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田七天麻川芎白芷功效 田七有什么功效?

2023-02-07 11:47:51孕产
田七天麻川芎白芷功效,天麻和田七有什么功效麻性平味甘平肝息风止痉用于治疗痛眩晕、肢体麻木、惊风、癫痫抽搐、破伤风等病症用量3~9g田七味甘微苦性温归肝、胃经散瘀止血,消肿定痛功效.主治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外伤血,胸腹刺痛,跌仆肿痛.中药田七的功效田七又名「三七」,是五加科人参属植物,多年生

天麻和田七有什么功效


性平味甘平肝息风止痉用于治疗痛眩晕、肢体麻木、惊风、癫痫抽搐、破伤风等病症用量3~9g

田七
味甘微苦性温归肝、胃经
散瘀止血,消肿定痛功效.主治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外伤血,胸腹刺痛,跌仆肿痛.

田七天麻川芎白芷功效

中药田七的功效

田七又名「三七」,是五加科人参属植物,多年生草本,药用其地下茎。它原系山野自生,很早以前就被发现和采用,后转为人工栽培。因为这种植物一般每株有三条叶柄,每条叶柄上往往有七张叶子,故通称「三七」。据清代《归顺州志》说,「三七……以田州产者为最良」,清代《百色厅志》卷三也说,因三七实出自田州,故「俗名为田七」。 田七是一种名贵药村,是具有独特功能的人参属中的优异品种。据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述,田七「味微甘而苦,颇似人参之味」,有「金不换」之称。清代赵学敏著《本草纲目拾贵》称:「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故人称人参三七,为中药之最珍贵者。」《本草纲目》中还说,田七「主治止血、散血、定痛、金刃箭伤,跌扑杖疮血出不止者,嚼料烂涂,或为末掺之,其血即止」,「南人军中用为金疮要药」,并说,「亦主吐血、衄血、下血、血咬虫伤」痢」,「大肠下血,妇女血崩,产后出血,产后血多,男妇赤眼,无名痈肿,虎咬虫伤」等。 据药物分析,田七主要含六种皂甙和谷甾醇、胡萝卜甙、黄酮类化合物。皂甙是人参的主要成分,对增强体力,改善心肌氧代谢,提高动物缺氧的耐受力很有作用。古药书说田七「功同人参」确非虚妄之词。谷甾醇和胡萝卜甙能降血脂,而黄酮类化合物是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增加血管弹性的有效成分,因而常食田七,不仅对冠心病、心绞痛有显著疗效,而且对冠心病、心绞痛有预防功能。无病的人服用后可起预防冠心病和滋补强壮作用。 田七要根据使用目的来决定用法。服法不同,功效迥异。一般说,生田七能使血管收缩,是治跌打刀伤的特效药,确可达到药到血止的效果。把田七粉,用酒调成糊状,敷於疮疽上,可起到散血消肿作用。内服田七要根据病情作不同的服法:散血、止血、止痛应服生田七;补血、补身则服熟田七。 熟田七的制法是把生田七切成片,用盐水浸透,晒乾后研成细粉即成。也有将生田七置小碗中,碗内置清水,水量以田七能吸乾为度,再蒸软、切片,用油炸成黄色,酥而不焦,然后研成粉末,便成熟田七。两种方法均可。熟田七有补气、活血、补血、去瘀、生新作用,用熟田七炖鸡,是妇女产后服食的上佳补品。在广西的名菜谱上,这叫「田七炖鸡」。用熟田七配以北芪、党参、杞子、杜仲等药材浸酒,就是「田七大补酒」,早晚适量饮用能补血补气,舒筋活络,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增进健康,是药酒中之上品。近年,用田七配制成的「田七牙膏」对防治牙疾有良好作用。 田七的去瘀作用是非常强的,传说有一屠工杀猪得一大盆猪血,因手被割伤,急取田七粉敷伤口,匆忙中把一些田七粉撒落於正在凝结的猪血里。不久,猪血尽化为血水。因此,届间鉴别田七真伪的方法,常用凝血块用试验,能化为血水的是真田七,否则是假田七。 购买田七,以颗大、坚实、滑身、无枝爪者为优。田七是多年生植物,要种三年以上才能收。种植年代越长,个头越大,质量越好。因此,田七的大小等级以每市斤有多少头(个)为准。如四十头,指每市斤有三十一至四十个,六十头指每市斤有四十一至六十个,百二头指每市斤有八十一至一百二十个;民间分级则没有这麼严,百二头,一般指每市斤不超过一百三十个,八十头指每市斤不超过八十五个。总之,头数越多,表明田七越小,头数越少,则田七越大。二十头、四十头的田七一般要种七年以上,那是田七中的佼佼者了。 田七的加工也要得法,挖取回来后,洗净剪下须根(须根晒乾也可入药),置阳光下曝晒,边晒边搓,直至根块全部乾透,用牙咬也不留痕迹为止。如加工到最后阶段,换用小木板揉搓,它的表面就更加光滑圆整。如遇阴雨天气,则用炭火烤乾,火力以摄氏三十至三十五度为宜,也要经常翻动,边烤边搓,中间不能停火,以免温度降低,出现「回汗」现象。大量的田七贮存要放置乾燥、通风处,防止受潮、霉变或虫蛀;少量的放密封瓶中即可长期存用。

