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骨源性碱性磷酸酶过多 骨源性碱性磷酸酶偏高怎么办

2023-02-11 09:42:41孕产
骨源性碱性磷酸酶过多,骨源性碱性磷酸酶家长您好:、您家宝宝的情况正是这么大孩子非常正常的一个认知特点。他会仍您反复去讲一个故事,会反复去看一部动画片的一个情节或片段,甚至把里面的台词都背下来了,仍乐此不疲。在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他会反复去感受自己的发音和对发音器官的应用。其实,这就像孩子小的时候,刚会

骨源性碱性磷酸酶

家长您好:、您家宝宝的情况正是这么大孩子非常正常的一个认知特点。他会仍您反复去讲一个故事,会反复去看一部动画片的一个情节或片段,甚至把里面的台词都背下来了,仍乐此不疲。在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他会反复去感受自己的发音和对发音器官的应用。其实,这就像孩子小的时候,刚会翻身,会走路一样。他来自于儿童内在的心理需求,需要反复去练习这个技能,直至掌握。并且从重复中获得对周围世界的不变性的认识,从而增加自己对外部世界的可控感。这是孩子的认知发展的需求,也是心理上获得安全感的一个方面。因此,父母需要配合孩子的发展需求,为其提供一个安全自由的探索环境。要求您讲已经重复了多次的故事,讲呗!话多,就听着呗!您的耐心和接纳是对孩子最好的支持。
北京306医院-儿科-牛杰主治医师

骨源性碱性磷酸酶过多

骨源性碱性磷酸酶是什么

骨源性碱性磷酸酶即为NBAP.
骨碱性磷酸酶(NBAP)是成骨细胞的表型标志物之一,它可直接反映成骨细胞的活性或功能状况,是近年来主要用于小儿佝偻病早期诊断和亚临床鉴别的特异性参考指标,也是目前用于评价人体骨矿化障碍的最佳指标。
简介
骨源性碱性磷酸酶是由骨质中分泌出来,当骨头中钙盐沉淀不足时,该酶分泌增多,骨中钙盐充足时就分泌减少,所以用来帮助检查有无钙吸收不足。
骨碱性磷酸酶 参考值≤200单位/L
检测小儿血中骨源性碱性磷酸酶催化活性,籍以筛查或辅助诊断因钙营养不良引起的骨钙化障碍或其他原因引起的代谢性骨病。
骨碱性磷酸酶 参考值如下:
正常水平 ≤200u/L
预防水平 250u/L
医疗水平 300u/L

2检测意义
佝偻病的发病过程是一个慢性过程,初期临床表现没有特异性,直至出现明显的骨骼改变时在进行治疗。将错过治疗的最佳时期.对儿童生长发育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在临床工作中,需要有一个指标来衡量治疗水平。防止治疗不足或过量。单纯依靠症状和体征容易造成误诊和漏诊。以往的血钙、磷、全血碱性磷酸酶及X线检测灵敏度低,特异性差。不应用于早期诊断。25(OH)D3是国际公认的反映体内vitD营养状况可靠的指标.可作为早期诊断的指标。该实验操作步骤繁琐。不适合在基层医疗保健机构中开展。小儿骨源性碱性磷酸酶的检测,具有简便、快速、特异、敏感等优点,该试剂的临床应用对早期发现佝偻病提供了科学的诊断依据,对指导临床治疗有很大临床意义。

骨源性碱性磷酸酶过多

骨源性碱性磷酸酶偏高怎么办

骨源性碱性磷酸酶偏高是由于骨头或肌肉组织损伤引起的,只需要把损伤部位治好就行了,等损伤部位好了之后碱性磷酸酶会自动恢复正常.

骨源性碱性磷酸酶过多

碱性磷酸酶过高怎么办

碱性磷酸酶过高牵涉的疾病有:前列腺癌,变形性骨髓炎,原发性骨癌,甲亢;白血病,乳腺癌,心肌梗塞,肝炎,肝硬化,胆囊炎,泌尿性炎症。 仅碱性磷酸酶过高,不能代表什么的。 只有碱性磷酸酶和谷氨酰转肽酶同时不正常,才说明肝脏有问题。 你儿子如果没有其他不适,可不必在意。如有其他症状,去看医生。

骨源性磷酸酶高该怎么办?

根据您提供的化验结果,如医生已确认骨源性碱性磷酸酶为250较正常数值已明显升高,化验血磷也升高、血钙降低,孩子可能有缺钙存在。建议家长遵医嘱补充鱼肝油和钙剂,伊可新(500单位)剂量可以在每天服一次的基础上隔天加服一次,持续1-2个月后复查。骨化醇可以暂不服用。伊可新(500单位)剂量,每天一次,可以用到1-1岁半不会中毒。如孩子每天晒太阳达2小时,可以隔日服一次。

骨碱性磷酸酶犏高是怎么办?

病情分析:你好,骨碱性磷酸酶偏高一般提示是缺钙。指导意见:你的情况,应带宝宝再查个血钙和维生素D,如果缺乏的话,建议积极补充。

骨碱性磷酸酶超标怎么办!?

其实的的结果是一个临界值 意义不大,可以不管它 骨碱性磷酸每的意义不是很大,若非要看看的话建议你查微量元素看看钙的情况 但一般说来是没有问题的

碱性磷酸酶过高是怎么回事?

您好! 您不用太担心了,碱性磷酸酶ALP在发育期骨骼发育也回引起生理性增高。 建议您到医院复查。排除疾病的可能。 碱性磷酸酶( ALP 或 AKP )是广泛分布于人体肝脏、骨骼、肠、肾和胎盘等组织经肝脏向胆外排出的一种酶。男性大于15岁正常值是40-150U/L。1.生理性增高:儿童在生理性的骨骼发育期,碱性磷酸酶活力可比正常人高1~2倍。碱性磷酸酶增高所提示的疾病:   (1)骨骼疾病如佝偻病、软骨病、骨恶性肿瘤、恶性肿瘤骨转移等;   (2)肝胆疾病如肝外胆道阻塞、肝癌、肝硬化、毛细胆管性肝炎等;   (3)其他疾病如甲状旁腺机能亢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