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4-5岁儿童心理 不同年龄段儿童成长行为心理

2023-01-01 16:08:22孕产
4-5岁儿童心理,三四岁的儿童心理是怎样的呢?1、幼儿园和小学大不一样。幼儿园是“保教并重”,即幼儿园老师承担着保育和教育的双重角色,主导活动是玩,许多知识是通过游戏和接触食物等方式,轻轻松松学到的。而进入一年级后,学校的主导活动是学,每天至少要上4-5节课,上课要思想集中,遵守校纪、校规,很多事孩

三四岁的儿童心理是怎样的呢?

1、幼儿园和小学大不一样。幼儿园是“保教并重”,即幼儿园老师承担着保育和教育的双重角色,主导活动是玩,许多知识是通过游戏和接触食物等方式,轻轻松松学到的。而进入一年级后,学校的主导活动是学,每天至少要上4-5节课,上课要思想集中,遵守校纪、校规,很多事孩子独立地去完成。而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注意力容易分散;随意性强,情绪不稳定;不注意细节;以机械记忆为主,记忆和反复背诵,才能增强记忆,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情境性较强,目的性较差。因此要孩子能够顺利过渡到上小学的状况,家长要利用好假期最后一段时间,采用有效的方法引导和训练孩子。 2、尝试着让孩子能静心地坐下来。孩子在幼儿园是以游戏活动为主要的学习形式,到了小学,将被正规的分科课程代替,原来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游戏,而小学课堂教学一节课长达40分钟,每天有必须完成的口头与笔头家庭作业,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孩子能静心地坐下来,这里教你三招:第一、时间由短变长。开始的时间可以是10分钟,以后再逐渐延长到15、20分钟甚至更长,不可操之过急;第二、可以布置一些小“作业”,如让他看看书、画些画等等;第三,采取一定的奖惩措施。比如做这些事前,家长提一点点的小要求,即一心一意不讲话,不时常站起来走动,告诉孩子认真做事才能将事情做好的好习惯,对做得好予以奖励,做不好要适当惩罚。 3、培养孩子的时间概念和安全意识。家长要逐步培养孩子定时看书、喝水、如厕的习惯,要适当地减少孩子午睡和游戏时间,小学一般上午11:30放学,下午1:40左右上学,除去路途和吃饭时间,中午有很少的时间午休,让孩子的作息时间与学校作息制度保持一致,以免因开学后不适应而影响孩子的发展。小学与幼儿园相比,活动空间增大,家长告诉孩子在学校时下课不要在操场上奔跑,如厕时要走到厕所,而不要乱跑,学校中常常发生由于孩子奔跑、碰撞、跌到牙齿的事件。课间十分钟要做有益的活动,有些器械要在老师的带领下,慢慢地学会去玩。 4、开学前几天,父母可与孩子坐下来开个“家庭座谈会”,认真地与孩子做一次交谈。告诉孩子从上学起,就要努力学会自己的事自己做,告诉孩子养成以下的学习习惯:一是放学回家第一件事是做作业,做完作业后再玩;二是要自己独立完成作业,做作业前先复习老师讲课的内容;三是做作业时要仔细读题目;四是作业完成后认真检查一遍;五是作业做错后及时订正等,不会做的作业放在最后再问家长,而不要做一点问一声,家长千万不要做孩子的侍应生,以使孩子养成不良的习惯;六是要教会孩子预习一下第二天老师将要教的内容。刚开始孩子不会,家长要慢慢地指点,不要操之过急。 5、家长抽出时间带孩子到小学去看一看,让孩子熟悉一下学校的校园环境。如果孩子自己上学,家长可以让孩子熟悉去学校的路,帮助孩子记住一些比较明显的标志,开始几次家长可以搀着孩子一起走,然后试着让孩子在前面给你带路,最后让孩子单独走几次,暗地里进行观察,看看孩子是否真的知道了,家长再告诉孩子一些交通规则,切忌在路上边走边玩,如玩球、追逐等等。

4-5岁儿童心理

有什么儿童心理测试?

1 孩子能否轻易被逗笑? A、是 B、否   2 孩子是否经常耍脾气? A、是 B、否   3 孩子能否安静地躺下睡觉? A、是 B、否   4 孩子是否总把家人激怒? A、是 B、否   5 孩子是否挑食? A、是 B、否   6 孩子的饭量是否稳定? A、是 B、否   7 孩子吃饭时是否经常耍脾气? A、是 B、否   8 孩子有没有要好的小朋友? A、是 B、否   9 孩子是否经常失去自制力? A、是 B、否   10 孩子是否总是需要看管? A、是 B、否   11 孩子是否做到夜间不尿床? A、是 B、否   12 孩子是否有吮手指的习惯? A、是 B、否   13 孩子是否经常抽噎、啜泣? A、是 B、否   14 孩子能否安静地独自呆一会儿? A、是 B、否   15 孩子是否有恐惧心理? A、是 B、否   判定结果:   以下选择加一分,1,是。2,否。3,是。4,否。5,否。6,是。7,否。8,是。   9,否。10,否。11,否。12,否。13,否。14,是。15,否。   如果11--15分,心理状态较好。6--10分,心理状态正常,0--5心理状态较差

4-5岁儿童心理

不同年龄段儿童成长行为心理

在儿童心理学里,儿童的年龄段很长, 从初生至十七八岁都属于儿童,而且 根据心理发展的特点,把儿童心理发 展划分为:乳儿期(初生至1岁)、婴儿 期(1至3岁)、学前期或幼儿期(3至6 岁)、学龄初期(6至12岁),学龄中期或 少年期(12至15岁).

