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脚不能放下去,否则会不见”,这是孩子缺乏物体永恒性的表现

2022-02-08 07:07:04孕产
经常听到一些宝妈分享自己的宝宝,宝宝特别粘人。只要一看不到妈妈就嚎啕大哭,直到妈妈再次出现为止。有些妈妈会将其定义为孩子太粘人。实际上,出现这种行为可能是因为宝宝年龄较小,缺乏物体永恒性概念。▼宝宝吃饭必须把脚放在椅子上小美近期到朋友家吃饭,遇到了一件特别奇怪的事情。


经常听到一些宝妈分享自己的宝宝,宝宝特别粘人。只要一看不到妈妈就嚎啕大哭,直到妈妈再次出现为止。

有些妈妈会将其定义为孩子太粘人。

实际上,出现这种行为可能是因为宝宝年龄较小,缺乏物体永恒性概念。



▼宝宝吃饭必须把脚放在椅子上

小美近期到朋友家吃饭,遇到了一件特别奇怪的事情。

小美闺蜜家有一个宝宝,今年已经二岁了。吃饭的时候,脚必须要放在椅子上面。

然后小美看到宝宝这个情况,就特别疑惑地问:“宝宝,你为什么不把脚放下去呢?你看我们都是放下去吃饭的啊。你这样吃饭有损形象哦。”

宝宝却说:“脚不能放下去,否则就会不见的。”

后来,小美笑着对宝宝说:“脚是人身体的一部分,不会因为你放下去就消失不见的,不信你放下去摸摸看。”

然后宝宝听着小美阿姨的话把脚放了下去,并摸了几下说:“恩、脚还在。”

但尽管如此宝宝依旧不肯把椅子拖到桌边上,一定要看到自己的脚才行。”

后来吃完饭之后,小美和闺蜜带着宝宝一起出去玩。给宝宝买了一个弹球,想要出来和宝宝一起玩。

可是宝宝却说:“不能玩,玩了就会消失的,一定要放在口袋里。”小美觉得特别无语,球怎么会突然就消失呢?

于是开玩笑地跟宝宝说:“球要出来运动,在地上打滚儿才开心。”

可是无论小美怎么说,宝宝坚信球只要到地上,它就会不见。因为球跳的速度比较快,宝宝难以看到,就会认为他没有了。

很多宝宝都会有这种想法,只要不在眼前,这个事物就是消失的。实际上,这就是所谓的物体永恒概念。



▼物体永恒性的基本阐述

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曾经提出过一个概念,叫做物体的永恒性概念。这个概念指出在婴幼儿时期,宝宝一旦脱离了某个物体,依旧能感知到物体的存在则是拥有物体的永恒性。

举个简单的例子,很多宝宝只要看不到妈妈就会嚎啕大哭。除了是缺乏安全感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缺乏物体永恒性的认知。

孩子认为只要妈妈不在自己的视线范围之内,妈妈就消失了,直到看见妈妈为止,宝宝的情绪才会逐渐好转。

这种情况是宝宝缺乏物体永恒性的认知,他不知道物体的客观存在性。

认为看不见,就是真正的不存在。

一般情况下,在六个月之前,宝宝是没有物体永恒概念的。这类宝宝更希望妈妈的陪伴,对妈妈更加依恋。

但是在七个月到一岁之间,妈妈们就可以开始训练宝宝的物体永恒概念,让宝宝们更加独立。



▼如何判断孩子是否已经形成了物体永恒性?

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所提出的物体永恒性概念,针对的是零至两岁的宝宝,也具有阶段性的特征。

比如宝宝在四个月时只能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当到四至九个月的时候有了较为模糊的事物永久性轮廓。

