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书鉴 | 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2019-09-29 02:26:16孕产
书鉴 | 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文 | 汤圆

—————————————————————————

“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辈子,不幸的人用一辈子治愈童年”

大家好,今天来写一本书——《当我遇见一个人》,作者:李雪。


豆瓣评分


这是我今年第一本读完的心理学书籍,阅读过程完整而连贯,伴随着记忆碎片不断涌上来,我逐渐跟着作者的指导一点点接受一切,合上书的时候,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平静。要我打分的话,我会给8分,失去的2分会在文末说明,但它不影响我对这本书的推崇。尤其是任何一位正在做母亲的人,或者是处在不快乐的家庭里的人,值得一读。

Ⅰ 给婴儿足够的爱,而不是足够的训练

现在的确有很多媒体不分好坏就发布一些所谓科学的文章,其中也包括“定点哺乳”“睡眠训练”。而作者的矛头直指这些毫无科学依据的文章——“强迫婴儿在没有父母呼吸声,没有母亲味道的地方睡觉,是以培养孩子独立能力为理由对孩子施加的冷暴力”

大多数时候,很多平凡人无法具备专业的培育婴儿的知识,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的确有非常成功的母亲和一败涂地的母亲,她们没有接受过一门叫做“如何做一个好母亲”的课程,却有人扮演这样一个成功的角色。

很多诸如“全能自恋”的词语或许我们都没有听到过,直到读过这本书后大部分才会明白母婴关系中有这样一个联系。但是作者举了一个例子:假如你夜里饿醒来,或者做噩梦惊醒,你希望你的老公不搭理你呢,还是给你冲杯热牛奶,来个温情的拥抱?

你以自己希望被对待的方式来对待孩子,这就是对待婴儿的方式。

我相信除了感情跌到冰窖里,没有人会选择前一种对待方式。对于初来世界的婴儿,他带着对母亲全部的爱和信任来到世上,结果在生命最初的纪念体会到的都是离开母体后孤身一人的孤独,那他的生命底色就涂上了一层阴影。

而那些所谓专业的行为训练手法,如果你真的认真学习一下的话你就会发现毫无科学。因为发明这个手法的人,确实拥有个乖巧不哭闹的婴儿,可是成年以后他的家庭充满了暴力和悲伤,有人患神经病有人自杀。

“如果妈妈渴望一个安安静静的“乖婴儿”,只有吃喝拉撒的需求,对他除此之外的需求不愿理睬,甚至是刻意延迟反应再到打击,孩子只能主动削弱自己的生命能量,仅剩一点维持活命,成为一个很小的,透着悲哀的行尸走肉”《当我遇见一个人》

因为之前从事教学行业,以老师的身份接触到很多家长,所以更能理解有时候作为母亲,生完孩子所要面对的一切足够令人崩溃。当妈妈精神压力如此之大,一定要先照顾好自己,请将感受直观得告知他人并且积极寻求帮助。做妈妈不需要做到完美,只要孩子能及时得到回应,是不会造成太大问题的。

养育一个生命,对童年幸福的女人来说,很多困难可以自然而然克服,辛苦是必然的,但是享受亲密的幸福感远大于牺牲感。但是如果妈妈的童年就很不幸,孩子的出生就是一种焦虑,因为母亲在童年时期经历过的一切又要再次以相同的方式上演一遍,加入童年不幸,养育一个孩子就要在经历一次这样的不幸。

但是当你看完这本书,你就知道对已经生过孩子的母亲而言,这是一次不幸,她曾被无视孤立过,她就无法拥有足够的能量来与孩子交流,但这又很幸运,因为作为母亲你有一次很好的机会直面痛苦,并且尝试治愈自己,从而享受不曾有过的亲密关系。

那么在漫长的后半生,我们如何与孩子共同成长并且互相治愈呢?请看作者的答复。

Ⅱ 尊重一个孩子的独立人格,也是再次治愈自我的方式

“ 我给你暑假安排了六门课,你可要好好学习,要成为班里最优秀的学生”

“ 你还是个孩子,把心思放在学习上,不要没事干在镜子面前一直拾掇,不像样”

“ 我要求把自己卧室收拾干净有错吗?你还不高兴了?”