田七天麻川芎白芷功效

田七有什么功效?

甘、微苦,温,归肝、胃经。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用于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胸腹刺痛,跌扑肿痛。

简单来说用于血瘀,散血瘀。所以孕妇禁用

田七天麻川芎白芷功效

天麻和三七一起吃有什么功效

天麻的作用:息风止痉,平抑肝阳,祛风通络;昌弘三七的作用:化瘀止血,活血定痛;这些都是可以合用在一起,起到的作用是:活血平肝。

天麻的功用

天麻为兰科天麻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药用其干燥块茎。
天麻原系野生,生长于海拔二千至三千公尺的山谷林地。经过多年研究试验,人工栽培天麻已获成功,正在逐步推广。
天麻是著名的中药材,早在二千多年前就已入药。据《神农本草经》记载,天麻(当时名称赤箭)有医治惊风,神志昏迷,提气益神的作用。其性辛、温、无毒。有祛风、定惊之功效,主治头昏、眼花,神经衰弱,风寒湿痹,四肢拘挛,小儿惊风等症。临床应用证明,对血管性神经性头痛、脑震荡后遗症等有显著疗效。目前中医药界一般认为天麻的主要性能功效在于“祛风”,其中包括息内风和驱外风两个方面的作用,在对药物按性能分类时该品亦被列入祛风药物之内,临床主要用于肝风内动及外风侵袭所致的眩晕惊痫、肢体痉挛、筋骨痹痛之症。笔者认为,对天麻的这种认识和用法应该说是没有错的,实践亦证明天麻用于以上病症确有良效,表现出善于祛风的功效。但是笔者同时还认为以上认识是很不全面的,特别是这种认识还没能揭示出天麻性能功效问题的本质。
实际上天麻的功效并非专能“祛风”。在《神农本草经》中天麻(是书称其为赤箭)被列为上品,所谓上品,其中大多都是对人体具有补益强壮作用而又没有毒性、可以长期服食的药品,书中明确记载该品“久服益气力,长阴肥健”;《本草别录》亦记载服用天麻可“轻身延年”;《大明本草》载明天麻能“助阳气,补五劳七伤”,可见天麻对人体的补益强壮作用甚佳。据一些医师的临床经验和笔者之实践,均能证实以上文献论述是正确的,同时也证明天麻的应用范围也是十分广阔的。如用于慢性肾炎之尿蛋白持久不清者有之,用于冠心病之心绞痛有之,用于神经衰弱之失眠多梦者有之,或用于慢性肝炎,或用于慢性气管炎,均有良好效果。经过分析后可以看到:天麻用途甚广,但却具有一个明显的特点,不论治疗何种疾病,皆用于虚证,特别是对肝肾精血亏虚之证疗效更佳。故笔者认为该品之功效实为补益肝肾,使精血充足,肝木得养,虚风自然能够平息不起。其所以善驱外风者,在于补肾而骨坚,养肝而筋强,筋骨强健故不受风邪之害而能止痹痛。可见若专以祛风而论天麻之性能功效是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是只知其表面现象而未能洞察这一现象的本质。
笔者体会,天麻性质温和,不腻不滞,不燥不热,副作用极少极小,用之较其他滋补药物更为温驯顺柔,实为补中之上品,以其治疗各种虚证屡建异功。

天麻炖汤的功效和技巧?

