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恐吓式教育的反思,恐吓无法教会孩子何谓“好”的行为 恐吓式教育对孩子的影响

2022-02-21 19:24:40孕产
恐吓式教育的反思 恐吓无法教会孩子何谓“好”的行为 中国父母:“你再不乖我要叫警察来抓你哦! 旭日家教的真心话:“这么说太低估孩子的认知能力,孩子知道警察不 会真的来抓他。

恐吓式教育的反思

恐吓无法教会孩子何谓“好”的行为

中国父母:“你再不乖我要叫警察来抓你哦!

旭日家教的真心话:“这么说太低估孩子的认知能力,孩子知道警察不

会真的来抓他。

恐吓式教育对孩子的影响

Case餐厅里遇到一位爸爸用外国人来恐吓孩子

记得女儿刚出生的时候,爷爷奶奶来中国台湾看她,全家开开心心地去巷口的餐厅吃饭张罗好点菜,我起身去帮大家拿饮料,冰箱旁边坐了一个小家庭,有个三四岁的小男孩。

“我不要!我不要!”小男孩不知怎么了一直在哭闹,说实话,我有听到小男孩的哭声,但没有特别在意,反正他的父母都在,就让他们处理吧。没想到小男孩的爸爸忽然说了一句话,让我不得不注意到…

“你再不乖,那个外国人会把你抓走!”我当场傻眼,真不敢相信在现今已如此国际化的中国台湾地区,还是有父母像这样用“外国人”恐吓他们的孩子,好像外国人都是个坏人。

旭日家教的想法

没讲清楚规矩的恐吓式教育,只是失败的“禁止性规矩”

恐吓式教育对孩子的影响

——不跟孩子沟通清楚规矩,会导致孩子无所适从,产生挫折感

我当然知道这个爸爸并非有意指控外国人是个绑匪,也没什么恶意,但进一步想想,这整件事除了对外国人有些失礼外,更令人忧心的是家长使用“恐吓”的方式教育孩子,突显出这种教养方式背后严重的问题。

恐吓式教育在中国似乎很常见,我和朋友分享上述故事时,他们都见怪不怪。最常听到的就是“你再不乖,警察伯伯会把你抓走”,我不得不承认,这个爸爸把“警察”换成“外国人”也算是展现了因地制宜的创新。

中国的父母用“警察”或者“外国人”来恐吓孩子,大多是因为觉得孩子“不乖”,想要禁止孩子重复这些不好的行为。不过,在我看来,恐吓式教育算是一种失败的“禁止性规矩”。这样的教育有四个严重的问题:

问题1 父母没有设立清楚规矩,无法让孩子知道爸妈的要求及期待

如果“禁止性规矩”要“清楚”“有道理”及“少而美”的话,恐吓式教育第一个问题在于,父母并没有设立清楚规矩,无法让孩子知道爸妈的要求及期待。

恐吓式教育对孩子的影响

故事中的爸爸要求儿子要“乖”,却没讲清楚“乖”的意思到底是什么。因为父母没有跟孩子解释他要怎么做才算是个乖宝宝,孩子当然搞不清楚究竟什么是乖的行为,即使他想要服从父母的命令,也会因为不清楚规矩,而搞不懂究竟该怎么做才对。

在规矩没讲清楚的情况之下,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及期待也不可能明确,孩子又怎么知道什么行为算是好,什么行为不好?因此,没有讲清楚规矩,孩子就不知道怎么当个乖宝宝。

恐吓式教育连规矩都没沟通清楚,怎么让孩子知道规矩背后的道理呢?餐厅里哭闹的小男孩,不只不晓得到底怎么做才算是乖,也不知道为何要当个乖宝宝。父母没有告诉孩子“禁止性规矩”背后的道理,很难说服他为何要当一个乖孩子。

