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不对儿子有“期待”之后,每天都开心多了 对儿子的期待

2022-03-03 15:52:29孕产
来源丨深度育儿周末带儿子在大街上溜达了一天,晚上掐点跳上最后一班公交车,母子俩都大松一口气,对视一眼哈哈大笑。随后匆匆忙忙上来一对母女,小女孩比儿子小一两岁的样子,正张大嘴巴哇哇大哭,妈妈一脸的心烦意乱。“我就要吃糖葫芦!呜呜呜你为什么不给我买!”“我就要吃糖葫芦!

来源丨深度育儿

周末带儿子在大街上溜达了一天,晚上掐点跳上最后一班公交车,母子俩都大松一口气,对视一眼哈哈大笑。随后匆匆忙忙上来一对母女,小女孩比儿子小一两岁的样子,正张大嘴巴哇哇大哭,妈妈一脸的心烦意乱。

不对儿子有“期待”之后,每天都开心多了

“我就要吃糖葫芦!呜呜呜你为什么不给我买!”“我就要吃糖葫芦!你快去给我买呜呜呜……”“你不给我买糖葫芦,你回去就给我做!给我做!呜呜呜……”

对儿子的期待

小女孩一边哭一边还不耽误对妈妈进行血泪控诉,小手泄愤似的在妈妈身上推搡,妈妈一开始好声好气:

“你看我们现在坐的是今天最后一趟公交车了,不是妈妈不给你买,是时间实在来不及。”“乖,明天下午你放学妈妈一定带你来买,不哭了啊!”“妈妈没有做过糖葫芦,再说我们家也没有山楂啊。”

妈妈一连串的解释,小女孩的情绪却没有任何缓和,反而变本加厉,小拳头用力锤了妈妈几下:“我不管!我就是要吃糖葫芦!我现在就要吃!”“你不给我买糖葫芦,你不是好妈妈,我就是想吃糖葫芦,为什么你非不给我买!呜呜呜……”妈妈的脸色挂不住了,她狠狠地拍了小女孩还在推搡自己的手一下,压低声音道:“我给你脸了啊,别再哭了,再哭就让司机叔叔把你丢下车去!”小女孩果然被吓住了,呆了一下,哭声一下小了很多。

我心有戚戚焉地转头看儿子一眼,发现他正用很同情的眼神看着小女孩,看到我看他,也转头看了我一眼。顿时一阵心虚,这位妈妈的做法,可不就是不久前的我么?不止是这位妈妈和我,大部分的孩子成长道路上最大的敌人,都是父母的脾气。刚好这段时间,为了改善我和儿子日益紧张的母子关系,特意去做了一些调整,目前来看效果还算明显,今天就写出来分享给有此苦恼的父母们,希望可以有一点帮助。

放弃对自己的期许

对儿子的期待

仔细观察不难发现,很多家庭里,小到孩子每天饮食如何安排更有营养,大到孩子何时断奶何时加辅食何时入园报名什么兴趣班,好像都是妈妈们在操心,这就造成妈妈们的神经无论何时都是崩得紧紧的,一刻也不敢放松,好像生活是在走钢丝,稍有不慎,就会从高空中摔下,非死即残。如果你,每天又要在职场上所向披靡高质量高标准完成工作,又要保证孩子英语音乐体能学而思奥数编程画画思维导图样样拿得下来,又要家里保持窗明几净厨房饭菜飘香,那就一定要引起重视,你已经非常累非常累了。这个时候孩子稍微有一点点的不如你意,在洗手间水漫金山或者晚上做作业喝水尿尿肚子疼,都会成为我们压抑多时情绪的导火索,瞬间就会将原本就摇摇欲坠的母慈子孝炸得渣渣都不剩。1.因此我们的第一步就是,放弃对完美的追求。或者说,放弃对自己不切实际的期许。你可以在工作中答好一份100分的答卷,但是最好不要要求自己做个100分的妈妈。说到这里想起应采儿,在一个综艺节目中,别的妈妈都心急火燎给孩子做饭,生怕饿到孩子,只有她非常二百五地说:“我儿子和我老公,饿一顿没事,不会死,让他们等等吧!”

