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孩子“病入膏肓”,家长慌,儿科医生更“荒” 病入膏肓讲的是谁的病情太严重了无法医治

2022-03-05 07:04:21孕产
家长拍桌怒吼,限儿科医生半小时给小孩退烧“有一次值夜班,半夜三点,一个父亲抱着发烧的孩子来到医院,拍着桌子吼我,‘限你在半个小时以内把烧退下去,退不下去,你就是个庸医!’我给他解释病情,家长完全听不进去,‘我听不懂,反正你得在半个小时内给我把烧退下去。

家长拍桌怒吼,限儿科医生半小时给小孩退烧

“有一次值夜班,半夜三点,一个父亲抱着发烧的孩子来到医院,拍着桌子吼我,‘限你在半个小时以内把烧退下去,退不下去,你就是个庸医!’我给他解释病情,家长完全听不进去,‘我听不懂,反正你得在半个小时内给我把烧退下去。’我真的很怕他一下打到我身上了。类似情况,我在临床上遇到过不止一次。”

——曾就职于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范珍

网友对儿科医生的真实感受

孩子“病入膏肓”,家长慌,儿科医生更“荒”

“如果让我去做儿科医生我也是果断改行没商量的。工作只是为了养家糊口,没必要为了混口饭吃还要挨打挨骂的,又不是只有这一条路可走,犯不着活得那么没有尊严。再说了,累死累活挨打被骂的还不如打工待遇好,干嘛非得在一棵树上吊死?

病入膏肓讲的是谁的病情太严重了无法医治

——网友“眸眸”评论

2017年5月发布的《中国儿科资源现状白皮书(基础数据)》数据显示,当时中国儿科医生总数约为10万人,却要服务2.6亿0岁至14岁儿童,平均每1000名儿童才能拥有0.55名儿科医生,儿科医生缺口已经超过20万。这里还不包括资源不平衡分布。因为许多小医院的儿科门诊,是没有人去看病的。

夸张到什么程度呢?

做一道小学计算题就知道了……

【如果某医院儿科一天门诊量2000余人,假设一天工作10小时不停,也就是600分钟,假设有10个医生坐诊从不休息,问:每位医生看诊一个患者要预留多少时间才能看完所有患者?】

病入膏肓讲的是谁的病情太严重了无法医治

【答案是:只有区区3分钟的就诊时间。】

这不单单对于儿科医生来说是巨大的工作量,同时对于挂号以后长时间排队等待的家长们来说也是折磨。

儿科医生为什么会这么短缺?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培养时间长、待遇不高、工作压力大、医患关系紧张等多原因造成了我国儿科医生紧缺的现状。

一、培养时间长,社会成本高

病入膏肓讲的是谁的病情太严重了无法医治

培养一个医生的时间和金钱太多,很多家庭承受不起,而往往能承受得起的家庭的孩子却往往又不会去选择医生这样一个吃力费时还不赚钱的行业。


现在大城市的医院的医生最起码是研究生,一个医生读本科五年,研究生三年,还要规培,等他能在医院获得一个主治医师的位置最起码得30多了,这才是刚刚开始。请问现实这么残酷,又有几个人能真的为了济世救人而花上自己最宝贵的十年青春?

二、儿科医生的收入非常低。

要知道,儿科病人的用药量非常小,要靠药品的收入来补贴医疗技术收入的严重不足。另外,体现医生劳动价值的门诊挂号费和手术费等一些费用,很低。

儿童抽血化验很不方便,儿童不能做很多检查,因此儿科的化验检查本身就很少。儿童,婴儿,新生儿等等就分好多类型,儿科的检验指标,用药剂量等和成人完全不一样,医生在对报告进行判断时和开药方时都需要仔细斟酌,这也加大了儿科看病的难度。再加上儿科的药品收入非常少,因此儿科医生的收入低到惨不忍睹。儿科医生何以养家糊口?何以解决温饱问题?在中国大陆要么去私立医院,要么改行,除了这两条路没有第三条路可以选。

三、儿科诊断难,医患关系紧张,工作压力大
儿童特别是幼儿,不会描述自己的症状,不会表达自己的病史,所以儿科会被人认为是哑巴科或者类似于兽医科,诊断儿科疾病相对于成人来说难多了。儿科的患者绝大多数是有家长带着来的,家长因为不是患儿本人往往对于病情会有所误判。

比如说我家孩子就是感冒咳嗽,其实是肺炎;我家孩子吃坏了拉肚子,其实是轮状病毒感染等等。患儿本人因为年龄限制,无法清楚的表述自己的症状,往往就会导致误诊,而且儿科病人的病情变化又非常的迅速,稍有不慎便会出事,出了事,医生不是挨打挨骂就是赔钱。

此时儿科医生就会要求对患儿进行一系列的检查,比如生化,血常规等等,而家长就会认为哇不就是感冒么开那么多检查不就是要坑钱吗?但是医生如果不开检查的话有非常容易误诊,误诊之后家长肯定会更加的恼火。

病入膏肓讲的是谁的病情太严重了无法医治

如此这般,家长和儿科医生之间的矛盾就产生了,究其原因就是部分民众对于疾病卫生知识缺乏了解,对于自己的判断过度自信,并对于医生有些一定的偏见。

一个孩子就诊,后面会跟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还有父母,真的是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父母长辈有的情绪比较焦虑,会因为一点小事把矛头转嫁泄愤在医护人员身上。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护士给孩子打针,如果一针没有打进去,往往会导致家长的辱骂或者殴打。


四、环境因素,国家政策

比如我国刚刚开放二胎,儿童数量剧增,关于儿科医生的扶持政策跟不上;

冬季城市空气污染严重,儿童的呼吸道比较脆弱更容易患病;

我国的医疗资源相对匮乏分布不均,看病往往都往大城市的三甲医院,导致了大医院巨大的门诊量。

令人欣慰的是,目前我国“儿科医生荒”稍有缓解

今年7月26日,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对外发布我国儿童医疗卫生服务发展最新情况。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我国拥有儿科医师23万,每1000名儿童拥有0.92名儿科医生

这也跟国家针对“儿医荒”出台的一系列措施有关:

1、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有关部门不断加大儿科医师培养培训力度,增设了本科儿科学和中医儿科学专业,42所高校获批设置本科儿科学专业,9所高校设置本科中医儿科学专业,在40所高校开展“5+3”一体化儿科医师培养;

2、择优遴选儿科(含儿外科)专业基地586个,近三年累计招收培养儿科专业住院医师1.3万人;

3、中央财政按照每人每年1.5万元的标准,支持中西部地区开展儿科医师转岗培训,累计有6688名医师经转岗培训合格后增加儿科执业范围。

4、合理确定儿科医务人员工资水平,2018年全国儿科医务人员平均薪酬同比增长超过10%。

5、儿科执业环境得到改善,医疗纠纷每年下降4%,发生在医院的重特大涉医案件平均每年下降6.5%。

总的来说,经过国家这几年的努力,“儿科医生荒”的低谷逐渐回升;我们应该相信国家的力量,困难会过去,希望在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