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孩子为什么总是被投诉?很可能是家长没有重视到这点 经常被老师家长投诉的孩子

2022-02-21 19:07:47孕产
文:好爸妈在线每个班里面常常会有个别孩子因为比较调皮,被贴上“捣蛋鬼”甚至“小霸王”的标签,于是他们往往成了被投诉的专业户。

文:好爸妈在线(陈雪莹原创)

每个班里面常常会有个别孩子因为比较调皮,被贴上“捣蛋鬼”甚至“小霸王”的标签,于是他们往往成了被投诉的专业户。

到底这些孩子是怎么变成这样?为何屡教不改?

当自己孩子被欺负,怎样沟通才更有效?

我们希望孩子在一个怎样的班级文化中成长?

当班上出现投诉事件,这几个问题都是需要家长先考虑再行动的。

1、被投诉的孩子为何屡教不改?

说起投诉事件,近来孩子的班级群里透露着一股不大和谐的气氛。

上一周就有四天,群里不同家长@A家长,提到A欺负了自家娃:

今天A用脚绊倒B摔伤膝盖,明天撕烂C的作业,大后天敲痛D的脑袋……

到后来,连孩子都上群里语音,请求阿姨教育A。

经常被老师家长投诉的孩子

没想到A却自己来辩解:“我实在想不起今天怎么弄到你的;况且上周你弄痛我,我都没向大人告状。”

A 家长虽然每一次都道歉,表示好好教育孩子,但是A依然没多久又被投诉。

家长们对A引发这么多同伴冲突,都隐隐担忧自己孩子下一个“遭殃”。

于是回家一发现有相关迹象,就在群里“有图有真相”地发起“好好管教”的请求。

我们可以从A的反应中猜出他的处境:

每天在学校没人想跟他玩,只好用逗弄的方式吸引同学注意;

同学感到被欺负就报告老师,被老师严肃教育后却心生不忿;

回家免不了父母一顿教训,家长承受的压力翻倍传递给孩子;

甚至在学校闷闷不乐,回到家门口还倒腾点事情宣泄压力,邻居也不待见他……

这样处境下,在A的心目中,自己会是怎样的一个孩子呢?

经常被老师家长投诉的孩子

反正所有人都责备自己,没人喜欢我,我就是一个不受欢迎的坏孩子。

他的内心也许充满沮丧,甚至愤怒、委屈,更深也许是孤单、难过。

从A的反应来看,显然他不懂得自己行为带来的影响,有的事知道自己不对,却不知道怎样做才好,因为爸爸妈妈也说拿他都没办法;

有时却觉得自己没错,是同学小题大作,不知道怎样跟同学友好交往,得到集体的接纳。

如果继续发展下去,可以预见,他的情绪无处宣泄,可能攻击会升级;

也可能在班内得不到归属感,会在校外、网络乃至不正当的渠道寻求归属感。

既然学习、正常交往都无法获得价值感,那至少让别人怕自己,也是获得价值感的一种曲线救国。

2、尝试理解“捣蛋行为”背后,到底要什么?

在正面管教的儿童社会情感课程中,有一个叫做“查理”的体验活动。

让我们换个角度去体会一个名叫“查理”的学生,因为转学插班、身体特殊原因、怪异性格、喜欢欺负同学……

经常被老师家长投诉的孩子

总之就不受同学欢迎,同学们常常用各种“讨厌你”、“不跟你玩”、“我们班不欢迎你”的言行对他。

这时,“查理”的内心就像一张纸,每当被拒绝和批评一次,心里就出现一道看不见的“皱褶”,不断加剧受伤的感觉,难以抚平。

受伤的孩子,最常做的行为就是“报复”,他的内在信念是:唯有让你跟我一样难受,我才有归属感和价值感。

这让“捣蛋鬼”在乖张与离群的道路上被越推越远,成为班上人人害怕或厌烦的“小霸王”!