4-5岁儿童心理

两岁孩子的心理?

2至3岁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转折期,心理学家称这一时期为人生"第一反抗期"。不少父母也感到两岁左右的孩子不听话、不服管、脾气大。下面简述这时期儿童心理的两个主要特点:  一、认识能力的发展  两岁左右的孩子开始出现"头脑"中的心理活动,也就表象、想象和思维。这些都是属于高级的认识活动,也就是说,这个年龄有了高级认识活动的萌芽,使他们的认识能力发生了质的变化,并导致他整个心理发展的转折。两岁左右儿童是表象出现的时期。表象是指人头脑中所保持的客观事物的形象。如一岁左右的孩子虽离开妈妈时会哭,但容易哄,因他过一会儿就忘记了妈妈。两岁左右的孩子就不同了,他会在头脑中回忆起妈妈,看到与妈妈相关联的东西也会想起妈妈,因此两岁的孩子爱哭,可能因为孩子的表象和回忆发展了,不能笼统地指责孩子不服哄、任性。  延迟模仿也是两岁左右出现的。它比直接模仿水平高,既使榜样不在眼前时也能模仿见到过的榜样。因而,有时两岁左右的孩子会做出一些莫名其妙的动作。虽思维的真正发生,孩子会出现探索和求知的萌芽,通常会说出一些父母认为的"歪理",其实这是随生活经验和思维的发展,孩子在头脑中形成的自己的标准。父母切勿认为这是孩子对你的反抗。    二、自我意识的发展  两岁孩子开始出现自我意识的萌芽。自我意识是指对自己的认识,自己认识自己,就是使自己既成为主体,又成为客体。要把自己和外界区分开,意识自己和外界的关系,特别是自己和别人的关系。这是比较高级的心理活动,两岁孩子只是处在萌芽阶段。其出现的主要标志是能够运用代词"我"。自我意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产生了强烈的独立性需要,出现了自己行动的意愿。其独立行动的意愿表现为坚持自己的主意,不听从父母的要求和意见。会出现独立行动的需要,常说"我自己来"、"我自己拿"等。    2、开始"知道"自己的力量。会用语言指使别人。     3、能说出自己的行为,有时也能用语言控制自己的行为。     4、出现占有意识。两三岁的孩子开始能够意识到哪些东西是属于自己的。  此外,随着自我意识的萌芽,孩子也会出现新的情感萌芽,如自豪感、自尊心、羞愧感、同情心等。  总之,两三岁是儿童心理发展上一个比较大的转折阶段,他既遗留着两岁以前的某些心理特点的痕迹,又开始出现新的心理特点的萌芽,新旧交替在孩子身上就面临矛盾。如时父母不了解这一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不按身心发展规律实施正确的教育,那么,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矛盾必然激化,后果是导致孩子出现真正的执拗、任性等不良性格。 2岁多的孩子,这时最明显的是运动功能的发达,所以当孩子眼睛一张开就开始吵吵闹闹。这时已经能够用单脚保持平稳2-3秒,双脚同时起跳,着地能不摔倒。从这时候起一直近3岁,孩子一般都采用双脚同时起跳的方式,能够双脚交替一步踏上一阶楼梯,有时也需要手扶栏杆或由大人牵引。孩子胳膊和手上的劲也越来越大,能扔出一些略重的玩具、书本、沙包等等,能提、拿一些重物,如妈妈的包、一本厚书等。对物体的操作也日趋精细、准确,大多数的孩子已能在1分钟正常用纸穿上5-6个珠子,在2-5分钟内把5-7个小球装进瓶子里,这说明孩子的动用具有了一定的速度。2岁半的孩子80%能进行颜色命名,但正确率只有25%。表现出较明显的颜色偏好,一般来说,易受孩子喜欢的颜色是红、黄、绿、橙、蓝。有80%的孩子能用语言说明物体的大小,88%能正确选择物的大小。对时间的知觉是较大含糊性和局限性,他们从成人那儿模仿学到了一些有关时间的词语,但却不能把它用在正确的地方。说明了孩子对时间概念的认识还未清晰。他们的注意力从1岁起就开始不断地发展,一般来说,1岁半时能集中注意力5-8分钟,2岁10-20分钟,2岁半10-20分钟,到了3岁时间更长一点,他们能长时间地注意一个事物,自己也能独立地玩较长的时间。2岁以后的孩子的记忆能力有了明显的进步,此时他已能再认相隔几十天或几个月的事物,还能表现出较好的回忆,也就是重现,自己能回想到相隔一个月甚至更多时间的事物或物体。过了2岁时,孩子思想逐渐成熟,而且趋于复杂化,大人这时不可再一味地认为孩子什么都不懂。最主要的特征是有了逃避父母的保护和自我意识强烈,正在尝试独立自主,父母若无不马上适应这种急速的变化,只会带来泄气和灰心,如果顺着他,也许反抗心还不至于太强,其实一个可爱且有依赖性的孩子试着反抗,这对大人而言也算是件可喜的事。多少产生点反抗意图,较能激起他应对人生冲突的意志而增加思考能力。2岁多的孩子在社会人际关系上,虽然能和亲近的大人相处得很好,但是对于不认识的人或不熟悉的同龄孩子仍然不能打成一片,不过心里非常渴望与之交朋友。对于语言和知识的吸收非常有兴趣,常会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借此逐渐吸收知识和新的语言。这时大人若能顺水推舟,孩子就更能顺利成长。在知识方面,大人所扮演的角色中要回答孩子的问题,为孩子的成长准备一完善的环境。

