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缺乏孩子认同,父母倾其所有,也是无效教育 孩子的教育父母都不可缺失

2022-03-03 00:39:58孕产
上海有位加拿大名校硕士,从小就是“别人家的孩子”,从小学到初中,高中,大学,最后出国留学,一路走过来读的都是名校,曾经也是妈妈的骄傲,是别人羡慕和学习的对象。48岁,回国6年,一直不肯出去工作。

孩子的教育父母都不可缺失

孩子的教育父母都不可缺失


上海有位加拿大名校硕士,从小就是“别人家的孩子”,从小学到初中,高中,大学,最后出国留学,一路走过来读的都是名校,曾经也是妈妈的骄傲,是别人羡慕和学习的对象。

48岁,回国6年,一直不肯出去工作。天天躲在家里面,白天睡觉,晚上玩游戏娱乐,全靠八十多岁的老妈,3000多元的退休金过日子。

缺乏孩子认同,父母倾其所有,也是无效教育

这位八十多岁的老母亲还有尿毒症,每周要去医院做透析,光是医疗费每个月要花去2000多,剩下1000还要养活自己和儿子。

老母亲要求儿子出去工作,儿子就是不听,赖在家里。实在没有办法的老母亲,只能请求法律援助,希望通过法院宣判儿子给赡养费的方式,逼自己的儿子出去工作。

律师表示,就算是法院判决她的儿子承担赡养费,如果她儿子依然不出去工作也,法院毫无办法。

父母一味付出,如果没有被孩子认同,实际上只是父母的控制。这样的付出,最终只能培养出高智商的巨婴,而不是一个人格健全的人。

《中国教育报》曾经做过一次调查,分别调查孩子和父母,关于“什么是对孩子的支持?”的认识。

结果发现了一个严重的矛盾,父母的付出和孩子的需求严重不匹配:

父母认为,对孩子最大的支持是“督促孩子学习”,占到了30.44%;孩子认为,对自己最大的支持是“父母可以鼓励和肯定我”,占到了超过63.21%。

当问到孩子,“什么事情让你对父母失望的时候”时,有62.71%的孩子说“总拿我的学习和别人比”。

父母给的——督促学习——孩子不想要;孩子想要的——肯定自己——父母没有给。

芝加哥大学社会服务管理学院的Yoonsun Choi博士,一直致力于亚洲家庭父母教育的研究。他发现同样都是很严厉的亚洲家庭,有的家庭的孩子性格叛逆,有的家庭的孩子非常积极,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研究发现两类家庭最大的不同就是:认同感。

Yoonsun Choi博士说,亚洲的父母很少关心“认同感”。

如果父母的付出,得不到孩子的认同,对孩子只有一句“为你好”,总是从自己的角度,对孩子提出要求,最后不仅帮不到孩子,还会害了孩子。

父母可能还会非常生气:我都为你付出这么多,你怎么就一点都不知道体谅呢?你太自私了!

父母可以想一想:假设你的配偶买了樱桃,说是国外进口,很贵,很好吃,托朋友关系才买到,非常不容易,赶紧尝尝。可是你不喜欢吃樱桃,你的配偶还非逼着你吃,说你怎么一点都不领情,这么辛苦特意买给你吃,好心当成驴肝肺!

这时你有什么感受?

如果你没有考虑孩子的感受,你的付出没有被孩子认同,只是“为你好”的一味付出,孩子就是和你一样的感受。

磨刀不误砍柴工。

父母花时间和孩子沟通,甚至分享父母对孩子未来的焦虑,分享为什么希望他参加一些培训班等等,这个沟通过程,相当于“磨刀”。

孩子认同父母为他付出的努力,从而调动孩子自身的积极性去努力,“砍柴”自然就快,教育更加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