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家庭中科学教育的实施需要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才有可能实现 家庭中的科学教育具有很大的随机性

2022-03-11 13:55:52孕产
无论是出版市场上,还是商业企业里,时下的不同圈层都被迫或主动地掀起了一股自我成长之风,对于这阵风的刮起,我们都由衷地兴奋,因为没有什么是比全民觉悟并努力通过改变来共同塑造一个更高层次的精神世界更让人兴奋的了。

无论是出版市场上,还是商业企业里,时下的不同圈层都被迫或主动地掀起了一股自我成长之风,对于这阵风的刮起,我们都由衷地兴奋,因为没有什么是比全民觉悟并努力通过改变来共同塑造一个更高层次的精神世界更让人兴奋的了。除了战争时期因为有一致的民族基因必须一致对外以外,还没有什么情境是能让大部分国民都如此热血激昂的。而在这场自我成长的大变革下,受益最大的还不止是成长者本人,更是家庭中的未来一代,他们因父母自身层次的提高而处处受益,这些处处大部分都体现在孩子成长教育的点点滴滴中。今天就和大家聊聊父母学习后对于自身身份的反思以及对于孩子的教育是如何产生积极作用的。

一、对于父母身份的认知不再限于天然属性,而需上升至社会及科学属性

从中国人类历史发展进步的角度看,父母身份的天然属性延续了太久太久,比如父母对于孩子的惩戒权,比如孩子是父母绝对的私产,再比如孩子不得对父母有忤逆之举,否则视为不孝等等,诸如此类的思想和做法都是以父母身份的天然属性为基石背景的,很少会有人去质疑这些内容的正确性和合理性。

家庭中的科学教育具有很大的随机性

家庭中科学教育的实施需要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才有可能实现

在这种背景下,也造就了一代一代的国人和孩子们依赖、逆来顺受、听话、学乖的性格,虽然现在我们能在很多家庭中看到年轻一代的叛逆之举,但这多半又是个体因生理发育导致的情绪和行为变化,而并非是建立在思想成熟基础上的认真思考后的叛逆,这二者是有本质区别的。同时即使青少儿有了些许叛逆的苗头也会很快在社会大环境及成人的五花八门的手段实施下被扼杀。

因为“叛逆”本身这个词语早已在中国千万代父母的思想中被定义为“不肖子孙”的性格序列,无论是情感上还是理智思维里都无法真正接纳这个词语。换句话说,只要个体成为了父母,就会自动开启父母传统思想来教育后代,代际影响的顺序是从上至下的,而非彼此互相,这种单方向的作用力也更加加剧了此种思想的根深蒂固。

所以即使在科学教育理论可以通过各种信息媒体平台被送至千家万户的眼前,也还是很难在短时间内修正教育者的传统教育思想。比如关于“老子教训(打骂)儿子就是天经地义”,即使有点过分邻里们或者政府机构的相关部门也不会自然地出面干涉,除非涉及到法律犯罪的伤害性行为。可是从科学教育角度看,肉体上的疼痛还不足以导致孩子们未来人生的不幸,反而是被肉眼看不到的内心或者精神上的创伤才是置孩子于死地的真正黑手,但事实上这些东西如何被看到、被关注、被衡量呢?

家庭中的科学教育具有很大的随机性

父亲和邻里们脑子里的“天经地义”从哪儿来?就是从一代又一代传下来的思想中来,父亲会说自己就是被老子打大的,邻里们会说这是人家的家事外人不好插手的,因为大家都是这么长大的。

我们通常在帮助家庭解决孩子各类教育问题时,都不急于给父母和孩子提供直接的方法和理论,因为这是最容易的,而最难的就是家庭中的教育者必须从思想上想通自己面临的问题,或者这个问题的由来,这才是最关键也是最难能做到的。比如,关于教训孩子打骂孩子的危害相信大家在很多文章及教育讲座的场合中都有耳闻,但试问,父母们看过或者听过后就立刻能做到吗?在练习的过程中到底需要反复多少次才能做到呢?各位父母可以好好回忆下。