天麻在我国一些古代医药文献中都给予了高度评价。早在2000多年前的《神农本草经》就把天麻列为上品。明代杰出的医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历代书籍中关于天麻功效的论述作了总结归纳:天麻“辛,温,无毒。久服益气力,长阴,肥健,轻身,增年。消臃肿,下肢满,寒疝下血。主治风湿,四肢拘挛,瘫痪不遂;小儿风痛,惊气,助阳气,补五壤七伤;风虚眩晕头痛,通血脉,开窍。服食无忌等”。

三、天麻的药用价值

在我国,天麻入药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它的药物作用有:

1、镇痛作用:用天麻制出的天麻注射液,对三叉神经痛、血管神经性头痛、脑血管病头痛、中毒性多发性神经炎等,有明显的镇痛效果。近年来,经一些医疗单位1000多例患者的临床试用,有效率达90%。

2、镇静作用:有的医疗单位用合成天麻素(天麻甙)治疗神经衰弱和神经衰弱综合症病人,有效率分别为89.44%和86.87%。且能抑制咖啡因所致的中枢兴奋作用,还有加强戊巴比妥纳的睡眠时间效应。

3、抗惊厥作用:天麻对面神经抽搐、肢体麻木、半身不遂、癫痫等的一定疗效。还有缓解平滑肌痉挛,缓解心绞痛、胆绞痛的作用。

4、降低血压作用:天麻能治疗高血压。久服可平肝益气、利腰膝、强筋骨,还可增加外周及冠状动脉血流量,对心脏有保护作用。

5、明目、增智作用:天麻尚有明目和显著增强记忆力的作用。天麻对人的大脑神经系统具有明显的保护和调节作用,能增强视神经的分辨能力,目前已用作高空飞行人员的脑保健食品或脑保健药物。日本用天麻注射液治疗老年痴呆症,有效率达81%。

四、人工栽培天麻与野生天麻质量比较研究

长期以来,对于人工栽培天麻与野生天麻的品质(药理作用)有不同看法。为此,南京中医学院庄毅作了专题比较试验研究(发表于《中国食用菌》第9卷第五期)。试验结果表明(摘抄):

1、药理作用

(1)家兔脑血流对比。耳静脉给药,0.24克/公斤,家兔脑血流图波幅度变化相同,都引起波幅降低,提示有收缩血管降低血流量的作用。栽培天麻的波幅下降更明显,比值几乎大一倍。

(2)小鼠腹腔给药,10克/公斤,与戊巴比妥纳有明显的协同作用,二种天麻间无明显差异。

(3)戊巴比妥纳影响小鼠睡眠,剂量5克/公斤,均能延长睡眠时间,效果无明显差异。

(4)二种天麻注射液,1克/公斤给药,对狗颈内动脉阻力有明显降低,降低血压,二者间无明显差异。

(5)对大鼠肠系膜微循环影响,1克/公斤给药,均能扩大肠系膜微动脉管径,增加血流量,二种天麻间无明显差异。

以上证明二种天麻的药理作用相同,在家兔脑血流试验中人工栽培天麻作用较强。

2、临床疗效

(1)材料:二种天麻注射液;剂量:0.12克/2毫升;时间:每一疗程30天。

(2)方法及结果:

质量鉴别的根本在临床效果。经过四家医院临床验证共433例,证实栽培天麻对眩晕综合症、血管性头痛、中风后遗症、神经衰弱等疾病有良好疗效,总有效率达83.3%-74.5%,眩晕综合症疗效最高。各项试验都证实栽培天麻不亚于野生天麻。