问题2 被当成应对紧急情况的手段,致使“禁止性规矩”过多

恐吓式教育通常是父母解决孩子哭闹不休问题时的终极大绝招,往往在情况最绝望的时候才会使用。把恐吓式教育当作应对紧急情况的手段,意味着大人在当下才“突然”想出来这些规矩,每次遇到紧急情况就想到新的一套规矩,使得父母设立太多“禁止性规矩”,造成孩子不知道在什么场合该展现什么行为才算是“好”,加深了孩子的挫折感。

问题3 孩子无法搞清楚规矩背后的道理

用恐吓方式来设立“禁止性规矩”,除了突显父母疏于沟通的问题,也高估了孩子的认知能力。光指出孩子不乖,却没有协助他从这么复杂的情况中,理解何谓乖的行为,未免太强人所难。

恐吓式教育只能让孩子自己去思考规定背后的道理,这样的推论,需要高度抽象的思考能力,连大人自己也常抓不到生活中的潜规则,又怎能期望小朋友做到呢?

问题4 低估孩子的认知能力,孩子知道爸妈的惩罚其实不会被执行

恐吓式教育低估了孩子的认知能力。小男孩真的相信外国人会抓他吗?小男孩的爸爸应该也知道路上的外国人通常不会没来由地抓走孩子。孩子不笨,也明白父母提到的情况从来没发生过,父母却天真地以为孩子会傻傻地上当,还真是低估自己孩子的聪明才智了。

低估孩子的认知能力导致恐吓式教育的另外一个问题:没有一个具体的处罚方式。小孩知道外国人和警察伯伯不会真的把他抓走,所以威胁他会被抓走当然没用,父母也就失去了给予适当惩罚的机会。当然,惩罚的目的不是让大人出气,而是让孩子了解到,不好的行为会有不好的后果,也让父母有机会强调对孩子的要求、规则及期待。

恐吓式教育对孩子的影响

但是,当孩子知道父母的惩罚不可能被执行时,就等于完全没有惩罚。孩子会觉得不管自己怎么做,父母都没有实际惩罚的手段,更糟糕的是,父母无法通过惩罚,向孩子说明:什么样的行为是不对的?为什么不对?未来应该怎么改进?

恐吓式教育对孩子的影响

总而言之,在设立规矩时用恐吓的方式,不仅没有遵循“简单而清楚”“有道理”与“少而美”的原则,还低估了孩子的认知能力,无法让他们理解规矩背后的道理,同时又因为没有恰当的惩罚及与孩子的沟通,而使恐吓式教育成为一种无效的失败的教养方式

旭日家教的建议

孩子哭闹不休时,先将他带离现场,等情绪稳定后再沟通

——清楚的规矩与良好的沟通,比起空虚的威胁有用多了!

跟上述爸爸不同,好的父母去餐厅之前通常会订好在餐厅里的几个“禁止性规矩”,跟孩子沟通清楚哪些规矩需要遵守,并对孩子说明规矩背后的道理。

当然孩子也会有哭闹不听话的状况,在我成长的记忆中,当父母遇到孩子哭闹不休时,通常的处理方法是先带孩子离开现场,用其他事物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使其冷静一下。

情绪稳定下来后,沟通才有效,这时候再好好地解释他刚才的行为为什么不乖,通过说明和沟通,让孩子理解规矩和行为的标准,使其慢慢地建立日后的行为模式。

因此,也许小男孩的爸爸下次不用刻意地拿外国人来恐吓儿子,只要带其离开餐厅去附近散散步,走个几分钟,等孩子情绪稍微稳定后再沟通,他就可以成为一个乖宝宝了

所以,各位爸爸妈妈,下次当你们喊出“你再不乖我就……”时,请吞下后面恐吓的话语吧!

好的教养从清楚的规矩与良好的沟通开始,先采取“清楚”“有道理”与“少而美”的原则设立“禁止性规矩”,再跟孩子说清楚你的期待与要求,良好的亲子沟通绝对比空虚的威胁有用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