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当家长内心拥有了充足的安全感,才是摆脱教育焦虑的真正开始 内心丰富才能摆脱表面的相似

2022-02-24 00:10:20孕产
关于教育焦虑这个话题,总是说不完。身处这个变化不定、充满竞争的时代,许多父母已经无法摆脱焦虑了。这些焦虑的家长,为了改善状况也做过不少努力。他们看过许多育儿经,依然觉得即使拥有正确的观念也无济于事。他们会说:“道理我都懂,但我还是无法停止焦虑。

关于教育焦虑这个话题,总是说不完。身处这个变化不定、充满竞争的时代,许多父母已经无法摆脱焦虑了。

这些焦虑的家长,为了改善状况也做过不少努力。他们看过许多育儿经,依然觉得即使拥有正确的观念也无济于事。他们会说:“道理我都懂,但我还是无法停止焦虑。”

比如,有的家长说:

我当然明白,让孩子有个快乐的童年很重要。可是,当你看到其他孩子都在努力学习,有着那么多的特长和技能,而自己家的孩子什么也没有,却还在那里玩的时候,我仿佛看到了孩子未来被淘汰的命运,你说我能不焦虑吗?

当家长内心拥有了充足的安全感,才是摆脱教育焦虑的真正开始

为什么这些家长对孩子的一切如此敏感,如此容易感到焦虑呢?

家长的教育焦虑源于对自己的不满意。

有的家长或许会反驳:怎么可能?我焦虑的是孩子,我是在为孩子的将来担心,这怎么会成了“对自己不满意”呢?

为什么孩子表现不如意,会引发家长焦虑?因为家长把孩子看成了自己生命的延伸。

内心丰富才能摆脱表面的相似

仔细回想一下,在你没有孩子之前,你对自己的未来焦虑吗?你会发现在潜意识里,你有一种隐形的焦虑,想到未来,心里空落,甚至恐慌。

或许你并没有强烈地感觉到,那么,再问你一个问题:当时的你是不是特别期待有一个孩子,看到别人都有了孩子,你吃不香睡不好?如果是,这就是你的焦虑体现。

这个焦虑,来自于你对自身的不满意,对现实的安全感缺乏,对未来缺少信心。

终于,你有了孩子,一颗心安定了许多,升起了一种天然的喜悦,人生又燃起了新的希望。这就是孩子带给你的意义:带来了快乐与希望。

这个孩子解决了家长对自己最大的焦虑,其实也是家长把焦虑转到了孩子的身上。这个时候,孩子已经承接了家长的焦虑——家长把对自己的人生不满意,投射到了孩子的身上:

我未能做到的,希望孩子能为我做到。

我实现不了的愿望,希望孩子能够替我实现。

我现在吃的苦,希望孩子不要再吃。

内心丰富才能摆脱表面的相似

我被人看不起,希望孩子能为我争口气。

……

当孩子做不到自己所希望的那样,家长就会产生了深深的焦虑。实质上,这些焦虑,都源于家长对自己的不满意。

家长的教育焦虑源于内心安全感的缺乏。

所谓的安全感缺乏,最大的一种体现是:掌控感的丧失。这个世界对于我们来说,有太多无法掌控的东西,这种无法掌控,会让我们产生不安和恐惧,这就是焦虑的来源。

比如,我们无法左右天气,无法改变外部环境,我们常常会身不由己,我们无法让一些对我们很重要的人满意,害怕自己不够优秀被淘汰,我们会面临困境和意外危险,等等。

这些失控感,最早来自于婴儿期的无助与无能无力:

那时的我们,需要完全依赖于父母的认可和帮助才能较好地生存下来。所以,我们害怕自己不被父母喜欢和认可,害怕自己被抛弃,我们必须努力做到让自己的父母满意。

内心丰富才能摆脱表面的相似

当我们有了孩子,所有的这些害怕,都会代入到孩子身上。

于是,当孩子表现不如我们期待时,我们会不由自主地为孩子想像出一堆未来的灾难,来虚构出一个“孩子将要面对”的恐怖未来世界:

同事的孩子成绩都在班级前三,我的孩子却在中游徘徊,考大学岂不是要被淘汰?