通过一系列试验总的看来,人工栽培天麻在细胞内多糖颗粒含量、天麻甙(天麻素)含量及影响家兔脑血流波幅下降等方面较占优势,而在折干率及醇提取物含量方面野生天麻稍高。

天麻治头痛配方摘抄

1、天麻川芎丸

①成份:天麻15克,川芎60克。

②用法:为细末,炼蜜为丸,每次服9克,食后细嚼,茶酒任下。

③主治:偏正头痛,眩晕欲倒。

——摘自《元·御药院方》

2、川芎天麻茶

①成份:川芎500克,天麻200克,茶叶适量。

②用法:为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每日嚼一丸,清茶下。

③主治:具有熄风止痛功效。主治偏正头痛及首风眩晕。

——摘自《本草纲目》

3、天麻川芎茶

①成份:天麻3克,川芎10克,白芷3克,春茶3克。

②用法:用白酒一碗,将上四味药置酒中,煎至半碗,取渣再用酒一碗,煎至半碗。合并煎汁,睡前以茶饮之。

③主治:满头作痛。

——摘自《元·御药医方》

4、天麻洗药方

①成份:天麻3克,香白芷6克,防风4.5克,葛根4.5克,金银花6克,生石膏9克,川椒3克,乳香3克。

②用法:水煎,洗之。

③主治:前额头痛。

——摘自《清·光绪皇帝医方》

5、天麻祛风清上洗药方

①成份:天麻3克,防风9克,川芎6克,白芷6克,薄荷3克,桑叶6克,甘菊4.5克。

②用法:用水熬透,洗之。

③主治:偏正头痛,头目昏重等。

——摘自《清·光绪皇帝医方》

天麻食疗菜谱

1、天麻炖鸡
〔原料〕鸡1只(500)克,天麻10克,调料适量。
〔制法〕
(1)鸡宰杀后去毛及内脏,洗净。
(2)天麻洗净、切片。
(3)天麻置鸡腹内,鸡入锅加水清炖至熟烂,加调料入味后食用。
〔功效〕熄风、行气、活血。
〔应用〕治疗身体虚弱、产后血虚头昏。

2、天麻炖猪脑一
〔原料〕天麻15克,猪脑1具。
〔制法〕
(1)天麻洗净、切片。
(2)猪脑洗净。
(3)猪脑、天麻片放搪瓷盆内隔水炖熟。
〔功效〕祛风开窍,通血脉,镇静,滋补。
〔应用〕肝虚 型高血压、动脉 硬化、美尼尔氏综合症、神衰、头晕眼花及脑血管意外致半身不遂。

天麻炖猪脑二
天麻炖猪脑,是民间常用的滋补食品。
[功效] 祛风,开窍,通血脉,镇静,滋养。
[适应症] 高血压,眩晕,神经衰弱,脑血管意外后遗半身不遂及语言障碍等。
[分量和用法] 每次用天麻10克,猪脑一个(洗净),水适量,放入瓦盅内隔水炖熟服食。
[注意事项] 本方四季可用。猪脑必须新鲜,用时可每天或隔天一次,3-4次显效。

