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丹参黄芪三七玄参 当归 丹参 三七 黄氏 这4味中药是否可以一起服用

2023-02-04 12:35:24孕产
丹参黄芪三七玄参,丹参和黄芪泡水可以。丹参:活血止痛,凉血祛瘀又止血。对淤血类病症有很好的疗效。黄芪:具有补气固表,托疮生肌、利水的功效,主治气血虚弱、自汗、久泻脱肛、子宫脱垂、肾炎浮肿、蛋白尿、糖尿病、慢性溃疡等症。这两味药一起使用既能够益气行血,又能防止长期服用黄芪造成的伤阴问题,是很好的组合。

丹参和黄芪泡水

可以。

丹参:活血止痛,凉血祛瘀又止血。对淤血类病症有很好的疗效。

黄芪:具有补气固表,托疮生肌、利水的功效,主治气血虚弱、自汗、久泻脱肛、子宫脱垂、肾炎浮肿、蛋白尿、糖尿病、慢性溃疡等症。

这两味药一起使用既能够益气行血,又能防止长期服用黄芪造成的伤阴问题,是很好的组合。不过中药材泡茶的方法有讲究。主要是1、应当保持水温,2、保持茶具内环境的密闭,从而在把中药材有效成分泡出来的同时,又避免了一些中药材中有效挥发性成分的散失。

丹参黄芪三七玄参

丹参,三七,人参,黄芪,党参,西洋参,当归能同时服田吗?有什么功效?

丹参是活血化瘀的,三七活血化瘀止血。人参是补气的。黄芪是补气的。党参和西洋参也是补气的。当归是补气活血。 丹参三七人参黄芪可以同时服用。西洋参和党参当归可以互相替代一下。有些作用重复了不需要同时服用

丹参黄芪三七玄参

当归 丹参 三七 黄氏 这4味中药是否可以一起服用

建议你的母亲查个心电图,20块钱吧!明确下心脏到底是怎么了。上述中药组成可以吃。还建议:泡山楂水喝,很好的保健方法。祝你母亲康复!

丹参黄芪三七玄参

你好我想请问一下医生丹参,黄芪,三七,天麻这4种药可以打成粉磨一起吃吗?我有子宫肌瘤

白术10,丹参10,三七3,丹皮6,茯苓9,佛手3,浙贝6,牡蛎6。按这个比例用中药磨粉机磨成粉,早中晩各服8g。

黄芪45g,丹参30g,当归25g,枳壳15g,研碎的三七12g,用来煮鸡汤有什么功效?

你好,这是最正常的方子,不是偏方,没有神秘性的。主要是大补气血,对刚发育的孩子吃了是肯定有助长高的。
吃的话注意几点:
1,可以一个星期到两个星期吃一次,但不要勉强吃,在自己能消化的范围内。
2,如果吃的人已经很胖了,那一定要少吃,否则会横向长胖的。
3,如果患者比较瘦弱,并且个子不高,那吃了确实比较有用的!

当归尾、赤芍药、生地黄、丹参、黄芪、党参各15g,玄参20g,川芎、麦门冬、枳壳、桃仁各10g 这些多少钱?

1如果你问的是价格,那各家药店不一样的,很明显第三付贵些,不过都是常用药材,只要不是被宰,应该负担得起。 2 如果您问的是中药计量学里的“钱”,一钱等于3.125克 明清以来,采用16进位法,即一斤=16两=160钱.现在我过对中药生药计量才用公制.即1公斤=1000克.为了中医处方和配药特别是古方的配用需要进行换算时的方便,按规定以如下的近似直进行换算: 一两=30克 一钱=3克 一分=0.3克 一厘=0.03克 但是汉代及以前的——伤寒论经方——建议参考李可老中医的意见:原则上折算方法,就是汉代一两,等于现在15.625克

麻烦中医来看看!

当归功能主治 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肠燥便秘、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痈疽疮疡。

茯苓功效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1]
  【主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吐;脾虚食少;泄泻;心悸不安;失眠健忘;遗精白浊。

 丹参【性味归经】苦,微寒。归心、肝经。

  【功效】活血调经,祛瘀止痛,凉血消痈,清心除烦,养血安神。
川佛手功用 芳香理气,健胃止呕,化痰止咳。用于消化不良,舌苔厚腻,胸闷气胀,呕吐咳嗽以及神经性胃痛等

黄芪具有补气固表、利水退肿、托毒排脓、生肌等功效

三七功能主治: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用于各种内、外出血,胸腹刺痛,跌扑肿痛。(化瘀止血 活血定痛)