这种看似不靠谱的妈妈,才是家庭幸福的关键。她不会存在“我要无私地为这个家庭做贡献”的想法,不会用很严苛的标准去要求自己,她给自己设定的标准非常宽松,相对应的,留给儿子和老公的标准也就相对宽松,留给家庭幸福的通道就很宽松。我不是完美妈妈,不是完美妻子,你们也不是完美的儿子和老公,我们都是很平凡的普通人,所以我会允许你们犯错误,有小毛病,我们就这样不完美地生活,幸福的感觉才会比较大。 2.不要要求自己不能对孩子发脾气。

现在有太多的文章要求妈妈们,不能对孩子发脾气,你的脾气将如何影响孩子一生云云。其实,我们都是凡人一个,又有谁能保证,可以不悲不喜不怒不气呢?因此最好不要给自己立flag:从今天起,再也不对孩子发脾气!要知道,今天立的flag,都是为了明天更好的打脸啊……不为自己设置“不对孩子发脾气”的预期,当你真的忍不住对孩子发脾气的时候,就不会被失败懊恼的情绪包围。这种情绪会让我们潜意识里认为自己是很糟糕的,而这种糟糕的感觉往往会停留在脑海里挥之不去,下一次面对同样的情况,尽管我们拼命抗拒,结果很可能还是跟之前一样,甚至更糟。

把发脾气看做是日常生活中再平凡不过的一件小事,不要把负面情绪当做“敌人”,只有你不再抗拒它的到来,它才不会继续造成伤害。妈妈也是人,真的忍不住的时候,完全可以冲孩子发脾气,但前提一定要是,我们的“脾气”不能以羞辱孩子的方式出现,你可以很大声地说:

对儿子的期待

“你这样的行为让我很生气,我现在要走开冷静一下。”或者,“妈妈非常不喜欢你这样做,你这样我很不高兴。”再或者,“我现在非常愤怒,特别想骂人,我有点控制不住自己,我必须走开一下。”

向孩子表达你的感受,然后走开,让彼此都可以冷静一下。

不立自己做不到的flag,才不会让自己的生活多一些人为的烦恼,就好比你要求孩子一周不许吃零食,明知道孩子根本做不到,还去立这种规则,不是徒增内耗么? 3.把孩子的哭当成生活的一部分。

我相信大部分的父母,潜意识里都很“怕”孩子哭。一件冲突,只要不上升到“哭”,其实大部分的父母都还是可以冷静处理的,但只要孩子祭出杀手锏,父母们就麻爪了。

有武力镇压“再哭就揍你”的。有好言相劝“只要你不哭,我就……”的。有烦躁不接纳“别哭了!每天哭哭哭烦死了!”的。

就好比文前的那个小姑娘,因为吃不到糖葫芦,小小的她不知道该如何表达心中的失望,只好用哭来发泄,这个时候妈妈可以安慰:“我知道你现在很想吃糖葫芦,糖葫芦酸酸甜甜,咬起来清脆可口,谁不喜欢呀?妈妈小的时候也喜欢吃,有一次吃糖葫芦的时候……”不动声色就会将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如果妈妈不想安慰,也只需静静地陪着她,等到孩子哭够了,心里的失望郁闷全发泄出来,自然也会好起来。

张德芬在《遇见未知的自己》里说过,对孩子来说,一些天生的恐惧,所求不得的愤怒,希望落空的悲伤,都只是一种生命能量的自然流动,它会来,就一定会走。

坏就坏在父母对这些孩子身上自然流动能量的态度——驱逐。

因为大多数父母潜意识里会有一个固定认知:如果孩子哭了,就证明我做父母很失败,甚至我做人很失败,我的生活很失败。为了让这种失败的现象或者糟糕的感觉赶紧过去,我们下意识就会以各种方式阻止孩子哭,只要孩子停止哭泣,表达情绪的水龙头被拧紧,我们才会感到安全。

对儿子的期待

自从意识到这一点,我开始下意识不再阻止孩子哭泣。

对儿子的期待

前天下午上完画画课,儿子拿画画班的一枚哨子玩得很起劲儿,他挂在脖子上,不肯摘下来,因为他知道,画画班老师偏爱他,只要他表现出这个意愿,老师是一定会送给他的。

我告诉他:“这个哨子是老师的,我们现在要拿下来还给老师,你喜欢妈妈可以给你买。”

他不为所动,紧紧揪住哨子不肯摘下来,老师果然说:“没事送给你啦!”