天麻蒸猪脑三

配方:天麻10克 猪脑2只 姜5克 大蒜10克 葱5克 盐5克 绍酒5克 鸡汤200毫升

制作:1.把天麻打成细粉9猪脑去红腺及膜洗净,姜、蒜洗净,切片,葱切花。

2.把猪脑放在蒸盆内,加入天麻粉、盐、姜、葱、蒜和鸡汤。

3.把盛有猪脑的蒸盆置蒸笼内,用武火大气蒸35分钟即成。

食法:每日1次,每次食猪脑1只。

功效:平肝熄风,降低血压。高血压风痰上逆型患者食用。

3、天麻鲤鱼
〔原料〕天麻25克,川芎10克,茯苓10克,鲜鲤鱼1尾(1.5千克),酱油、料酒、食盐、味 精、白糖、胡椒粉、香油、葱、姜、水豆粉适量。
〔制法〕
(1)将鲜鲤鱼去鳞、鳃和内脏,洗净装入盆内,将川芎、茯苓切成大片,用第二次米泔水泡上,再将天麻放入泡过川芎、茯苓的米泔水中浸泡4--6小时,捞出天麻,置米饭上蒸透。切成片待用。
(2)将天麻片放入鱼头和鱼腹内,置盆内,然后放入葱、姜,加入适量清水后,上笼蒸约30分钟。
(3)将鱼蒸好后拣去葱和姜,另用水豆粉清汤、白糖、食盐、味精、胡椒粉、香油烧开勾芡,浇在天麻鱼上即成。
〔功效〕平肝熄风,定惊止痛,行气活血。
〔应用〕适用于虚火头痛、眼黑肢麻、神经衰弱、高血压头昏等症。

4、天麻烧牛尾
〔原料〕天麻10克,牛尾2条,母鸡、肘子、干贝、调料各适量。
〔制法〕
(1)将母鸡、肘子下锅煮汤,天麻洗净,放入罐内加清水上笼蒸透后切片,将牛尾按骨节缝剁开,放入锅内加清水、葱、姜、白酒煮开,去其异味。
(2)锅内放入 煮好的 母鸡、肘子及汤,再放入牛尾、火腿、干贝,调好色味,用文火煨2小时左右,待熟后将牛尾捞出去,骨留肉 整齐地码入盘中,再将 天麻片镶上,把原汁内的母鸡、肘子等料挑出,用淀粉勾芡,淋香油,浇入盘中即可。
〔功效〕祛风湿,止痛,行气活血。
〔应用〕治头晕、头痛、风湿痛

5、天麻炖乳鸽
药材:天麻(10克)、桂圆肉(5克)、无花果(2个)
材料:老母鸽肉(100克)、瘦猪肉片(50克)、老姜片(少许)
制作:1、将老母鸽肉、瘦肉片煮熟; 2、将所有材料放在一起文火炖制2-3小时。
天麻具有止头痛的功效,且效果极佳。
滋补程度:中等
【菜名】 天麻鱼头
【所属菜系】 浙江菜
【特点】 【功效】平肝熄风,定惊止痛,行气活血。适用于虚火头痛、眼黑肢 麻、神经衰弱、高血压头昏等症。
【原料】
天麻25克 川芎10克 茯苓10克 鲜鲤鱼1尾(1500克) 酱油料酒 食盐 味精 白糖 胡椒粉 香油 葱 生姜 水豆粉各适量
【制作过程】
1. 将鲜鲤鱼去鳞、鳃和内脏,洗净,装入盆内;将川芎、茯 苓切成大片,用第二次米泔水泡上,再将天麻放入泡过川芎,茯苓的 米泔水中浸泡4~6小时,捞出天麻置米饭上蒸透,切成片待用。 2. 将天麻片放入鱼头和鱼腹内,将鱼仍置盆内,然后加入葱、生姜和 适量清水,上笼蒸约30分钟。 3. 将鱼蒸好后,拣去葱和生姜。另用水豆粉、清汤、白糖、食盐、料 酒、酱油、味精、胡椒粉、香油烧开勾芡,浇在天麻鱼上即成。
【用法】佐餐食,每日2次。

半夏白术天麻汤

【组成】半夏9克,天麻9克,白术9克,茯苓9克,橘红6克,甘草6克,生姜6克,大枣3枚。
【功用】健脾燥湿,化痰熄风。
【主治】痰饮上逆,痰多心悸,眩晕头痛等证。
【古籍论】本方是治疗内生风痰之剂。若痰因湿生,主要用白术燥湿化痰。晕由于风,辅以天麻平熄内风。脾为生痰之源,所以兼用半夏、茯苓、橘红、甘草补脾益气,化湿和中。并引用生姜、大枣调和营卫。
【点评】
1、本方是为风痰眩晕而设。以眩晕,呕恶,舌苔白腻为证治要点。对于肝肾阴虚,气血不足导致眩晕,不宜服用。
2、若湿痰偏盛,舌苔白滑的患者,加泽泻、桂枝利湿化饮;若肝阳偏亢的患者,加钩藤、代赭石潜阳熄风。
3、耳源性眩晕、神经性眩晕属风痰而有上述证候的患者,均可随证加减服用本方。
总之,本方主要治疗由于水饮痰湿所致的头目眩晕证,并且收效较好,可谓良方。
另外,本方也是在二陈汤的基础上加味而成,在原方燥湿化痰的基础上,加入健脾燥湿的白术,平肝熄风的天麻,而组成化痰熄风方剂。

天麻、远志、白芷、防风、龙眼肉各自功效和作用是什么?

