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孩子出现“被动人格”,家长帮助孩子学会主动,就是学会选择成功

2022-02-20 13:12:42孕产
很多家长的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会发现孩子很被动。很多爸爸妈妈们会在生活中发现,自己的孩子不会主动去做事情。往往需要爸爸妈妈们不停的催促,孩子们才会扭扭捏捏的去做事情。

很多家长的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会发现孩子很被动。很多爸爸妈妈们会在生活中发现,自己的孩子不会主动去做事情。往往需要爸爸妈妈们不停的催促,孩子们才会扭扭捏捏的去做事情。

这种现象其实是因为孩子们出现了“被动人格”,如果孩子们出现了“被动人格”,那么孩子们会经常的抓不住面前的机会,也不敢去做出决定,通常也不敢去追求自己喜欢的东西。具有“被动人格”的孩子们往往需要爸爸妈妈们不停“赶着”、“催着”才会去做。

具有“被动人格”的孩子们往往在学习上,不知道自己该如何努力;在生活上,无法做出正确的选择;在交朋友中,也不知道该如何结交到自己真正喜欢的朋友。

如果自家的孩子出现了“被动人格”,那么作为孩子的爸爸妈妈们一定要想办法帮助孩子们攻克“心理难关”,并通过正确的方式疏导孩子、引导孩子。当孩子们彻底摆脱了“被动人格”,就代表着孩子们已经学会了如何去选择成功。

孩子非要赶着才会前进!

莹莹从小不管面对什么样的事情,都不会主动去要求或者争取。一定要莹莹的爸爸妈妈在旁边帮助她,或者给予她一些建议和指令,莹莹才会去做。

这种情况在莹莹年纪还小的时候,没有带来什么问题,但是随着莹莹年纪的增加,被动型性格给莹莹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当莹莹的爸爸妈妈带莹莹买衣服的时候,莹莹明明有非常喜欢的衣服,但是莹莹却始终做不出决定。

当莹莹的爸爸妈妈询问莹莹她想要买哪一件衣服的时候,莹莹也只是说了一句:“我没有什么想法”,最后还是听爸爸妈妈的才买了一件衣服。莹莹自己觉得这样比较舒服,不用自己做决定,好像是在担心自己的选择是错的。

在步入校园之后,被动型性格给莹莹带来的影响就更加明显了。因为莹莹的成绩还算不错,而且与同学们的相处也很融洽,但是莹莹却迟迟没有得到老师的肯定。相反另一位并不如莹莹优秀的同学,却总是受到老师们的夸奖和同学们的喜爱。

因为和莹莹相比,这位同学更加明白如何去努力。不管是什么事情都全力以赴的去做,而且这位同学也非常的有信心,总是去争取一些事情。不久,这位同学就在全班同学的投票下,得到了莹莹一直想要的职位--学习委员。

当莹莹知道这件事情的时候十分伤心,莹莹回到家后,主动与妈妈说了这件事情。莹莹的妈妈恨铁不成钢的问莹莹:“既然你有足够的实力,也有信心去做好班级里的学习委员,那么为什么你不去向老师和同学们争取呢?”

但是莹莹却和妈妈说:“我已经习惯了过这种由别人来给自己分配事情的生活,根本不懂得如何去争取自己喜欢的东西。”

孩子形成“被动型人格”,家长是很大原因!

1. 家长的事事包办

很多时候,当爸爸妈妈们在和孩子们相处的时候,总是会觉得孩子们的年纪还太小,并且以此作为理由,完全包办孩子们所有的事情。爸爸妈妈们总是会把自己认为最正确的生活方式和对孩子们最好的事情,全部都安排在孩子们的身上,几乎是做到了“事事包办”。

爸爸妈妈们的这种行为看上去是为了孩子们的前途和幸福而考虑,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如果孩子们一直生活在被爸爸妈妈们安排好的环境下,孩子们就不知道该怎么样去独立思考,也容易对爸爸妈妈们产生依赖并且形成习惯。长此以往,孩子们就会失去自己独立的能力。

2. 习惯催促孩子

当爸爸妈妈们让孩子们帮助自己做一些事情的时候,总是因为孩子们的动作过慢或者成果太少,而不停的催促孩子们。当孩子们不停的被爸爸妈妈们催促的时候,孩子们就会丧失耐心,对自己失去信心。

长此以往,孩子们就不愿意主动去做事情。举一个例子,如果孩子们想要和别的孩子交个朋友,但是爸爸妈妈们却认为孩子们的动作太慢,而不停的催促孩子们,孩子们就会失去想要结交新朋友的热情。