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是怎样的?

0~2岁母爱是中心环节,2~5岁是父爱介入的最好时期,6~10岁家庭需要建立良好的家庭规则与代际界限,11~15岁对青春期的孩子家庭的规则和教育要具有弹性,父母的情感要变得相对紧密。

5歲孩子心理是怎樣

因为她想得到你的认可!也就是说:一个5岁的小孩在什么都不懂的情况下。做出来的事,想要得到的是家长的赞美。自身会有些小小的满足感!这样看,无论是对错。家长应该要知道,这样下去会对孩子以后的成长带来问题!

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8-12岁儿童的注意不稳定、不持久,难于长时间地注意同一件事物,容易为一些新奇刺激所吸引。凡是生动、具体、形象的事物,形式新颖,色彩鲜艳的对象,来都比较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吸引他们的注意。
8-12岁儿童注意的范围较小,不善于分配自己的注意,这主要是因为8-12岁儿童的经验少。实验表明,8-12岁儿童只能同时注源意到2~3个客体,而成人能同时注意4~6个客体。
孩子集中注意某一事物时,经常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不善于分配自己的注意。比如当他聚精会神写字时,又会忘了正确的坐姿要求。

8-12岁儿童感知事物的特点比较笼统,不精确,往往只注意到一些孤立的现象,看不出事物之间的联系和特点,对时间和空百间的概念也比较模糊。比方做作业时,由于孩子的感知觉发展不够充分,经常看错题、计算出错误或是把方向搞错了。
一年级的孩子学写数字“8”,很可能写成卧度倒的“∞”;四五年级的学生做家庭作业,本来要做第二题,结果去完成第三题,这些现象在孩子身上或多或少都出现过。

幼儿的心理特点有哪些

小班幼儿主要的心理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情绪不稳定性
小班幼儿的情绪很不稳定,很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看见别的孩子都哭了,自己也莫名其妙地哭起来。老师拿来一些玩具哄一哄,马上又高兴起来。 小班幼儿的行动也常常受情绪支配,他的特点表现在很多方面。如:高兴时非常听话,不高兴时你说什么也不听。喜欢哪位老师,就特别听那位老师的话。年龄越小越突出。所以,在我们工作中,有经验的老师总是一边用亲切的态度对待每个孩子,稳定他们的情绪,一边用新鲜事物吸引幼儿的注意,使他们不知不觉地加入伙伴的行列。
二.小班幼儿爱模仿
小班儿童的独立性差,爱模仿别人。看见别人玩什么,自己也玩什么;看见别人有什么,自己就想要什么,所以,小班玩具的种类不必很多,但同样的要多准备几套。在教育工作中,多为儿童树立模仿的样板。比如,需要集中儿童的注意力时,可以说“看××小朋友学习多认真,小眼睛一个劲地看着老师呢!”一般不要批评没有注意的孩子。如果老师说“×××,把你的小垫子收起来!”可能会引起更多孩子摆弄小垫子。 教师常常是儿童模仿的榜样,因此,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孩子们树立好榜样。
三.小班幼儿的思维仍依靠着动作
由于小班儿童的思维还要依靠动作进行,因此他们不会计划自己的行动,只能是先做后想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78988e69d8331333363353762,或者边做边想。比如,让他们数出一小堆豆子有几个,他们就用手一个一个地数才能弄清,他们不会像大些的孩子那样在心里默数。 在画画过程中往往说不出自己要画个什么,而常常是在画好之后才突然有所发现像个什么。小班幼儿的思维很具体,很直接。他们不会做复杂的分析综合,只能从表面去理解事物。因此,对小班幼儿更要注意正面教育。讲反话常常引起违反本意的不良效果。例如,上课时,有的孩子要上厕所,其他几个孩子一个跟着一个学,也要去。老师不高兴了,说:“都去都去!”孩子们一下就全跑光了。对儿童提要求也要注意具体,最好说“小眼睛看着老师!”而不要说“小手背后注意听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