弊端:当归、茯苓、川佛手、黄芪、三七皆容易生热邪,内热之人不要服用,容易生内热。而丹参容易伤心气,一般心气虚之人不可用。

以上便是问问团队杏林古苑对您所提出的问题作出的回答,谢谢。

有什么中草药是活血化瘀

一、散寒活血化淤 即用温热的药物配合活血化淤药物,以温经通络散寒化淤,.驱散阴寒凝滞之邪,使经脉舒通血活淤化。取“寒者热之”,“血得温则行”之义。寒为阴邪,最能收引经脉,凝滞气血而导致气血淤滞。这里的寒凝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外寒客络,阳气受困;一是脾肾阳虚,阴寒内生。在临床应用散寒活血化淤治则时,应当分清温经通阳活血通脉和补阳益火活血化淤之法。 常用药物:温经通阳如桂枝、附子、肉桂、吴茱萸、细辛、炮姜等;补阳壮火如淫羊藿、巴戟天、杜仲、胡芦巴、仙茅等;活血化淤常选性温的川芎、当归、红花、乳香、五灵脂、骨碎补、天仙藤、急性子、川续断等。 二、祛湿活血化淤 即用燥湿或渗湿的药物配合活血化淤药物,以祛除湿邪,促使血活淤化。湿为阴邪,其性黏滞,易阻气机而致脉络阻滞而血淤。湿邪有外侵或内生之分,病理过程中又有寒化和热化之别;且与脾之运化,肾之温煦有密切的关系。从四肢血管性疾病的特性来看,外湿多从热化,所以具体应用祛湿活血化淤时,又要区分清热利湿,健脾温肾利湿活血化淤。 常用药物:清热利湿,如赤茯苓、车前子、淡竹叶、汉防己、泽泻等;健脾利湿,如茯苓、薏苡仁、苍术、白术、赤小豆等;温肾化湿,如益智仁、肉桂、桂枝、乌药、威灵仙、木瓜等;活血化淤兼渗利水湿者,如性寒凉之益母草、马鞭草、虎杖、半枝莲、穿山龙、木通、落得打等,性偏于温之泽兰、天仙藤等,性平之刘寄奴、王不留行等。 三、理气活血化淤 即用理气的药物,调畅气机,气行则血行,使血活淤化。气之为患,不外乎气滞、气虚、气逆三个方面。而四肢血管病症又以气滞、气虚多见。气为血帅,是血液运行的动力,所以气机不畅,郁滞不行则血行为之涩,而致血淤,气虚不能推动血液运行,血行缓慢而成淤。反之,血为气母,气赖血载,血淤既成又致气滞,在病理上互为因果,相互影响,气血密切相关,决定了理气法在血管病症中的重要性和普遍性。又由于肝主疏泄,调畅气机,又主藏血,所以舒肝行气在四肢血管病症的治疗中更有重要的意义。综上所述,临床上具体应用时还须分辨行气和益气活血化淤二法的应用。 常用药物:疏肝行气性偏凉如柴胡、川楝子、郁金等,性偏温之佛手、青皮、枳壳等;以及性平之香附、香橼等。益气如黄芪、党参、太子参、白术、山药、炙甘草等。 四、清热活血化淤 即用寒凉的药物配合活血化淤药物,清解热邪,以使络宁血活淤化。是“热者寒之”之义。“夫脉者,血之府也”,所以热邪侵入脉络多及血分;又有热之甚即为毒,热邪灼津伤阴,虚热内生。“血受热则煎熬成块”,阻滞脉道,而成血淤,由此可见,具体应用清热活血化淤法时,首先应分清虚实,和在气在血。从而推演出清热凉血,清热解毒和养阴清热活血化淤三法。 常用药物:清热凉血如水牛角、赤芍、牡丹皮、紫草、生地、玄参、大青叶等;清热解毒如金银花、连翘、紫花地丁、蒲公英、千里光、土茯苓等;养阴清热如生地、玄参、天花粉、白芍、麦冬、沙参、地骨皮、知母、黄柏等。活血化淤如兼清热凉血之牡丹皮、紫草、丹参、赤芍、郁金、凌霄花、鬼箭羽等,兼清热解毒之红藤、虎杖、败酱草、金荞麦、落得打等。 五、补血滋阴活血化淤法 即用补血滋阴药物配合活血化淤药物,以增加血液使其充盈脉道,血活淤化。血液在脉道中流行,血量充沛则脉道充盈;血液虚少,阴津不足则脉道萎闭,继而成淤。所以应补血滋阴,增液盈脉,活血化淤。 常用药物:补血滋阴药如生熟地、阿胶、首乌、枸杞子、龙眼肉等,活血兼补血者如鸡血藤、当归等。 六、平肝潜阳活血化淤 即用平肝潜阳药物配合活血化淤药物,以使阳潜血和,络通血活,而得到淤化之目的。肝阳升发太过血随气逆,并走于上,脉络壅塞,可致血淤。故应平肝潜阳,解除壅阻,以化血淤。 常用药物:钩藤、代赭石、生龙骨、生牡蛎、鳖甲、刺蒺藜、天麻、石决明等。活血化淤如性偏凉润之丹参、牡丹皮、玄参、赤芍、牛膝、郁金、凌霄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