是不是经常有发生这种模式的对话,父母总是绞尽脑汁想要将孩子教育得更好,想要拿出一把标尺来告诉孩子,怎样才是最好的,用一套价值体系来评判自己家的孩子究竟是什么样,最终忘记了到底我的孩子是谁这个问题。

如果生活不是从自身的体验出发,而是生活在外在价值体系中,活在别人的眼光和“正确”中,小孩子的人格就是物化的。

我非常欣赏黄磊夫妇对黄多多的教育。当时小姑娘染头发新闻出来的时候,有很多家长自以为是的认为小孩子不能怎么样,实际上黄多多不只是个小孩子,她拥有完好的审美体系和足够独立的人格。



小朋友从未作为一个独立的人而存在,在这样一套价值体系里,他们作为父母的附属而存在。于是父母的那套思维给孩子的思维是定了一个边际,父母不了解的事物小孩子无法了解,父母了解的事物小孩子得不到新的见解。

如果能够对小朋友的人格一点尊重,给他更多的自由,让他来做自己的选择,事实上他的表现并不会像你担心的那样糟糕。他不会沉湎于低质量电视节目,也不会陷入被禁止的不恰当恋情,因为独立的人格会产生思想,会与人交流从而得到真正有价值的思想。

小孩哪有腰,小孩子哪有思想。这种话根本就不应该从一个合格的父母口中讲出来,相反的,你要怀着一点对小孩子坦诚内心的敬畏,平等的交流,真正的决定让他自己来做。

有人会说,我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可是这跟尊重他的人格和平等交流没有矛盾。

“从小就被大人掌控,完全按照大人节奏来生存的孩子,成年以后非常容易进入控制和被控制的关系,难以忍受别人和自己想象中有落差。”至于最极端的例子,大家可以在书中看到——变态杀人狂。

Ⅲ 你连改变他人的心态都不要有——荣格

“很多人们认为毋庸置疑的说法,并不一定就是正确的,这个世界远比我们理解的更微妙。”

我们之所以成为如今的我们,受到了千万种影响。可以不理解,但是不要妄自尊大,用自以为是的道理试图改变别人,对待小孩也是一样。

真心为孩子好的话,坐在他的旁边,认真聆听他的声音,理解他的心意,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里支持他的内心,要比试图“教育”,试图“改正”他重要得多,也有效得多。

如果我们这一生还有什么理想,就去实现它,而不是让孩子背上自己未曾卸下的十字架负重前行,也不是把孩子圈在自己的观念里,让他这一生花费很多力气来纠正这些很可能并不正确的观念。

我们只要像一个友人一样,负责浇水,真正的长大请让他自己来。而不是妄图改变他。他本来不爱说话,我们就不要强迫他去在公众面前学习演讲,只因为个人认为外向的人更容易获得成功,而不是了解他为什么不爱说话。


我们之所以认为“正确行事”如此重要,是因为我们只有符合父母认为的“正确”行为,才能得到认可。可是这个世界万紫千红,甲之蜜糖往往是乙之砒霜,只有孩子经历过的东西,他才能辨认是否正确。

相对培养一个成功人士而言,父母的任务更多的是培养一个内心有充足能量来面对生活的人,因为这样的人才能成功。

不只是面对孩子,面对你周边的人也是一样,不要试图改变他人。

有些女孩子在医院堕胎好几次,人们总是评判她们:堕落,没有道德,不要脸,下贱。事实上他们大多数很少得到父母的温暖,不相信自己值得被爱,只能通过没有边际的妥协来换取一点安慰。

如同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松子终其一生都像那个鬼脸一样在在妥协,通过剥削自己的价值换取一点温暖。大千世界,各种人都有,你可以不理解,但是至少给一些尊重。而不是给别人貌似正确的评判,因为你的评判实际上意味着你试图改变。但是如果给你完全一样的境遇,你未必能将牌打得比他人更好。尤其,这个人是你的小孩。


这本书里面有很多内容值得细读,尤其对一些已经成为父母的人而言。但是尽信书不如无书,我指出其中一些个人不太认同的点:

1, 作者:“父母面对孩子的退行,全盘满足他的需求,甚至孩子攻击父母,能承受的就承受,不能承受再把感受告诉孩子。

攻击性行为采取忍让并不可取,而是告诉他疼,然后制止他。这样当他遭受同龄人的攻击,他会先沟通感受,行不通的话至少也会反击。在我的观念里,经过判断的暴力性行为都要反击,否则孩子就会沦为校园暴力的对象。

2, 作者:如果看到孩子弓腰驼背在玩游戏,你也不必纠正他,先去进入他的世界,理解他。爱的力量会让他挺直腰板。

得了吧。看到这种情况请抬起你的巴掌,严格要求她。这跟前文不矛盾,不用钻牛角尖。

最后是在酷狗音乐里看到评论,送给大家。

我尊重同性恋我理解抑郁症觉得有纹身的人很酷我会喂楼下的流浪狗会给老奶奶让座会对店员说谢谢纵然我平庸但我依然想努力成为一个温柔善良的人

希望通过这本书,通过一个经由我们来到世上的完整的人,我们能够直面自己曾经经历的痛苦,从而更好的治愈自我,完成救赎,度过幸福的人生。

头条作者:汤圆的圆Ma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