就像A同学觉得我欺负你,你也整过我,凭什么你就要去告状!你们不喜欢我,我也不让你们好。

正面管教提到:你所看到的“不当”行为,其实是孩子对另一个问题的不熟练的解决办法。

孩子是没有更好的办法来满足自己的归属感和价值感,才会用一些不受欢迎的方式来寻求关注与自我价值。

要减少欺凌捣乱的现象,只教育他不要做什么远远不够,还得帮助他获得社会交往的技能,正面地满足他的归属感和价值感。

3、如何化“投诉”为培育交往技能

当我们理解了这类孩子的心理状态,再回到自己的愿望:同窗六年,如果孩子班上一直被个别同学干扰秩序,搞得天天暗暗担心。

何不想想如何帮助自家孩子既懂得自我保护,也学会减少同学纷争,为孩子创造合作和谐的班级文化?

一是教会孩子释放善意,懂得表达烦恼。

孩子们起冲突,大都大都因为不懂得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烦恼,只会用相互作用力的原理来互动。

比如,你打我一下,我就推你一下;你破坏游戏规则,我们就联合不跟你玩。

这样的相处方式,反而会让那些原本自控力、情绪力比较弱的孩子激发冲突。

我们教育孩子自我保护和沟通,学会说:“当你刚才……(怎么做)的时候,我感到很烦恼,我希望你能……”

经常被老师家长投诉的孩子

这样,既让对方理解你的不好感受及原因,也懂得别人希望怎样的相处。

设想一下,如果班上每个孩子都懂得用这样有界限的表达来处理不愉快,班级里的矛盾自然就少了。

经常被老师家长投诉的孩子

孩子有更多能量放在学习生活中,而不是将精力应对人际冲突的压力。

二是当自己孩子被投诉,用训练代替训斥。

当有一天,反过来是自家被其他家长投诉伤害同学,或破坏了同学的东西,我们又会怎样跟孩子沟通呢?

A同学的案例也同时提醒家长,用训斥的方法,只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是一个“坏孩子”,或者用辩解来否定犯错,并不能促使他反省自己的问题来改善。

相反,我们要抱着相信孩子在犯错中学习的成长型心态,用事件教育孩子怎样更好地与同学沟通相处。

就拿孩子常常感到委屈的情况,“妈妈,是他先搞我的,我烦不过才推倒他,怎么就只批评我呢?”

如果缺乏成长型目标的家长,可能就会说:“人家现在投诉你了,说明你也有错,你还狡辩?”

或者“谁叫你不会跑,别人搞你,就不要跟他玩啦,你还反倒招惹他!”……

这样可会错过孩子学习自我保护与沟通感受的机会。

我们用上一条建议,可以训练孩子建立自己的界限感;同时引导孩子想:“当你与同学有分歧的时候,有没有更好的办法维护自己或说服别人?”

家长可以跟孩子角色扮演,让孩子用不同的方式来回应,或者让孩子换位扮演同学,家长扮作孩子本人;

用孩子所说的不同情境,演示多样的沟通方式,让孩子观察、体会不同沟通带给对方什么感受,才可以减少矛盾激化,让同学更能理解自己,从而训练孩子无须“动手”来解决问题。

让孩子知道怎样做更多朋友、更受欢迎,这恰恰能满足孩子的归属感需要,愿意尝试与人和睦相处。

三是当孩子被欺负,如何沟通维护交往氛围。

当家长发现孩子受欺负,可能认为在群里提醒管教,能引起对方家长的重视。

但如果多次这样,反而会带来家长的挫败感和无力感,转移到孩子身上形成恶性循环;而且给班级氛围带来不和谐的消极暗示。

建议不要在家长群公开投诉,更不能让孩子互相在群里告状或辩解,这样会让孩子承受更大的压力,更难学会相互尊重的沟通。

家长更需要抱着帮助孩子学习沟通、解决问题的心态,私下了解孩子冲突发生的过程,一来同理孩子的感受,二来促使孩子换位体会同学这样做的原因。

这个过程让孩子体会被支持,同时也学习人际交往中的换位与沟通,是孩子自主解决问题的基础能力。

通过双方私下了解后,再让孩子进行问题解决的沟通,不要代替孩子作出决定,这样才能减少今后依赖家长出头解决问题的行为。

从孩子所处的环境来说,唯有家长们合力营造合作有爱的班级文化氛围,更有利于孩子喜欢上学,乐于交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