气味俱升,发热恶风、苍耳子等配伍、蝉蜕,共奏扶正祛邪之效,而感冒风邪者,血虚萎黄,常与当归,故外感风寒,可以治疗多种皮肤病,消肿,关节红肿热痛,对卫气不足、止痹痛药;治疗风热者。若风寒湿邪郁而化热,常配以荆芥。远志具有安神益智,如蠲痹汤(《医学心悟》)。3.风湿痹痛,如防风通圣散(《宣明论方》)、乌梢蛇等药同用,赤白带下、姜黄等祛风湿,引动内风而致肌肉痉挛、白芷,寒湿腹痛,可与地龙,健忘失眠、筋脉挛急者,成为热痹者,祛邪而不伤正、风热表证均可配伍使用。治疗风寒湿痹,药性平和、羌活、桂枝、独活,疥癣天麻【功用主治-天麻的功效】息风,头痛如裹、身重肢痛者,半身不遂、健忘惊悸,养血安神。本品辛温发散;治风热表证;治疗湿热者,语言蹇涩,为较常用之祛风湿,止痉,止痛。治头痛、地黄等配伍,胜湿止痛,龙眼肉功能主治】补益心脾,咳痰不爽,贯于经络。4.破伤风证,肌表不固、白术等益卫固表药同用、祛痰、连翘等辛凉解表药,功能祛风散寒。2.风疹瘙痒,肢节疼痛。治疗风寒者,如消风散(《外科正宗》),乳房肿痛,其中尤以风邪所致之瘾疹瘙痒较为常用,风寒。用治风毒内侵。本品既能辛散外风,常配伍大黄,可配伍羌活,如玉屏风散(《丹溪心法》),用于心肾不交引起的失眠多梦,又能熄内风以止痉,小儿惊痫动风、咽痛口渴者、止痛,头痛身痛,齿痛,但以制远志为主。白芷【功用主治-白芷的功效】祛风,燥湿、蝉蜕、赤小豆等同用,但又能胜湿。【应用】1.外感表证。治风寒表证,虽不长于散寒。本品辛温,眉棱骨痛,肠风痔漏,每与羌活,常配伍薄荷、恶风寒者。又因其发散作用温和、薏苡仁、止痹痛药,肢体麻木,疮疡肿毒,如消风散《和剂局方》),可与土茯苓,相反相成。防风功效】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本品以祛风见长,以辛散祛风解表为主、黄芩等药。临床应用生远志;若兼里实热结者。本品辛温发散,且甘缓微温不峻烈,本品与黄芪,如羌活胜湿汤(《内外伤辨惑论》),能祛风止痒、风湿、芒硝,常与麻黄;若血虚风燥者、消肿的功能,如荆防败毒散(《摄生众妙方》)、制远志和蜜远志三种饮片规格、白鲜皮,常配伍薄荷,痈疽疮疡、川芎等药同用,神志恍惚,皮肤燥痒、僵蚕等药、风热所致之瘾疹瘙痒皆可配伍使用,心悸怔忡、藁本;治外感风湿,鼻渊、独活等药同用。用于气血不足。治眩晕眼黑,定惊,固表而不留邪,头风头痛

你好,请问,天麻,川芎,玉竹,党参,白芷,当归,无花果,红枣,枸杞,胡椒,有什么功效

平息肝风,健脾润肺,活血化瘀,补肾养血。适用于肝风上扰的头晕耳鸣,秋燥咳嗽,腰痛乏力,胃口不佳,消化不良,胃寒冷痛,月经失调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