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善于用人的含义 善于用人短变长 阅读答案

2023-01-04 17:05:43孕产
善于用人的含义,唐太宗善于用人和纳谏的根本目的是答案D试题分析:唐太宗善于用人和纳谏的根本目的,注意题目问的是根本目的,要从统治阶级角度入手,一种方法,一种手段最根本是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维护封建统治,选项D符合题意,ABC不是根本目的。考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唐太宗史实。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学生解

唐太宗善于用人和纳谏的根本目的是

答案D 试题分析:唐太宗善于用人和纳谏的根本目的,注意题目问的是根本目的,要从统治阶级角度入手,一种方法,一种手段最根本是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维护封建统治,选项D符合题意,ABC不是根本目的。 考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唐太宗史实。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学生解题的关键是捉住根本目的,要了解根本目的要从那个角度入手。

善于用人的含义

用人的名词解释

用人
yòngrén
(1)[wake use of personnel;choose sb.for a job]∶选用人才
善于用人
(2)[be in need of hands]∶需要办事人员
现在正是用人的时候

善于用人的含义

善于用人短变长 阅读答案

 卷Ⅰ
   一、(共16 小题,每小题2 分)
   ⒈D ⒉B ⒊C ⒋D ⒌D ⒍A ⒎A ⒏D
   卷Ⅱ
   二、(14分)
   ⒐①—④每小题1 分,⑤—⑦每小题2 分,漏字、错字、添字该句无分。
   ①海内存知己②家书抵万金③山重水复疑无路④各领风骚数百年
   ⑤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⑥大漠孤烟直,才河落日圆
   ⑦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⒑⑧、⑨小题各1分,⑩小题各2分。漏字、添字、错字该句无分
   ⑧满招损  ⑼吾将上下而求索   ⑩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三、(40分)
   (一)10(分)
   ⒒①阳光(0.5分) ②飞奔的马(0.5分) ⒓B(2分) ⒔至于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1分),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绝了(1分)
   。(句中“襄”沿“溯”等词语必须正确翻译,否则,错一词扣0.5分)⒕素湍绿潭,回清倒影(2分)
   ⒖理由1:水流急(或速度快或水势迅猛或水流湍急等相同意思均可得1 分)
   原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或:虽乘风御风不以急也,0.5分)0.5分
   理由:落差大(意思相同均可得1分)
   原句:悬泉瀑布,飞漱其间。(0.5分)
   (二)(15分)
   ⒗兰草(写“访兰”也正确,2分)托物言志(由物及人、由兰草及人、由物(兰草)及理等相同意思均可,1分)
   ⒘兰草是空谷的幽物,得的是天地自然的原气,长的是山野水畔的趣姿;一栽培了,便成了玩赏的盆景(只划后一分句也可,1分)样子是似乎灵了,但美得太甜、太媚,格调也就俗了。(1分)
   ⒙纯朴(淳朴、清纯、淳厚、高雅,1分)媚俗(俗气、低俗、庸俗等,1分)
   ⒚这句话告诉了我们做人的道理:做人要不失真性,不媚俗。(意思相同,表述不同也给分,3分)
   ⒛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每句0.5分,共2分)
   21.做人要不失自己本色;不见风使舵;不随波逐流;要勇敢的面对挫折;在挫折面前不低头等均可(3分)
   三(15分)
   22.引出本文议论的话题(或:引出论题,2分);做为证明中心论点的事实论据(或;事实论据,1分0
   23.善于用人短变长(2分)逐层深入或层层深入(1分)00.5分.5分)
   24.⑤结尾(各1分)
   25.比喻论证(1)把抽象道理形象化、浅显化(或:使论证的语言更加形象、生动等,意思相同,表述不同的答案也给分,2分)
   26.要符合题目要求,要符合生活常理。如:人才如树。成材的树大多不美观,美观的树大多不成材,成材且美观的树是树中精品。(2分)
   27.所举例子必须符合要求(2分)0
   四(50分)一(10分)
   28.直至;形型(个1分)29.但是(可是、然而)所以(因此,然而)(各1分)
   30.我国已经陆续公布了一系列环保法律、法规和标准(2分)
   31.依次是:、,、。(或、;、。)(各0.5分)
   32.C(2分)

善于用人的含义

智人善用 什么意思?