他看我一眼,我坚持:“现在把哨子摘下来还给老师,这是画画班的东西,是小朋友们一起玩的,不能给你一个人。”

最后他不情不愿摘下哨子还给老师,还没走到教室外面就“哇”地一声大哭起来,并且一路上拒绝和我走在一起。

于是我和他保持一定的距离,一路陪着他,等他哭完。还没走一半的路程,他就蹭过来,先是泄愤似的用身体顶了我一下,然后伸出双手,说:“那你抱抱我。”

我蹲下身来将这个快六岁的小男孩抱了起来,走了几步他就不好意思了:“妈妈,放我下来吧!”

孩子之所以是孩子,就是因为他们还拥有随心所欲哭的权利。假如父母将孩子的“哭”当做正常生活的一部分,不要孩子一哭,就觉得生活很糟糕,在潜意识里给自己暗示“孩子哭是很正常的,没什么大不了的”,哭泣,才不会成为我们正常生活的绊脚石。

放弃对孩子的期许

孩子的事是孩子的事,你的事是你的事。80%的亲子矛盾,都是因为父母没有弄清楚这一点,或者说,没有记住这一点。 身为父母,我们可以教导孩子,但是切忌给孩子设立一个我们自己心理上的“预期”。但这一点有个前提,就是父母对孩子的客观作用力是正确而正能量的,提前将事件有可能出现的结果告知,我尽了我做父母的本分,做好了“我的事”,接下来能不能实行得好,就是“你的事”。国庆的时候带儿子去吃汉堡,儿童套餐赠送一个小篮球,只有他手心大小,他爱不释手。吃完汉堡他要去游乐区玩,我告诉他,游乐区里有很多小朋友,还有很多海洋球,你的小篮球拿进去很有可能会丢掉,要不先放在妈妈这里我帮你保管。他想了想,坚决说:我要带进去,我可以把它装在口袋里。我说:那你要想好,这个小球是儿童套餐的赠品,如果丢了,我们就没办法再拥有另外一个了。他坚持要带进去。果然,玩了一会儿后他跑出来,很沮丧地说:妈妈,小球丢了。我只能表示遗憾:你可以再进去找找,想想你都在哪些地方玩过,如果真的找不到,那也就没办法了。最后小球没有找到,他虽然有点遗憾,但还是很平静地接受了这个结果,并且表示,下次再有小玩具不会带进游乐场。

这其实就是,小球是孩子的玩具,他要怎么处置,是他的事,只是选择了一种处理方式,就必须要承担相应的后果。而我对他进行劝告,是我的事,至于他最后有没有听我的,我不设立任何预期。不设预期,就不会面对希望落空的失望,不必让孩子承受父母因为失望而起的迁怒指责。

尝尝“不发脾气”的甜头

很多父母都会觉得苦恼,我也不想对孩子发脾气啊,就是控制不住啊!其实是因为,我们没有尝过“不发脾气”的甜头。试着在孩子挑战你的忍耐力的时候,用别的方式解决一次,尝尝不发脾气的甜头,你就会发现,生活原来可以这么美好。昨天晚上,儿子不肯好好吃饭,当我把饭菜端上桌,他看了看说:“妈妈,我现在还不饿……”换做以前,面对这种情况我肯定会觉得很愤怒,觉得自己的劳动成果没有得到相应的尊重,但这一次,我强迫自己冷静,坐下来拿起筷子自己开始吃,然后很平静地说:“那你就去写今天的字吧。”他果然安安静静写字去了。等到7点半的时候,我吃完饭收拾了桌子,他问我:“妈妈,我现在可以吃饭吗?”

我知道他们幼儿园下午的加点在三点多,五点他回家的时候,确实可能还不饿,于是起身将饭菜热了热,他坐在餐桌前,吃完一碗又要了半碗。相比之前每次吃饭我大吼他大哭的情景,这样的情况不知道要美妙多少倍。而一次尝到这种气氛平静的处理方式,下次面对同样的情况,你就有力量用同样的方式进行处理。

父母都是平凡人,摸索着养育一个或许日后会不平凡的孩子,只有当我们对自己,对孩子的要求降低一些,不设立“我必须达到某种效果”的预期,通往幸福感的那个路口才不会过于狭窄,而只有强大的幸福感,才能对抗时时莫名冒出的焦虑,才能让我们有相对平稳的情绪,才能提供给孩子一个平和稳定的成长环境。不完美的父母+不完美的孩子+平常心=幸福。

共勉。

-end-

Tips:喜欢请转发!如果想第一时间收到更多好内容,请把我们置顶/设为星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