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日下面加兆怎么读 一个日字头下面加一个兆字念什么

2023-02-13 08:25:46孕产
日下面加兆怎么读,日加兆念什么展开全部晁cháo ◎ 姓。晀tiǎo ◎ 明。上日下兆念什么展开全部上日下兆这个字是 晁读音:[cháo]部首:日 释义:姓。一个日字头下面加一个兆字念什么晁汉字发音 拼音:cháo晁,姓氏名。另外,有早晨的意思详细解释 〈名〉 形声。字从日从兆,兆亦声。“兆”义为

日加兆念什么

展开全部



cháo
 ◎ 姓。


tiǎo
 ◎ 明。

日下面加兆怎么读

上日下兆念什么

展开全部


上日下兆
这个字是 晁
读音:[cháo]
部首:日
释义:姓。

日下面加兆怎么读

一个日字头下面加一个兆字念什么

晁 汉字发音 拼音:cháo 晁,姓氏名。另外,有早晨的意思 详细解释 〈名〉 形声。字从日从兆,兆亦声。“兆”义为 “远”、“遥远”。“日”与“兆”联合起来表示“远日”。本义:远日。引申义:朝日。说明:古人以温度作为论定太阳距离的根据:朝日与夕阳因温度较低而被认为离开人们的距离最远,中午12时的太阳温度最高而被认为距离人们最近。 1.姓。如:晁盖 2.同“朝”。早晨 [morning] (1)此字当为朝之或体,杜说是也(杜林以为朝旦)。——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2)于是天子乃以阳晁,始出乎玄宫。——扬雄《羽猎赋》

日下面加兆怎么读

日兆念什么

展开全部

眺 
tiào 
望,往远处看:眺览。眺瞩。眺望。远眺。 
目不正,斜视。 

笔画数:11; 
部首:目; 

详细解释:眺 
tiào 
【动】 
(形声。从目,兆声。本义:斜视) 
同本义
眺,目不正也。——《说文》 
袤眺旁剔。——晋·潘岳《射雉赋》 
流目眺夫衡阿兮。——张衡《思玄赋》 
往远处看
高望而远眺。——《孔子家语·辨乐》 
眺莲花诸峰。——《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再眺山下。 
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嵌。——谢灵运《登池上楼》 
又如:眺注(犹言凝神远望);眺瞻(远望);眺瞩(登高远望) 
跳〖twitch〗 
老生这两日耳热眼眺,好不放心也啊!——明·朱有炖《清河县继母大贤》 

眺 
tiào 
【名】 
眼睛〖eye〗 
这须发倒翻,双眺凶睅。——清·佚名《亡国恨》 

眺望 
tiàowàng 
从高处远望 
她继续眺望当地的风光 

相关词语:
眺览    遐眺    邪眺    殷眺    游眺    瞻眺    
清眺    旁眺    临眺    览眺    极眺    还眺    
观眺    顾眺    登眺    升眺    眺听    眺瞻    
延眺    长眺    徧眺

一个日一个兆读什么音

望采纳,O(∩_∩)O谢谢

cháo
【名】
姓。如:晁盖
晁(Cháo)姓源出有二:
1、源于姬姓,是周景王小儿子朝的后代,以祖名为氏。周景王的太子早死,景王最崇爱小儿子王子朝,于是打算将他立为太子。但是事情还没有办完的时候景帝就心脏病突发而死去了。景王的另一个儿子丐早就想得到王位,于是他乘这个机会暗中勾结晋国的君臣作为外援,景帝一死,他就要和王子朝争夺王位。这时,执政的卿士单氏和刘氏拥立了另一个王子猛作为国君,称为周悼王。王子朝发动周都部分贵族和失去官位的旧贵族的子弟起兵,赶走了悼王。这时晋国出面干涉,派兵送悼王归国复位。不久以后,悼王暴病而死,王子丐继位,称周敬王。第二年,王子朝在贵族尹氏的支持下再次起兵赶走了敬王,自立为王。三年以后,周敬王在晋军的帮助下复位。王子朝带着周朝的典籍逃到楚国。王子朝的子孙后代后来并以朝为姓,称为朝氏。晁是鼌、朝的古字,因而又写做晁、鼌氏。晁与鼌、朝古代的时候音同意通,都有早晨的意思。
2、出自史氏,也是以祖名为姓。春秋时期,卫国有大夫史晁,他的子孙后代便以晁作为他们的姓氏。

一个日一个兆念什么

晁  cháo  姓。  笔画数:10;  部首:日;  笔顺编号:2511341534  详细解释:晁  cháo  【名】  姓。如:晁盖  同“朝”。早晨〖morning〗  此字当为朝之或体,杜说是也(杜林以为朝旦)。——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于是天子乃以阳晁,始出乎玄宫。——扬雄《羽猎赋》  相关词语: 晁错    晁董    晁补之    诛晁错     〈名〉 形声。字从日从兆,兆亦声。“兆”义为 “远”、“遥远”。“日”与“兆”联合起来表示“远日”。本义:远日。引申义:朝日。说明:古人以温度作为论定太阳距离的根据:朝日与夕阳因温度较低而被认为离开人们的距离最远,中午12时的太阳温度最高而被认为距离人们最近。 1.姓。如:晁盖 2.同“朝”。早晨 [morning] (1)此字当为朝之或体,杜说是也(杜林以为朝旦)。——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2)于是天子乃以阳晁,始出乎玄宫。——扬雄《羽猎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