应该是知人善用

就是善于认知每个人的能力,并合理的分配工作,每个人都有他相应的能力,一定要放在他能创造最大价值的工作岗位。

善用千人者 必居千人之下 什么意思

善用千人者,必居千人之下。
前半句意思很明确,不用解释。关键是“必居千人之下”的“下”字。
“下”字有三种解读:
1、虚怀若谷。接受他人的建议或行为方式,广纳谏言。
2、居上思下,处尊思贱。很重视自己的手下或者人才,谦虚地对待他,。
3、待人以诚,下怀视之。从心里真情实意地对待他人,思万人之思,忧万人之忧。

有谁能讲一讲用人之道,如何知人善任

卡耐基认为,要想掌握高超的用人之道,必先要做到知人善任。 知人,就是要了解人,指的是对人的考察、识别、选择; 善任,就是要善于用人,指的是对人要使用得当。知人善任,就是要认真地考察干部、确切地了解干部,把每个干部都安排到适当的岗位上去,充分地让他们发挥自己的特长、施展才干。这是做好领导工作的根本任务之一。 好比一部机器,有了先进的设计、合理的结构和科学易行的操作规程,还必须有高质量的操作人员。通常说,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成了决定因素,就是这个意思。 当今世界各国都极重视人才的选拔和任用,把选用人才、知人善任列为领导工作的根本任务之一。由于重要骨干的选用是否得当,已成为企业经营好坏和能否取得成就的重要保证,所以美国有的大企业董事长、总经理等领导者现在要花百分之四十或更多的时间用在选人用人的各种工作上,可见这个问题所受到的重视。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知人善任呢?要做到“知人”可先从了解人的特长来说。 要知人,知人者首先要勤于去知。要舍得花时间认真考察。有人问:日本企业职工一般也是终身制、“铁饭碗”,怎么他们干部的积极性都很高?其实也不一定都很高,但是有一点值得我们重视:就是他们对于职工,尤其是对于干部的考察、挑选是非常严格的。 经营者要真正做到“善任”,首先应该从事业的全局出发,充分考虑人才的具体特 点,把他放到合适岗位上。假如不把各人的才能用到最能发挥其作用的地方去,那对人才是一个压制,对事业是一种极大的浪费。 每个人的长处和才能各属特定类型,有的擅长分析,有的擅长综合,有的擅长技术,有的擅长管理,有的精通财务,有的善于交际。特定类型的才能应与特定的工作性质相适应。 工作对人的要求不同,才能与职务应该相称。给予他的职务应最能刺激他发挥自己的优势。职务以其所能和工作所需结合而授,叫“职以能授”,这样,既不勉为其难,也不无可事事。扬其所能,其工作自然积极,管理效能也必然提高。 卡耐基根据多年的经验总结出:不同工作职位有不同要求,不同的人才适合从事不同的工作。某人既能统观全局,又善于协调指挥,善于识人用人,组织才干出众,雄才大略,是一个帅才。就应放在决策中心做领导工作。某人思想活跃,兴趣广泛,知识面宽,既有综合分析能力,又敢议事直言不讳,有求实精神,无利俗杂念,这是优秀的反馈人才,应选为智囊。有的人忠实坚定,耿直公正,身正行端,平易近人。让他们从事监督工作,定能做出第一流的成绩。还有的人对领导意图可心领神会,对领导的指示能忠实执行,既埋头苦干,又任劳任怨,实在是难得的执行人才,让他担任办公室主任,秘书,一定能把工作做好。各种人才应该各得其位。现代领导者必须善于区别不同人的不同才能,让他们在最合适的岗位上发挥作用。如果让优秀的反馈人才去当执行人员,必然“犯上多事”,反之,如果让执行人才当智囊,岂不“自欺欺人”?世上无无用之人,贵在所用恰当。 知人善任,这是讲到领导艺术时,经常要说到的一个词。什么叫知人善任?知人善任,首在于知人,其次是善任。知人当中首在于知己,其次在知彼,人贵有自知之明,这个是很难,确实很难。 一、刘邦的用人之道:知人善任 刘邦非常清楚地知道,一个领导最重要的才能是什么,如何调动部下的积极性,下属都有什么才能,他的才能是哪些方面的,有什么性格,有什么特征,有什么长处,有什么短处,放在什么位置上最合适。这个也是一个领导最大的才能,领导不是说要自己亲自去做什么事,事必躬亲的领导绝非好领导,作为一个领导,要做好的掌握一批人才,把他们放在适当的位置上,让他们最大限度地、充分地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作用,你的事业成功就指日可待了。刘邦深谙此理,用韩信带兵,张良出谋,萧何保后,都安排得有条不紊,刘邦也因此而成为他这个集团的一个核心。 二、曹操的用人之道: 知人善任,唯才所宜。 唯才所宜是荀彧和郭嘉这两个人对曹操用人之道的评价,唯才所宜和知人善用或者知人善任,是统一的。什么叫知人善任?包括三个内容:第一是,知道哪些人是人才;第二,知道这些人是哪方面的人才,或者那种类型的人才;第三,知道把这些人放在什么位置上最合适。这就叫做知人善任,知人善任第一是知人,第二是善任,而善任就要唯才所宜。比方说我们一再提到的崔琰和毛玠,他们的特点是什么呢?作风正派,清正廉明,曹操就让他们去主持组织部和干部部的工作,选拔官员,果然他们两个选拔推荐上来的那都是德才兼备的。再比方说枣祗和任峻这两个人,这两个人的特点是什么呢?任劳任怨,曹操就让他们去屯田,结果曹操的屯田制得到了贯彻和落实,曹操获得了丰厚的粮草和经济基础。这就是曹操用人的第一个特点,知人善任、唯才所宜。这个特点,连最讨厌曹操的人,比方说写《容斋随笔》的洪迈,他也承认,洪迈对曹操的用人也有这么一个评价:“智效一官,权分一郡,无小无大,卓然皆称其职”,就是说他不管安排什么人做什么事都非常地合适,都非常地称职。 三、刘备的用人之道: 知人善任 刘备在选人上不求多,而在精,要求所用之人在某些方面能独挡一面。诸葛孔明及“五虎上将”都是当时不可多得的人才。在选人才时,他能礼贤下士,“三顾茅庐”礼请孔明出山,成为尊重人才之美谈。他还能不拘一格降人才,不搞种族地域歧视。当时西凉不属中原,但收服马超后委以重任,封为“五虎上将”。 刘备还能取人之长,优势互补。关、张、赵、黄、马及诸葛孔明都是个性非常鲜明之人,刘备注重平衡,岗位设置互不重叠,权责明晰,使他的团队形成了核心的竞争力。敢用比自己强的人,也是刘备的高明之处。曹操虽也爱才,但同时也嫉才,杨修之所以被气死,便是此因。刘备忠厚侠义,能善始善终。从创业之初到建成霸业,从四处奔走逃命到建都成都,都对自己的部属仁爱有加,而不象一些古代帝王可以共患难,而不能同享乐,或者怕功高盖主,来个“杯酒释兵权”或“兔死狗烹”的结局。刘备一生任用诸葛亮,如鱼得水,成就了大业。

