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妈妈,他这种玩具,我也要”。面对孩子“攀比”父母如何应对?

2022-02-16 16:13:40孕产
前几天在小区和几个妈妈聊天,其中有个妈妈说她的5岁孩子每次见到其它小朋友有好玩的玩具,他都要缠着她买。劝又劝不了,不买就大哭,有时候没办法,只好给小孩买。但真正到手后,没玩多久就放一边去了。长期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浪费钱不算,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要求会不会越升级,越来越高呢?

前几天在小区和几个妈妈聊天,其中有个妈妈说她的5岁孩子每次见到其它小朋友有好玩的玩具,他都要缠着她买。劝又劝不了,不买就大哭,有时候没办法,只好给小孩买。但真正到手后,没玩多久就放一边去了。长期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浪费钱不算,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要求会不会越升级,越来越高呢?

孩子的这种情况是明显的攀比心理。经济发达的现状社会这种攀比心理现在比较盛行。比经济,比物质,比智力,比能力等等,无处不存在这种现象。

攀比心理是指刻意在智力,能力,生活条件等方面与他人进行比较,并希望超越他人的一种心理状态。

一张白纸的孩子攀比心理主要源于哪里了呢?家庭

对孩子宠溺

很多家庭是都是独生子女,就算不是独生子女家庭由于现在经济物质条件的提升,父母对孩子要求几乎都是毫无原则地满足,孩子就认为父母是“万能”,看到别的孩子有某个好玩的玩具,不管自己是否喜欢,都要求父母满足自己的要求,在父母眼里有时候会认为“不就一个玩具吗,几十块钱的事”,就会无条件满足孩子要求。或者迫于孩子哭闹,为了让孩子尽快停止哭闹,也就无底线地达到孩子的要求。

父母之间的攀比

在生活中,很多父母无形中也在做着“攀比”。比谁的孩子聪明,比谁的孩子学习好,比谁的孩子更帅更漂亮等等,并且特别爱说的一句话:“你看你,谁谁家的孩子考试得了第一名,你就考这么点分,我都觉得丢人,见了他的父母多尴尬呀”。来满足自己的攀比心理和虚荣心。

父母的自卑心理

有些父母因为自己家庭的不宽裕,自己都觉得低一等,也担心孩子有这个心理,担心孩子受欺负。就认为别的孩子有的,我也要想尽办法满足我孩子的要求。或者一些比较好强的父母,在每一件事情上都要比别人强,在对待孩子要求上也希望自己的孩子比别人的孩子强。也是导致孩子攀比心理的另一个原因。

奥利森.马登说:“影响幸福的七宗罪有:喜欢攀比、信念摇摆不定、忽略身边美好的事物、只收获不愿付出、不知满足、缺乏信任、容易焦虑。”

可见攀比心理存在危害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父母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语无不影响着孩子,要消除孩子的攀比心理,离不开父母的正确引导。

攀比心理本身带有一种虚荣心,一种竞争意识,同时也是孩子的一种好强心理。攀比只是一种肤浅的认知,不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如何应对孩子的攀比心理呢?

父母以身作则

如果我们经常拿孩子与别的孩子比,孩子就会有不踏实感,不满足感,容易产,于是也会不自觉跟别人比学习,比吃,比穿,比得内心焦虑,惶恐不安。如果把别的孩子比下去了,孩子就会沾沾自喜,骄傲无比,如果被别人比下去了,就会无比难过、痛苦。父母自身首先不要有攀比心理,在生活中,对自己的孩子不要在口头上,行动中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比较,也不要拿自己大的孩子和小的孩子比较。

父母给孩子不是无条件的满足各种要求,而是无条件的爱,只有感受到爱的孩子才有幸福感、安全感、满足感。

父母之间的比较

父母之间的比较也要消除,不拿自己的经济,地位,能力,表现跟别人相比,更不要在孩子面前说:“那个谁家比我们家有钱,谁家的房子比我们家的大”之类攀比的话,这样无形中会引导孩子往攀比的心理上发展。父母应该保持平和心,遇到爱攀比的父母时,可以采取一笑而之的态度,如果孩子在身边就引导孩子向着自己正能量。

比如爱攀比的父母说:“我家房子很大呢,很宽敞,看你们家那小房子看着就憋屈。”父母在孩子面前说:“嗯,咱不比房子大,我们家的房子小,但很整洁,我们住得很舒适,我爱我们的家。”

引导孩子反攀比

当孩子提出要求时,父母不要直接拒绝,先了解孩子想什么,然后再往反攀比方向引导。如果孩子说:谁谁有这个玩具,他们都有,我也要有。就跟孩子说:你的公主玩具很漂亮呢,他没有呢。这样不仅消除孩子的攀比心理,还在潜移默化中保护了孩子的自信心。

引导孩子自我比较

艾丽卡.雷斯切尔在《优质父母教养实践指南》一书中的建议:向孩子强调,成功的定义是,自己不断努力以及取得一点一滴的个人进步,而不是与他人的成就进行比较。

父母要引导孩子进行自我比较,引导孩子跟从前的自己比较,跟昨天的自己比较,同时给予孩子适当的鼓励和表扬,让孩子在自我比较中努力提升自己,获取自信心,从而建立健康良好的独立性。而不是跟“别人家的孩子”比。

其实攀比也是一种不甘落后,积极进取的表现。每个孩都渴望自己在各方面都优于别人,从而获取认可和表扬来获取一种成就感。在这种心理驱使下,孩子就会不自觉与自己实力相当的伙伴相比较,更加努力提高自己;同时父母在生活中有意识地给孩子制造“困难”提高孩子的搞挫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