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越安慰哭得越厉害?“共情”没用对,小心对小孩的情绪火上加油

2022-02-03 00:43:25孕产
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放学的时候,听几个家长在走廊里交流"育儿心得",便好奇地过去听了听他们的想法。一个妈妈说:"我觉得呢,孩子你就不能总是惯着。我经常看那些教育的文章总说要对孩子说理解他的感受,都是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哪有那么容易。

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放学的时候,听几个家长在走廊里交流"育儿心得",便好奇地过去听了听他们的想法。

一个妈妈说:"我觉得呢,孩子你就不能总是惯着。我经常看那些教育的文章总说要对孩子说理解他的感受,都是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哪有那么容易。"

另一个妈妈一边苦笑着,一边好奇地问:"发生什么事了,怎么突然有了这个感悟?"

那位妈妈便继续说道:"昨天儿子从朋友家回来,哭着说上次我给他买的玩具车被朋友弄坏了,又是哭又是闹的。那些文章里都说的,要告诉孩子我能理解他的感受,他就会缓和一些。但结果一说我理解他的感受,让他别哭了,他还越发来劲了,哭的更凶。"

"我自己一堆事没做完,被他这么一闹,可烦得不轻。最后我只能像平时那样大声喊他'你别哭了!',果然一下他就消停了。"

顿了顿,这位妈妈又说道:"每个孩子都不一样,有些孩子很乖巧的,你好言好语让他别哭了。他就会停下。但我家这孩子就是皮惯了,这孩子你要是跟他和颜悦色的,肯定没用,他还会觉得你没脾气呢,就是要对他凶一点,他才会听你的。"

另一位妈妈只是微笑听着,不置可否。

很多时候,家长在孩子遭遇情绪问题的时候,看到孩子大哭大闹,甚至是发脾气或者闷闷不乐的,绝大多数父母会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接纳和包容孩子的情绪,告诉他们可以理解他们的感受。

但往往很多家长发现,自己在对孩子表达了理解之后,孩子的坏情绪不但没有得到很好的缓和,反而是越发地激烈。

这时候,父母就开始疑惑了:"不都说要先共情吗?为什么我这招对他没有作用呢?孩子该哭还是哭,该吵还是吵啊!"那么家长有没有发现,是不起自己用错了共情,所以孩子越安慰越哭的厉害呢?

家长对孩子使用共情的错误方式:

第一,共情缺乏接纳

很多父母在共情的时候都会犯的一个错误,就是给孩子的心理和行为做出评价。

在家长表达了对孩子所遭遇的事情的理解之后,又常常会立刻去否定孩子的行为:"我知道你很难过,但是哭闹是不对的"

这便让孩子感受到了自己并没有被真正地接纳,所以才会继续大哭大闹不止。

第二,孩子觉得自己被进一步误解了

很多家长在表达完对孩子的理解之后,并不能意识到自己说的话对于孩子来说有多重要,如果你的话给孩子贴上了一个标签,或者是急于给孩子哭泣的原因下判断的话,那么就会让孩子觉得自己被父母进一步地误解了,进而觉得自己委屈甚至大哭。

就像孩子搭玩具打得不好闹脾气了,很多家长上来就是一句:"宝贝不哭,搭不好没什么的,我们换别的玩。"这样的一句话只会让孩子哭得更凶。

第三,孩子是在释放情绪地大哭

其实很多时候,家长共情后,孩子哭并不代表他真的是委屈难过,他只是觉得自己被人接纳了,所以开始释放自己的不良情绪,所以选择大哭。大声的哭泣可以让孩子释放心中的阴霾,恢复良好的心境。

共情到底是什么?

共情,指的是一个人能够理解另一个人的独特经历,并对此做出反应的能力。

共情能够让一个人对另一个人产生同情心理,并做出利他主义的行为。

共情是人类根源于基因的一种天赋:共情并不是一种情绪,也不是一种感受,而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

人们经常会将共情和同情心混为一谈,而事实上两者是有区别的。

共情以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经历做出独特认知为中心,也就是说共情是一个人在深思熟虑之后做出的响应,而不是一个泛化的、普遍的由推论得来的当即反应。

当人们对另一个人的经历感同身受时,就会做出"我理解你都经历了什么"这样的表述。

家长的共情对孩子的影响

罗杰斯对共情的解释是,咨询员能够正确了解当事人在内的主观世界,并且能够将有意义的讯息传达给当事人,明了或察觉到当事人蕴含着的个人意义的世界,就好像是你自己的世界,但是没有丧失"好像"的特质。罗杰斯一直认为,共情是最好的治疗方法,也是最直接有效的。