所以现在的父母们特别特别不容易,面对科学教育的大形势,不学习不提升不成长是一定会影响到孩子的,但要学习要提升要成长又会面临自身及基因遗传中的“顽石”,这块石头很多时候都成了成人们自我成长路上的一块心病,反复治疗又会反复发作,不碰则以,一碰就疼,似乎痊愈的可能性并不大。其实换个角度想想也可能会轻松些或者放过自己,以你一代人的努力就想改变上面几代几十代几百代人的错误这无疑是个幻想,不切实际。

家庭中的科学教育具有很大的随机性

但我们可以有个志向,就是通过觉醒的一代以及下面的几代人的努力来实现彻底的改变,这个教育思想是与西方的阶层跨越是需要几代人的努力相通的。早点觉醒早点实施就是对于自己家族的最大贡献了。

所以现在意识到这个问题开始学习成长的父母一代是非常幸运的,更是功德无量的,当然也是非常有勇气的。你们站在了科学教育的角度来思考孩子们的教育问题,不再停留于传统的教育经验,更不会盲目照搬各种新型教育思想及方法,而是通过大量的学习与思考,找到最适合自家实际情况的方法,最难能可贵的是看到了自身身上的问题并且尝试过各种自救的方法,虽然过程是如此地痛苦煎熬,但最终还是会经历重生之后的绽放,这是最大的收获。

你们更加站在世界舞台的角度、未来社会发展的角度来思考现在的孩子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教育才能满足未来世界对于人的要求,不再停留于孩子目前的年级和年龄,未雨绸缪从来都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而不去具体实施,但同时需要把握尺度的是如何做到恰到好处?虽然这点特别难,但这同样是教育成长与反思中父母们需要时刻思考的问题。

只有父母们能够回归到教育科学性的思考及人类社会发展趋势的思考上来,可能才能有效地对抗几千年来的陈疾以及给予自己些叛逆的勇气。目的不是与祖先彻底地决裂,只是希望能让后辈成长地更加智慧健康,能站在世界的舞台上博弈决胜。

二、对于父母身份的认知需要更加多元化、科学化,才能实实在在地帮助孩子们获得教育成功

在父母身份的天然属性中,权威性是大家最喜欢提及的。权威在父母身上的体现多为控制、束缚,在孩子身上的体现多为服从、听话。所以在亲子关系中该词只偏向于一个释义,并未过多涉及人格间的尊重、使人信服的威望以及自愿服从等释义。

于是在家庭生活中,父母无法意识到并做到与孩子平等、尊重、独立待之;父母也没办法成为孩子们的朋友、导师、支持者、鼓励者。在这种思想层级下,家庭中出现各种教育矛盾冲突问题就非常正常普遍了。所以我们更多地会给父母陈述一个概念:天下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和父母。这是希望教育者和父母的成人群体能够站在自身的角度去反思自己,从而从根本上改变教育关系、教育行为、教育理念。

无论从哲学的角度还是传统文化的角度,我们都能从先贤哲人那里看到任何问题都源自于自己的内心,如果能够从内在的角度进行调整必将以最有爆发力的态势影响到外在的事物运行。很多进行持续学习的父母们也着实体会到了这点,比如当妈妈们的情绪问题能够稍加改善就会明显地发现孩子们的各种改变,成人们的些许行为上的调整也会反应在孩子们的日常行为改善中,越是年龄小的孩子,这种影响的速度会越快。

当父母们开启自身的成长之路时便能发现不止自己的情绪、心胸、视野、层次得到了改善,周围的人、事、环境都会随之发生巨大的变化,特别是孩子们。当父母能够真正领悟到自己父母身份的多重解释,就可以很自然地成为孩子们成长路上的朋友、导师、支持者,不会那么尴尬局促不好意思。因为那是发自内心的真实想法和情感,也就会自然流露于日常的言行举止中。而孩子们能够在一个尊重、平等、独立、自主的家庭环境中成长无疑是件非常幸运且幸福的事。

结语

其实孩子们要的真不多,也特别容易满足,很多时候反而是成人各种复杂、各种自以为是,在彼此的需求信息无法对称时,就很容易出问题。但是能够读懂孩子们的需要,还能辨别清楚什么是孩子们教育成长的需要,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这比赚钱养家难太多了,但这就是家庭教育的趋势,只能顺应时势,而不能悖逆,通过大量且不间断的学习重新认知父母自身身份,调整思维与心态,在大环境下各自去挣自己的未来和孩子的未来,这才是安全踏实的努力方向,教育从来都没有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