黑色成分越多,明度越低。

明度

例如:

北京的秋天,正是欣赏黄色银杏也的时分。比如我们和孩子一起行走在银杏大道的时分,我们就可以和孩子说:“左边的银杏叶明度更低,和右边的银杏叶比起来,她的颜色更深”。这就是一种简单的关于色彩明度的讨论。

北京的银杏叶

·色彩的对比。讨论完了色彩三要素之后,我们了解到颜色的纯度和明度可以进行对比,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跟孩子讨论对比色和色彩的冷暖。

>>色彩对比。强对比色包括红色和绿色,黄色和蓝色,黑色和白色,蓝色和橙色,黄色和紫色,这些颜色两两都是非常强烈的对比色。

例如:

“在绿叶的衬托之下,这朵花儿显得更红了。”

红花配绿叶

>>色彩冷暖对比。通常而言,暖色调会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而像蓝、紫、绿色这种冷色调的颜色就会给人一种凉爽,乃至寒冷的感觉。

例如:

“在炎热的夏天,墙壁颜色是蓝色的房间,给我一种凉爽而宁静的感觉。”

以冷色调蓝色为主色调的房间

(2)线条的特征

·线型。不同的线型包括直线、曲线和不规则线条。

例如:

拿波洛克的滴画曲线为例,他的创作方式是随意地在帆布上泼溅颜料、洒出自然的不规则线型。面对波洛克的作品,我们就可以和孩子讨论他的线型问题,“波洛克的画是一种自由且随机的滴画方式,因此他的化作呈现出的是形态各异的曲线线条。”对于这种即兴创作方式的了解,也许会激发孩子的创作热情。

波洛克的滴画曲线

谈谈你对幼儿教师语言艺术的认识

·线条起始。

例如:

在成人和孩子讨论他们的画作时,我们可以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其中一个很有趣的开放性问题是“你在画这幅画的时候,你的第一笔是在哪里?你的最后一笔又在哪里?”

·线条的粗细。

例如:

画面中个子稍矮的小人的胳膊是多线条形式的,而右边那个高大的人的胳膊只是一条单线。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去跟孩子聊,“为什么左边小人的胳膊是好多线条的反复涂抹,看起来比较粗,而右边小人的线条只是单线呢?是因为左边小人的胳膊更为有力或者是粗壮的缘故吗?”

幼儿画作

·线条长度。

例如:

仍旧以上图为例,左边小人的胳膊和腿的线条是较短的,而右边小人的胳膊和腿的长度会更长。“是因为小朋友的胳膊和腿要比成人的长吗?”

·线条对比。

针对于以上线条的特性,我们可以去对比线条的粗细和长度。

(3)形状的辨识、评论和相互关系

·大小。

例如:

就拿非常有名的里约热内卢基督像为例,这个雕塑就是用一大块的岩石雕刻而成的。我们可以和孩子评论的时候说:“这是基督像是用一大块的岩石雕刻而成的。”

里约热内卢基督像

·形状名称。世界的各种事物都逃脱不开形状。在一些艺术作品当中,我们也可以发现各种各样的形状。

例如:

做艺术讨论的时候,我们可以为孩子将形状指认出来。“这条项链有一个三角形的吊坠。”

三角形吊坠项链

·描述关系。

涂色练习页

例如:

>>实心:“这个正方形被涂成了实心的,旁边的三角形还是空心的。”

>>大小对比:“下边的圆比上边的圆更大,这个圆比另外一个圆更小。”

>>位置关系:“蓝色的正方形在红色圆形的左边。”

(4)艺术的质地效果以及给人的感觉

·写实还是写意。写实的画通常现实主义,写意的画通常是抽象派。

例如:

谈谈你对幼儿教师语言艺术的认识

以梵高的《向日葵》为例,我们可以去跟孩子讲说,“梵高的《向日葵》,花瓣画得都非常的精细,让人看到的时候,甚至能够感觉到重重叠叠的向日葵的花瓣,这就是一种写实的艺术。”

梵高《向日葵》

·硬度。

例如:

“轻黏土变干之后也变硬了。”

谈谈你对幼儿教师语言艺术的认识

轻黏土成品

·糙度。

例如:

以修拉的作品《大碗岛星期天的下午》为例,这是一种点彩画,对于点彩画的绘制工艺我们不做细致探讨,只是单纯依靠肉眼,我们就可以明显感受到画面中的颗粒感,而这种颗粒感会给人一种粗糙的感觉。甚至我们都不需要知道这是“点彩画”,只是简单描述你的感受就好,“《大碗岛星期天的下午》的画面给我一种粗糙的颗粒感。”

修拉《大碗岛星期天的下午》

·规则。

例如:

以下面的两张图为例,第一幅图有规律可循,对于喜爱秩序感的人可能会带来极强的舒适感。而第二幅图是不规则的。两种作品风格,自然会给人不同的感觉和感受。

手绘曼陀罗唐卡

不规则的设计作品

·反光。

例如:

以这种金属质感,使用青铜漆绘制的画作为例,当镁光灯打在它身上的时候,就会有一种反光的感觉。这是由于材质引发的反光现象。而当人们在画人物素描时,人物眼白的地方为了画出倒影和光线反射的感觉,会用橡皮做处理的,这就是人为营造的反光现象啦。

金属质感画作

人物眼部素描

(5)空间表现

两只猫

·空间距离。

例如:

“画中的两只猫挨得很近。”

·空间定位。

例如:

“这两只猫是在画的中间部分。”

·空间界限。

例如:

“两只猫趴在桌子上。”

·满余程度。

例如:

“在我们一看到这幅画的时候,会不自觉地把注意力放在中间的这个部位,也就是两只猫的这个部位,而其余的部位呢,要么就是墙面,要么就是桌面。”

(6)设计感

·对称性。

例如:

“这一侧的图案和另一侧的图案一模一样,它们是对称性的。”

对称

·重复。

例如:

“这幅禅绕画的特点是样式的重复。”

禅绕画

·交替。

例如:

“这个手链的设计包含了交替和重复的特点。X型紧接着颜色渐变,再接着X型。”

编制手链

·夸张。

例如:

毕加索在画很多人物画像的时候,就使用到了夸张化的手法进行人物细节的描绘。“这个女人的鼻子出奇的大,让我联想到她的嗅觉会不会分外的灵敏?”

毕加索的绘画作品

总结

我们回顾一下以上的主要内容:

1.艺术讨论的两大原则是:艺术感受的表达应该是自由的,以及使用描述性语言。

2.艺术讨论之基础三问:这张画中发生了什么?是什么让你有这样的感觉?还有其他的(线索)吗?

3.艺术讨论语言的六大模块分别是颜色、形状、线条、材质、空间和设计

参考资料:

[1] Feeney, S., & Moravcik, E. (1987). A thing of beauty: Aesthetic development in young children. Young Children, 42(6), 6-15.

[2] Kerlavage, M.S. (1995). A bunch of naked ladies and a tiger: children's responses to adult works of art. In C. M. Thompson (Ed.), The visual arts and early childhood learning (pp.56-62). Reston, VA: National Art Education Association.

[3] 安·S.爱泼斯坦,伊莱·特里米斯.我是儿童艺术家——学前儿童视觉艺术的发展[M].教育科学出版社:北京,2012:90-92.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