朋友的孩子擅长音乐、画画、跆拳道,自家的孩子无一技之长,将来靠什么来立足?

同一小区的那个孩子精通两门外语,且为人落落大方,自己的孩子没什么突出的优势,还胆小内向,今后怎么在社会上?

如果家长自身对未来的安全感无处着落,这些念头会悄然渗透到孩子日常的点点滴滴:

一次作业上的小错误,令家长联想到高考的排名被人击退了几千;一次老师的批评,令家长延伸对到孩子的能力和人品的全盘否定……

看不到或忽略自身孩子的优秀和闪光点,只盯着孩子不足之处,这些家长时刻如惊弓之鸟。人为制造或扩大危机感,就是由于他们对自身安全感缺失的一种自动反应。

走出教育焦虑的源头,还在于家长自身安全感和意义感的建立。

为什么家长明白道理,却依然无法停止焦虑?因为你的安全感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你的内心力量太弱,不足以对抗外界失控感的冲击,所以无法安定。

很多时候,人们的选择不是听从内心的声音,而是出于向安全感的向往。那么我们需要做些什么呢?

一、把注意力从孩子身上转移到自己身上。

内心丰富才能摆脱表面的相似

因为,你的安全感不是孩子带给你的,而是要你自己去努力获得。所有对外界的试图掌控,最终只能是失败。所以,真正的安全感不是来自于外界,而是来自于内心。

二、学会让自己快乐,找到自己的人生意义。

内心丰富才能摆脱表面的相似

我们的人生意义,从哪里产生?从让自己感受到快乐的那一时刻开始,人生就变得有意义了。首先,我们需要拥有让自己快乐的意识和能力。只有自己快乐了,才能真正给予别人快乐,而自己也就找到了存在感和意义。

当家长找到自己做什么最快乐时,潜力和优势就会被挖掘,发现自己的独特价值,并应用这种优势来实现自己的价值,找到了由内而外的安全感。

三、放弃吃苦情节。

而我们的许多家长之所以无法快乐,是因为,他们自己小时候就吃尽了苦头。他们从小被灌输人生就是要吃苦奋斗,从而对快乐产生了一种潜意识的排斥。他们坚信,只有吃了苦中苦,才能成为人上人。

这让他们对快乐和享受会有一种负罪感,这样一来,不仅会在短期忽略和牺牲学习的乐趣,来强调学习的苦,还会在长期损伤自己获得幸福的本能。

这种观念也会在无形中传递给孩子,让孩子从内心深处厌恶学习。从而增添家长心中的焦虑。

四、摆脱对“有用”的执著

人与机器的区别在于,人可以享受无用,这是人生的一种独特意义。一个人的人格是在许多看似无聊和而无用的活动中渐渐形成的。无聊,是给自己的自我思考和自我成长腾出空间。

当头脑中塞满了功利时,灵性就被赶走了。这就是为什么,一个人的创造性常常是在无聊和无用的时候产生的。

如果家长坚信,快乐是没用的、暂时的、肤浅的、无法带来获益的,在潜意识中,就会觉得快乐是惩罚。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焦虑,为什么我们在潜意识里抵触快乐,害怕孩子快乐。

其实,快乐才是一个人探索世界的最好兴奋剂,而那些否定快乐的智力活动,在本质上是一种自我攻击。虽然在短期内它可能让人看见好处,从长期看,很可能会演化为对智力活动的厌恶,比如厌学、比如拒绝变化、不敢面对未知世界,无法跳出自己熟悉的环境和认知,无法迈出改变的第一步。

当我们勇敢迈出第一步,找到并拥有自己的快乐,当我们满足自己要求的能力越来越强,我们内心拥有的安全感也会越来越充足,我们对孩子的期待与焦虑就会变得越来越少。

(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素质教育观察]

致力于教育领域优质图文创作,与大家一起成长,让孩子拥有更美好的未来。

点击链接阅读更多精选好文:

感谢素粉的喜爱,素质教育观察也为你贴心准备了这份阅读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