在九个月至十二个月时,有些宝宝就能够根据妈妈藏东西的地方去寻找,一旦换个地方,宝宝就找不到了。

在12个月到24个月,这个阶段宝宝对物体永恒性概念有一个清晰的认知。

比如球滚到桌子底下,宝宝即使看不见也会沿着这个方向和轨迹去寻找。

这个阶段已经慢慢开始形成了物体永恒性的概念,也开始认为自己是众多客体中的一个。

开始明白了动作和客体之间存在的关系,比如通过哭,笑可以引来父母的一些行为。宝宝一哭,家长就过来哄,这就是一种因果关系。

那么如何判断宝宝是否已经形成了物体永恒性的概念呢?家长可以给宝宝做一个小小的实验。

首先家长可以为宝宝准备一个他平时特别喜欢的小玩具,放在宝宝面前,另外拿一块毛巾。

当着宝宝的面,用毛巾慢慢的把玩具遮住。

在此过程中,家长要认真地观察宝宝的动态。比如用毛巾遮住玩具的一半,此时宝宝想要伸手拿。

当全部遮住之后,宝宝就放弃了,这也就说明了宝宝并没有物体永恒性的概念认知。

在宝宝的意识中,这个玩具就已经消失不见了。



▼父母可以通过这三种方式,提高孩子对物体永恒性的认知

一位日本妈妈做了这样一件事情。

由于妈妈只要不在宝宝的视线内,宝宝就哭,使得这位妈妈很苦恼,也无法处理家务工作。

于是这位妈妈想了一个办法,在客厅、厨房的各个位置都摆放了自己的人像立牌。

一般只要不近看,基本都看不出来,应付孩子绰绰有余。

而这些人像立牌就是为了保证妈妈可以离开宝宝的视线去做其他的事情。这种方法确实缓解了宝宝的大哭行为,但是治标不治本。

想要真正的缓解,还要提前的培养孩子对物体永恒性的认知。

1)躲猫猫游戏

躲猫猫这个游戏,充满了很多人的欢乐童年,对于小孩子而言,最喜欢躲猫猫了。通常喜欢藏在床底下、箱子里面、窗帘后面等等各种地方。

然后看着家长找不到的焦急表情,突然跳出来。乐此不疲。

一般而言,6至12个月的宝宝在躲猫猫游戏也是最钟爱的。在这个游戏的过程中,也可以培养宝宝对于物体永恒性的认知。

宝宝们逐渐就会意识到妈妈不是不见了,而是躲起来了。在玩耍的过程中,也增加了宝宝的自信心以及安全感。

只要孩子乐意,家长就可以陪孩子玩躲猫猫这个游戏,提高宝宝的物体永恒性认知概念。

2)揭纸游戏

宝宝年龄比较小,都是比较喜欢吃喝玩的,在这个时候可以通过宝宝的兴趣爱好来训练宝宝的物体永恒性认知。

比如拿一个宝宝最爱吃的小糖果、小馒头之类的,放在纸巾里。

如果宝宝年龄比较小,可以先裹上一层纸巾,引导孩子把纸巾打开。

亦或是将宝宝喜欢的玩具放在盒子里面,当着宝宝的面将它盖住,然后再引导宝宝把盖子打开,通过这种方式来提高宝宝的物体永恒性认知。

但由于各个宝宝的性格不一样,有些宝宝在看不见的那一刻就会立马哭泣,然后放弃去寻找。

像这样的宝宝,家长可以先遮住其中的一部分。这样宝宝能够看到玩具在里面,找的积极性也会大大提高。

也能够提高宝宝的自信心,待宝宝能够找到玩具之后,再逐步提高游戏的难度。

​3)鼓励宝宝积极的探索

根据相关数据表明,宝宝的自我探索能力越强,物体永恒性认知就会越早。

此数据也表明了自我探索的精神的重要性。

在小时候,宝宝的好奇心是非常强大的,看到任何事物都想摸一摸,瞧一瞧,甚至去舔一舔。

只要没有危害到宝宝的健康和安全,家长尽量的不要去阻止孩子的好奇心。孩子会在不断摸索的过程中,提高自身对于物体的认知。

在一次次的探索中,孩子就会了解有些东西即使孩子看不到。他依旧在那里,不会随着视线的消失而消失。

孩子越早地认识到物体永恒性的概念,妈妈们就可以越早的解放自己。

毕竟对于现在的全职妈妈而言,带孩子只是其中的一项任务。如果要24小时陪在孩子的身边,那么其他事情都可能完成不了。

而且还会使得孩子越来越粘人,越来越矫情。在成长的道路上,对于孩子和妈妈而言都是非常不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