1.父母的共情能培养孩子的同理心

共情能让孩子很好地拥有同理心,让孩子通过心灵感受到对方的存在,父母对于孩子的关爱,能让孩子更加善良,心理健康也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2.父母的共情能让孩子真正地感受到爱

共情能让孩子感受到爱,在孩子的精神世界中不能缺少爱的存在,很多叛逆的孩子都是因为缺乏父母的爱,缺乏父母的共情,所以才会觉得自己的生活存在诸多无奈。在孩子十八岁之前,父母的一举一动对孩子的影响都很大。

3.父母的共情会让孩子变得更加自信

共情让孩子更加自信,能够考虑孩子的感受,会让孩子变得更加自信,每当孩子心灵受伤时,只有父母能够净化孩子的心灵,尤其是孩子受到委屈时,父母的安慰能让他们脱离痛苦。

家长共情三部曲

第一步,允许孩子发泄情绪

情绪,尤其是特别激烈的负面情绪,一定是需要孩子去发泄出来的。因此,当孩子发脾气大哭大闹的时候,家长都不应该第一时间去阻止孩子,而是要平静温柔地陪在一旁,给予孩子一个缓冲的时间,让他的情绪有一个好的出口,这是"共情"的第一步。

这个时候,千万不要像简单背台词那样,对孩子说"我知道你很生气,你很难过"等等,而是要真正地尝试去理解孩子到底是怎么了,发生了什么。也许当我们理解孩子之后,我们说的也还是"你很生气,如果难过就哭一下,妈妈会陪着你"。

但请相信这份理解背后的"真心"和态度,是孩子一定可以感受得到的,也是奠定了家长们帮孩子解决问题的态度。

第二步,帮助孩子缓解情绪

家长要告诉孩子,你知道他产生难受、悲伤或者愤怒的情绪的原因是什么,在倾听中表达自己对他的理解。

父母要帮助孩子的情绪得到缓解,而不是急着让孩子停止发泄情绪。我们应该试着不去对孩子的情绪和发泄行为下定义、做评判,才是对孩子理解的开始。

你只需要确认一点:孩子现在感觉很糟糕,他需要你爱的支持,这就足够了。简单的一个拥抱或者是一次轻拍后背,都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是安全的、被爱的。

父母要学会倾听孩子,这是正确共情最重要的一步。与其很空洞地跟孩子说着"我完全明白你的感受""我真的理解你",倒不如引导孩子去说出自己的情绪和其中的原因:为什么我这么难过?我愤怒又是因为什么呢?

我们要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情绪和情绪产生的来源,比去帮他定义或者直接无视掉这些情绪,帮助于他更好地恢复。

通过这些自我发掘,也能让孩子更加清晰地了解自己的感受,帮助他们认知和分辨自己的情绪,学会怎样去提升自己的情绪管理能力。

第三步,让孩子回顾事情,学会分析问题

如果孩子不能正确分析问题,爸爸妈妈可以提示他"真的是你说的这样子吗?有没有别的原因呢?""你现在想怎么办呢?"通过父母的这些引导,在无形中也是对孩子社交技能的提升。

比如说孩子因为自己的玩具被朋友弄坏了大哭大闹,是因为孩子觉得承载着爸爸妈妈和自己回忆的物件被别人破坏了,自己很难过,这时候我们也可以告诉他:"那些快乐会一直留在我们的心里,是不会被破坏的,我们还能用很多其他的东西去纪念的,爸爸妈妈对你的爱是永远不变的。""你觉得用什么方法可以一直保留住那些记忆呢?"

当孩子处于情绪漩涡的时候,往往都是无助的,最想得到的永远都是父母的支持和帮助,而不是一笔带过的"看见"。

孩子真正需要的,是"爸爸妈妈会陪着你的",而不是一句"你应该"或"你不应该"。

有效的共情,永远要建立在完全了解孩子真实想法和境遇的基础之上,再去和孩子沟通,才能够让他体会到你的"感同身受"。

就像我们大人一样,在遇到烦心事或者困难的时候,都希望找一个人倾诉一下,等到情绪风暴一过,人生又是一片彩虹。对于孩子来说,共情是对他们的理解、接纳和信任,与孩子共情,需要我们把心放在孩子的星球里,去体会他们的心情,做世界上最深情的旁观者。只有用对共情,才不会对孩子的不良情绪火上浇油。

我是小C妈妈,也是4岁宝宝的妈妈,在养育和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图片源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