当爸爸妈妈们不停的催促孩子们的时候,孩子们就会产生抗拒心理,进而孩子们再也不会主动去结交朋友。只是会在爸爸妈妈们的不停催促下,才被迫与其他人交朋友。

为了避免孩子们形成“被动人格”,爸爸妈妈们要给孩子们足够的时间,过分的催促孩子们只会适得其反。

3. 孩子自信心很差

当成年人在为自己的人生而做出选择的时候,也是需要有足够的自信心和勇气。作为一个小孩子,他们所需要的勇气和自信心就会更多。如果孩子们缺乏自信,就很容易导致孩子们无法在面对选择的时候做出决定,无法勇敢的说出自己的心声。

缺乏自信心会导致孩子们在很多的情况下都显得过分被动,而这种被动往往来源于孩子们对于选择的恐惧。缺乏自信心的孩子们,在做事情的时候往往会犹犹豫豫,难以抉择。这样的孩子们往往会有“被动人格”。

被动型人格对孩子会造成什么影响?

1. 缺乏积极性

具有“被动型人格”的孩子们通常表现为对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都不感兴趣,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缺乏积极性。

“被动型人格”往往会使孩子们在面对事情的时候“不愿做”或者“不想做”;在面对选择的时候“无法做”或者“不敢做”;在面对机会的时候“抓不住”或者“不敢抓”,这些现象都是孩子们缺乏积极性的表现。

一旦孩子们缺乏积极性,那么他们就很有可能对生活丧失了信心,这对孩子们未来的成长也是极为不利的。

2. 丢失机会

如果一个孩子已经形成了“被动型人格”,那么这个孩子做事情的最大的特点就是需要爸爸妈妈们“推着”自己,这样他才会去做一件事情。

当一个很好的机会摆在孩子们面前的时候,如果没有一个人去“鼓励”孩子们,那么孩子们就会因为犹犹豫豫而失去机会。具有“被动型人格”的孩子们的最大特点就是会抓不住自己眼前的机会。

3. 无法做出正确选择

当孩子们已经习惯了被动的接受一切事情的时候,即使他们在生活上面对着不同的选择,他们也无法通过自己的想法做出正确的选择。也可以说,孩子们害怕会出现让自己做选择的情况。

一部分孩子们害怕做选择是因为他们是想要顺其自然,一部分孩子们害怕做选择所以他们会“照抄”别人的生活方式。而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完全在生活中失去自我,无法靠自己做出正确的选择,孩子们也不会在生活中感受到快乐。

4. 依赖别人

“被动型人格”往往会使孩子们过度依赖自己身边的人,他们在面对一切事情的时候经常会盼望着会出现一位“救星”来“拯救”自己。

长时间下来孩子们就会养成依赖别人的习惯,当身边没有可以帮助自己的人时,孩子们就会显得十分无助,失去自己生活的能力。

家长应该如何正确引导孩子,走出被动?

1. 培养孩子自信心

当孩子们在独立做出选择的时候,爸爸妈妈们不要总是反驳,也不要试图以成年人的思维去否定孩子们的选择。爸爸妈妈的这种行为,往往会伤害孩子们的信心。

所以作为爸爸妈妈一定要给予孩子们足够的信心,让孩子们在做选择的时候能够更加勇敢。不断的培养孩子们的自信心,让孩子们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2. 多鼓励孩子尝试

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爸爸妈妈对孩子们的鼓励是非常重要的。当孩子们自己不想去做选择的时候,爸爸妈妈不要催促孩子,也不要打骂孩子。

爸爸妈妈们要以正确的方式不断的鼓励孩子,让孩子们勇敢的去尝试,让孩子们相信“我能行”!不管在什么时候,爸爸妈妈的鼓励都是孩子们前进的动力。

3. 让孩子别怕失败

很多孩子之所以不愿意自己做事情,就是因为他害怕自己会失败,害怕自己做的选择或者事情得不到别人的肯定。如果爸爸妈妈们没有办法正确对待孩子们的心理,孩子们就会慢慢的形成“被动型人格”。

所以爸爸妈妈们一定要时常鼓励孩子,告诉孩子们失败并不可怕,合理的疏解孩子们的心理。

小时候是一个人性格成长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爸爸妈妈们就更要注意孩子们心理的变化,要合理的疏导孩子们,不要让孩子们在这个关键时期形成被动的性格。爸爸妈妈们要用合理的育儿方式来帮助孩子们成长,帮助孩子们变得更加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