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静进医生:尿床儿童的烦恼知多少?

2022-02-10 05:42:40孕产
文 | 静进医生记得有一部美国电影叫做《孤独的长跑者》,据说是真人真事改编的故事。主角是一个十多岁男孩,每晚入睡后都会尿床;孩子的母亲为了惩罚他尿床,不仅经常言语指责和羞辱,每天还把他尿的床单挂到阳台上晾晒,想让放学后路过的学生都能看到,以此来让惩戒儿子的尿床。

文 | 静进医生

记得有一部美国电影叫做《孤独的长跑者》,据说是真人真事改编的故事。主角是一个十多岁男孩,每晚入睡后都会尿床;孩子的母亲为了惩罚他尿床,不仅经常言语指责和羞辱,每天还把他尿的床单挂到阳台上晾晒,想让放学后路过的学生都能看到,以此来让惩戒儿子的尿床。

伤及自尊的男孩为了不让同学看到晾晒的尿床单,每天一下课便疯狂地往家跑,赶在同学们走过家门前,急忙收回床单;这样一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往家不知疲倦地奔跑,为的就是保住自己一点可怜的自尊。孰料,正是这样常年孤独的奔跑,主人公男孩竟然将自己锻炼成一位优秀的马拉松运动员,最后还参加奥运会获得了金牌。

现实中,许多尿床儿童并没有这种“运气”,尿床会给儿童带来很多困扰和心理压力。儿童尿床是常见现象,5岁以后仍有不自主的尿床现象医学上称作遗尿症,一般为原发性遗尿,极少有器质性病理学原因;部分则具有家族史,尤其是学龄期遗尿儿童,其父母一方可能童年期也有尿床经历。

尿床较多见于3-8岁儿童,年龄越小尿床越频,男女比率差不多,有的可持续到青春期及以后,甚至有报道称有2%的成人也有尿床现象。当然,大部分儿童的尿床会随年龄增长而自然缓解和消失。

儿童原发性遗尿

儿童原发性遗尿一般是因为大脑控制排尿的神经中枢发育未完善,无法通过脊髓神经抑制排尿,从而入睡后膀胱无抑制性收缩而遗尿。有研究报道,学龄期儿童尿床同时会有各种心理方面的诱因,如梦游、睡眠不宁、情绪困扰、亲子关系不良、学习压力大、童年期排尿训练不好、家庭关系紧张、父母吵架或离异、经常遭受父母的惩罚与羞辱等。

心理学家报告,尿床儿童的心理伤害取决于自尊心的伤害和社会技能受损的程度,且与如下因素有关:(1)孩子寄宿学校、参加集体露营或到同学家借宿;(2)社会排斥的程度;(3)父母的愤怒、惩罚、拒绝和排斥;(4)尝试治疗的失败次数;(5)孩子尿床持续至青春期等。

日常父母错误方式

误区

的确,儿童尿床会给父母及孩子本人带来极大烦恼;父母会采用各种方法试图戒除儿童尿床,有些方法十分不靠谱或不可取;如频繁夜间唤醒孩子如厕、粗暴训斥或羞辱、强制给穿纸尿布、厌恶性说教、讲道理等等;

尿床的儿童也会受到兄弟姊妹的讥笑与排斥,若被同伴知晓则会经常遭受嘲笑和各种恶作剧欺侮。这些情况显然会给当事儿童造成心理阴影,影响其自尊心,可能会导致更多其他心理行为问题。调查显示,遗尿症儿童多表现为自卑、焦虑、社会适应不良,甚至继发较严重的精神心理问题,且可持续到成人期。

父母采取的主要方法多为夜间定时或不定时唤醒孩子上厕所;然而这种做法无异同于“选择性睡眠剥夺”,时间一长,自然会影响到儿童神经心理发育,继发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低落、学习成绩下降、自卑甚至是罪恶感等。我的经验中,有些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不良而就医的儿童,原因恰恰是夜间尿床及频繁被唤醒如厕所致。不得已,考虑到“两害取其轻”,我一般建议父母不必夜间唤醒孩子如厕,而应在其他预防干预方面做好工作。

日常父母正确方式

恰当的做法是:首先,父母控制好自己的心情,切不可用简单粗暴或羞辱的办法试图制止孩子尿床,这种做法往往会适得其反。学龄前儿童尿床相当普遍,这个年龄段无需特别干预,主要在于培养孩子的规律排便行为即可;对学龄儿童则建议睡前2小时控制喝水,并训练睡前排空尿液。行为治疗的正强化法是,让孩子自己记录尿床情况,并早晨让他自己清理尿床单,若未尿床则予以适当奖励。

解惑

其次,尽可能了解和消除诱发尿床的因素。据相关研究,诱发儿童尿床的因素还包括:睡前作业量大、睡眠规律紊乱、鼻炎引起的呼吸不畅、腺样体肥大引起的睡眠呼吸不畅、会阴部尿路感染、情绪不良、便秘等。

另外,尿床警报器在国外应用较多,但警报器需要专门设备,目前国内应用得较少。有条件的家庭不妨自购试用。闹钟唤醒训练虽然有一定帮助,但是闹钟唤醒训练需要长时间的教育指导、鼓励反馈和长期随访的支持,因此取得孩子和家长的积极配合尤为重要。

最后,对于学龄期儿童少年较顽固而持续的尿床可考虑药物治疗,如目前用得较多的是抗利尿激素、去氨加压素等,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静老师说

对儿童遗尿症的治疗,不宜简单以缓解尿床症状为目的,更应重视保护儿童的自尊心、促进其情绪的改善、提高其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

治疗方案要根据儿童遗尿程度、生活习惯、心理因素、自我意识、家庭关系、家长的期望以及儿童对治疗的依从性、耐受性等方面综合考虑。必要时,医生要与家长及尿床的孩子共同制定干预方法和实施程序,医师的鼓励、儿童的参与和家长坚持对于治疗成功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