用人之人,人始为用。

※ 用人之人,人始为用。恃己自用,人为人送。 ——出自《水浒传》第二回。 意思是:善于使用别人的人,人家才肯发挥自己的才能。如果自以为了不起,等于把别人拒之于门外了。 与之相类似的还有: ※ 役其所长,则事无废功;避其所短,则世无弃材矣。 ——出自《抱朴子 · 务正》。 意思是:比喻用人在于避其所短,用其所长,世上则无无用之人。 ※ 用得其长,则才无或弃;偏诘其短,则触物无可。 ——出自《抱朴子 · 博喻》。 意思是:用人如果用他擅长的方面,那么人才就不会被弃置不用;如果片面责难他不擅长的方面,那么所有的人都会觉得不合意。 ※ 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出自《资治通鉴 · 唐纪》。 意思是:任用人才如同使用器物一样,要扬其长,避其短。 ※ 用人当取其长而舍其短。若求备于一人,则世无可用之才矣。 ——出自《从政遗规 · 薛文清公要语》。 意思是:用人要用其所长,避其所短。如果只想求取一个完人,那么世上就没有一个有用之人了。 ※ 用人者,取人之长,辟人之短。 ——出自(清)魏源《默觚下 · 治篇》。 意思是:用人的人,要取人的长处,避人的短处

道德经中"善用人者为之下"怎么解释??

"善用人者为之下"的意思:善于用人的人,对人表示谦下。
出处:春秋战国老子《道德经》
原文节选: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弗与;善用人者,为之下。
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译文:善于带兵打仗的将帅,不逞其勇武;善于打仗的人,不轻易激怒;善于胜敌的人,不与敌人正面冲突;善于用人的人,对人表示谦下。这叫做不与人争的品德,这叫做运用别人的能力,这叫做符合自然的道理。






扩展资料:
"善用人者为之下"的诗文赏析:
道之所以为道者的特质,即“道法自然” 。即自因、自源、自源,“道法自然”,即道随其道、自源、自源而不受任何干扰,即不作为。在这里,“法律”一词具有法律的含义。君王要以大地的无私承载和谦卑为法,以天的无私藏身为法,以道的本性为法,使道与自然统一。
此处之法乃道之法,它可以使天、地、人三界有序,并遵循道的法律来治理。高定一认为,这句话表达了古人的系统论。宇宙万物是一个整体。人、天、地、自然构成一个层次分明、结构完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系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道德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