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和事佬?法官?孩子冲突时家长不该扮演的角色

2022-02-12 10:01:29孕产
​作者简介:Pumpkin妈,国家心理咨询师、沙盘咨询师,只写真实、有趣、有干货的育儿文章。与朋友一起溜娃,最让人担心的情况是什么?对,就是孩子之间玩着玩着起冲突!

作者简介:Pumpkin妈,国家心理咨询师、沙盘咨询师,只写真实、有趣、有干货的育儿文章。

与朋友一起溜娃,最让人担心的情况是什么?对,就是孩子之间玩着玩着起冲突!像我这种爱好和平的人,一见孩子之间闹矛盾,尤其是有娃大哭起来,老母亲的肾上腺素马上激增,感觉全身血液往头上涌,脑子一片空白。

有一次,和朋友们一起去溜娃,把娃们扔到乐高堆里,我们几个妈妈便在一旁喝起下午茶来,享受难得的悠闲时光。

但是这样的宁静终于被一阵哭声打破了。我们连忙跑过去,一看原来是小Q在哭。小Q向妈妈哭诉,说是Pumpkin和晨晨把他用乐高搭的火箭弄坏了,小Q哭得很伤心,气氛立刻变得紧张尴尬。我正想问这两个小“破坏王”事情的经过,小Q妈妈搂着小Q,开始说道:“没事的,可能是这两个孩子一时调皮,小朋友们之间打打闹闹很正常。”然后又开始安慰小Q:“没事的,我们重新再做一个火箭就好了,大家都是好朋友。”

这时晨晨妈妈带着非常严厉的口气,对晨晨说:“不管是不是故意的,你把小Q的火箭弄坏了,就是你不对,你必须马上跟小Q道歉。”然后拉着晨晨来到小Q面前,晨晨也顺从地道歉了,小Q妈妈也在一旁说:“你看,晨晨来道歉了,没事的,我们说没关系,我们还是好朋友,对吧。”小Q接受了晨晨的道歉,没有再哭了,两个人又和好了。

事情进行到这里好像就该结束了!那么问题都解决了吗?在孩子出现冲突的时候,我们通常以为“捣蛋”的孩子道歉了,哭泣的孩子不哭了,两人又重归于好了,事情就解决了,其实并不然!

这里有几个误区:

1、家长们在面对孩子冲突时,往往碍于面子,一上来就急着扮演和事佬,促使孩子们赶紧握手言和,或者是扮演法官,裁决谁对谁错。

2、没有充分了解事情的经过和孩子的想法,未去探寻产生冲突的根本原因。

3、只着眼于解决当下的冲突,忽略了事后复盘。

冲突现场需要家长处理的时候,正确的姿势是怎样的呢?家长这时应该做的,其实是搭建孩子之间沟通的桥梁。

当时,晨晨已经跟小Q道了歉,虽然我也感到了巨大的“社交压力”,但没有马上动用家长权威逼着Pumpkin也去道歉,而是走到游戏毯里面,那里有Pumpkin和晨晨完成的作品。

我说:“哇,这是你们搭的吗?搭的是什么呀?太漂亮了,可以跟我介绍一下吗?”

晨晨和Pumpkin看到有人对他们的作品感兴趣,马上介绍起来:这是他们一起合作搭的城堡。我和他们一起欣赏了这个城堡。

我说:“这个城堡太神奇了,你们一定很用心地搭建吧?”

他们说是的,特别得意。

然后我说:“那如果我现在把这个城堡推倒,破坏掉,你们会是怎样的感受?”

晨晨和Pumpkin愣了一下,然后小声地说:“会很生气。”(其实孩子已经意识到破坏别人作品的行为是不对的)这时晨晨跟我讲:“刚刚是我们还在搭城堡,小Q要拿火箭来跟我们的城堡打架,我们说还没有搭好,不能打,他还要过来,这样才弄坏火箭的。”

我说:“原来是这样,因为你们正搭得起劲,所以暂时不想跟小Q玩这个游戏,对吗?”

晨晨和Pumpkin点点头。

我把小Q叫过来,问小Q:“小Q,你刚刚拿火箭过来是想跟晨晨和Pumpkin玩对战游戏吗?”

“是的,可是他们不想跟我玩。”小Q委屈地说。

我说:“他们拒绝了你,你还是继续拿火箭过去,是为什么呀?”

小Q低头不语。

我说:“我感觉是因为小Q特别想和晨晨、Pumpkin一起玩,对吗?”

小Q点点头。

我转过头来问晨晨和Pumpkin:“小Q觉得自己搭乐高没有意思,看见你们一起玩得很开心,很想加入你们的游戏,但是他还不知道该怎么表达,如果他能好好说,你们搭好了城堡之后,愿意跟小Q一起玩游戏吗?”

晨晨和Pumpkin说愿意。

我又问小Q:“晨晨和Pumpkin说他们搭好城堡后,愿意跟你一起玩游戏,如果他们向你好好表达了,那你会愿意等待吗?”

小Q点点头。

我说:“看来我们都知道该好好表达自己的需求,对方才能理解和接受。”然后我又对晨晨和Pumpkin说:“虽然你们不是有意要弄坏小Q的火箭,但是也确实弄坏了别人搭建的作品,小Q特别伤心,他也是你们的好朋友,对不对,我们做些什么才能让他感觉好受一些呢?”

在我的建议下,两个“破坏王”乖乖地过去跟小Q认真道了歉,也拥抱了,最后大家又和好如初了。

在这个过程中,我先放下试图评判孩子对错的想法,而是先搭建孩子之间沟通的桥梁,让孩子换位思考,了解他人的动机和感受。

评判对错,就是用我们现有的认知、价值观去要求孩子,比如“打人是不对的”、“你要懂礼貌”、“你要学会分享”……为什么不要去评判孩子?因为这些评判的话实际上表达的是一种否定(这就是屈开老师所定义的“正确的废话”。因为这些话看起来很对,但并不能帮助我们达到想要的结果)。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应该引导孩子多去理解他人的感受,培养孩子的共情能力。比如以上这些话,我们可以这样说:“被打的小孩会很痛”、“如果你能表达感谢,下次我会更愿意帮你的忙”、“如果你的玩具可以给弟弟玩一下的话,他一定会很开心的。” 理解他人感受,也是培养情商的一个重要方面。其实,孩子之所以会产生社交冲突,是因为他们还没有掌握足够的社交技能,比如体会他人感受,学会等待、把握分寸、表达需求……这些能力,都是需要大人通过示范、讨论,带领孩子去理解、遵守社交礼仪和规范中培养出来的。

所以,虽然现场的冲突处理完了,事后我们还应该进行复盘。可以通过提问探寻、情景演练、角色扮演、讲故事等方式,让孩子学会重要的社交规则和社交技巧,比如如何加入到别人的游戏中、被别人拒绝时可以怎样做、换位思考接纳同伴、在表达自己需求的同时照顾到别人的感受、学会等待。

Pumpkin妈妈说:

最后总结一下,引导孩子解决冲突三部曲:

1、行动“慢一拍”,先去观察:孩子介意吗?需要干预吗?

2、当需要干预时,在冲突现场,最重要的是搭建孩子之间沟通的桥梁,包括表达共情,让孩子互相了解对方的动机和感受,试着进行换位思考。而不要急于敦促孩子们和好或者评判对错。

3、事后要进行复盘,发现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以及孩子所欠缺的能力,让孩子今后遇到类似的问题学会应对。(关于复盘后面再写专门的文章聊)

最新干货内容,请移步(最大的社交软件):Pumpkin妈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