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书荐」你的孩子还是你的孩子吗?从《上流儿童》看亲子关系

2022-02-15 08:30:42孕产
*所有文章版权归属【署名版权归属署名作者】*更多人文阅读写作知识请关注头条号 @江阴杨柳风人文学堂上流儿童作者: 吴晓乐出版社:镜文学「妈,不要再这样情绪勒索了,我也爱妳,但是我不一定听妳的话。

*所有文章版权归属【署名版权归属署名作者】

*更多人文阅读写作知识请关注头条号 @江阴杨柳风人文学堂

上流儿童作者: 吴晓乐出版社:镜文学
「妈,不要再这样情绪勒索了,我也爱妳,但是我不一定听妳的话。」──第30届金曲奖,最佳国语男歌手,Leo王

从金曲30最佳男歌手Leo王的得奖感言,到先前火红的电视剧《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我们不难发现,近几年,亲子议题重新被关注。

甚至,当社会试图重新界定亲与子的关系时,有不少讨论方向都趋近于鼓励孩童发展自我,抛弃「父母命不可违」的传统价值观。

图片来源:颜社KAO!INC.粉丝专页

这么说或许过于抽象,那么,让我们以文学书举例。

以吴晓乐来说,二零一四年,她出版第一部散文集《你的孩子部是你的孩子》。四年后,吴晓乐在二零一八年出版第二部作品《上流儿童》,这是本以第三人称写成的小说。端看这两本著作,不论虚构或非虚构,均是吴晓乐以自身补教经验加以转化写成,探讨家庭中钳制孩童成长的无形之手。

而那双看不见的手,正是我们的父母。

本文暂不讨论《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以及后续改编剧的效应。把注意力集中在小说《上流儿童》。虽说《上流儿童》在情节上不免有些夸大,同时又属虚构;不过,也正因为虚构,才能借「真实世界不存在」的事件,影射「真实世界存在」的种种事件。

「下游」妈妈的「上流」小孩

简单来说,《上流儿童》的主角陈匀娴,自小家境普通,长大逐渐欣羡上流社会的豪奢生活,于是,在与丈夫杨定国结婚产子后,将所有「对上流社会的渴望」加诸于儿子杨培宸身上。

明明自身负担不起,却硬让孩子上了贵族小学;明明没有钱,却因渴望晋升名流,将钱花在非必要处。这些故事中的夸张行径,先别评断对错,倒是可以想一想,处在真实社会的我们,是否也有类似的症状?

接着,回到孩子本身,《上流儿童》所说的那位「上流」儿童,正是陈匀娴的儿子杨培宸。他就读昂贵私立小学,生日时开豪华party,还要在母亲的逼使下认真念书、准备补习。

「你千万要保持住这个名次,不要枉费妈妈对你的栽培。」──《上流儿童》

可以了解的是,杨培宸当然不喜欢这一切;但,特别的是,杨培宸在故事中的年纪尚小,未有足够抵抗的反击能力。杨培宸做的被动反击,几乎都是被压迫后的言语抱怨,大多时候并不严重。

不过,随故事进行,仍可见母子关系的紧绷状态,终于达到临界的瞬间,宛如巨大的泡泡「啵」一声地破碎。想当然,最后,什么也不剩。

不得不说,《上流儿童》作为一部小说,以美学标准来看,意图强烈,易中断读者涉入感;但若反过来,从功能性来看,本书确实起了作用。

当然,一味怪罪父母是无用的。最大的问题不是父母本身,而是社会塑造的价值观。

我们必须重新反思,究竟是什么导致上述提及的「父母命不可违」?而今,松动「父母命不可违」的又是什么?

被捆绑的道德

这让我想到,二零零六年,周杰伦的专辑《依然范特西》,里面收录了一首当时非常红的歌曲〈听妈妈的话〉。

在当时,几乎没有人会质疑,这些歌词有什么「怪」的地方。比如副歌不断重复的:「听妈妈的话/别让她受伤/想快快长大/才能保护她」。

〈听妈妈的话〉将社会对母亲的刻板印象放大,像是「妈妈的辛苦不让你看见/温暖的食谱在她心里面」,先是预设妈妈是「辛苦的」,接着,因为妈妈很「辛苦」,所以长大后的我必须「保护她」。

图片来源:Jay Chou 周杰伦【听妈妈的话Listen to Mom】-Of

这很明显遗忘了某些「不辛苦」的失能母亲,也未考虑母亲到底「需不需要被保护」的多元面貌,且将母亲概括为同一种形象。

本文的并非指责〈听妈妈的话〉,而是要指出,这些问题通通显示着过去,那些捆绑我们的传统价值观。

不是单一谁的问题,而是社会在千万年不断藉由传递想法,形成共识,创造出今日的某些道德观。我们从不少常见经文找出例子,譬如现代小孩常念的《弟子规》: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弟子规‧入则孝》

再举一首歌。二零一三年,饶舌歌手小人推出专辑《小人国》,其中一首歌曲〈凶手不只一个〉相当有意思,以第三人称视角,讲述社会各处「难以看见却存在」的人性黑暗。

其中一段恰好提到「孝顺」:「有个高中生从大楼跳下伤重不治/有个父亲看着新闻指责这个高中生的不是/然后他对他儿子说/自杀是不孝的」这和《上流儿童》中陈匀娴要求杨培宸「好好表现」的思维模式相同,都在讲一种僵化的「孝顺」模式。

不过,不管是〈凶手不只一个〉或《上流儿童》,它们和〈听妈妈的话〉确实有所不同,它们藉由讲述故事来讽刺社会价值观,而〈听妈妈的话〉则没有这种意味。

图片来源:小人最新专辑/小人国【凶手不只一个】Official Music Vi

世代裂痕处方笺

有些人以「世代议题」来概括这些改变。但与其凸显世代间的差异,倒不如重视如何「调和」世代间的差异,或者进一步理解差异从何而来。

回到《上流儿童》,经历一连串疯狂的冒险,陈匀娴开始修补和儿子杨培宸的关系,就是一种试图「调和」的展现。重点绝非成功与否,而是愿不愿意伸出手去尝试。

而本书的意义至此才显露出来。这本书不仅作为虚构小说,它所映照的是我们社会的亲子相处模式;同时,《上流儿童》告诉我们,一味地强压逼迫,最终导致的无非是悲剧。

如何打破世代隔阂,其解套方式,《上流儿童》在最后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我想,世代间的价值冲突,沟通是最好的开始。

她只得轻轻的,像是在对待什么易碎物似的,阖上卡片,并对那一张期待又怕受伤害的童颜说道:谢谢你做卡片给我,妈妈也很爱你。──《上流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