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用结果导向来惩罚孩子,怎么一点用都没有?

2019-10-13 10:26:01孕产
用结果导向来惩罚孩子,怎么一点用都没有?

孩子赖床,不写作业,孩子不听老师的话等等,经常有人说,你就不管他,让他迟到,让老师罚,看他下次还敢不敢。这就是用结果导向来惩罚孩子,让他自己承担,自己行为的后果。

我们自认为,这种方式很好,谁用谁知道,结果并没什么卵用。


早上,闹钟反常没有响,起床的时间有点晚,我一边喊两宝起床,一边准备出门,并吩咐她们,洗漱完毕后,可以读点书。待我回来时,她们似乎什么事都没有做,到房间一看,电视是刚刚关的。

我很生气,就训了姐姐几句。当然,她也很气,坐下来吃早餐,一下子把杯子里地牛奶弄翻了,然后我的裤子和鞋子都湿了。我的火一下子就窜出来了,墙上的钟还在走。我在想,我再发火,说不定又生出些什么事来,就开始平复自己的情绪。

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心理学中著名的踢猫效应。

一父亲在公司受到了老板的批评,回到家就把沙发上跳来跳去的孩子臭骂了一顿。孩子心里窝火,狠狠去踹身边打滚的猫。猫逃到街上,正好一辆卡车开过来,司机赶紧避让,却把路边的孩子撞伤了。

这就是心理学上著名的“踢猫效应”,描绘的是一种典型的坏情绪的传染所导致的恶性循环

是的,早上的事情和这个很像,人的情绪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情绪也会传染,进而引发一些列的事情发生。

行为产生后果

这些都很对,除此之外,我想说的时行为。

我们都知道每一个行为对应的会有一种结果,而孩子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一个不经意的行为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她们只想着自己的喜欢的,自己想要的。

早上一起床就看电视,然后被妈妈发现,然后妈妈生气,然后孩子生气,然后打翻牛奶,然后湿掉了衣服和鞋子,如果不及时刹车可能还会出现,很多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来。

我们可以设想一下,接下来,妈妈不得不换衣服,又耽搁了时间,非常赶,结果在路上和别人发生摩擦,结果孩子们都迟到了,妈妈也要花更多的时间来处理纠纷。

你看,一个小小的行为,结果会带来一连串的后果,生活有时候就像多米诺骨牌,一触而发,不可收拾。这里面除了你的行为,还涉及到,其它的一些因素,那就说点单一的吧。

行为之前要有思考

小孩子嘛,头脑很简单,有时候她的行为,根本意识不到到底会造成多大的后果。说三思而后行,太笼统,还是举个例子。

邻居家有一个小女孩也是八九岁的样子,很喜欢吃糖果。

有一次到别人家去做客,看见一个几个月的弟弟,躺在婴儿车里,喜欢得不得了,她就随手塞了两个糖果到弟弟的嘴里(大人当时没有发现),结果,把孩子给卡住了,送进了医院,要花费很高的治疗费。

这个小女孩发心是好的,她以为,自己喜欢吃的糖果分享给弟弟这很好,没有错啊,我喜欢弟弟。可她不知道会是这样的结果。

给自己和别人带来很大的困扰和伤害。孩子的思维和心智都不成熟,没有办法做到像成年人那样去判断。可我们可以引导她去思考。

就拿今天早上的例子说吧,

孩子要看电视,这种要求很合理。如果前面加上一个特定的时间,那就不确定了。

在早上时间并不是很充裕的情况下,这就不行,就像在课堂上想出去玩耍一样是不可以的。

至少在决定开电视之前要想一想,这个会给自己和别人带来什么后果。那么在那个喂弟弟糖果的女孩,应该怎么做呢?

(可以提前问问大人,可不可以给弟弟吃。)

这样的例子很多,宇宙第一大亲子炸弹——家庭作业,就是很好样板。孩子不写作业,然后老师就很生气,会点名批评,罚写几十遍,还会告诉爸爸妈妈,然后爸爸妈妈,很生气,结果一回家会~~~

不写作业的后果就是,老师生气,点名批评没面子,罚写几十遍,写到很晚,家长生气,回家挨骂,挨打,自己伤心不已,还怀疑自己不是亲生的。

我们大人知道这是不写作业的后果,有些孩子啊,你不给她分析,有时即使错了,她还是会满不在乎。即使罚了,她只记住了老师很讨厌,妈妈真烦人,所有人都针对我。

思考的目的是你要有所选择

分析的目的,是我们要在做事情之前思考,有了思考,才会有选择。想看电视,在打开电视机之前,就可以做一个简单的思考。

我开了电视,那我的时间就会更紧,上学可能会迟到,妈妈还会训我,心情会很不好

我不开电视,我们的时间刚刚好,可以愉快的享受早餐,一天的精力很充沛,是美好的开始。

思考后,脑子里就会有很清晰的脉络,就可以选择了。我们常常说孩子做事不经过大脑,有些孩子的大脑,还真需要大人去引导她思考,尤其是那些玩心重神经大条的孩子(我家就有一个)。

经过了早上的分析,下午放学就又到了写家庭作业的时候,那个以前的拖拉能手,也“身经百战”的小战士。我问她“宝贝,是选择睡觉之前写作业,还是现在就写作业?”

她若有所思地说“让我想一想~~~~”。要是以前,则是气鼓鼓的“我不选”

到今天,我才明白,我们常说的用结果导向来惩罚孩子,有些只是大人的想法而已,对于大多数的孩子来说,她们可能只感受到了惩罚本身的难受和痛苦,并没思考,没有联系整个事件的前因后果,即使被罚了,挨训了,依旧没有什么效果。

在《双向养育》中论述孩子的养育方式时提到“自律意味着做一件事情是出于对事情本身正确的判断,而非出于对惩罚的恐惧”

之所以没有效果,是因为,孩子只关注了惩罚本身,很容易产生了一种恐惧心理,我们以为她们恐惧了,怕了,她就会改正。而现实是孩子会因为恐惧而紧张,焦虑,心理失衡,她们的表现还会更严重。孩子越小,她们的思考能力相应更差,负面情绪和结果也会更厉害。

让孩子自己学会思考,能够自己去判断,来做出正确的选择,我想这样会更利于孩子的成长吧。

父母之爱(教育)孩子,则为之计深远,唯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思考,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