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做到这3点,孩子即便不能如我们所愿,也一定不会差到哪里

2022-01-25 12:00:52孕产
父母是孩子的定海神针,他们的情绪稳定、家庭氛围幸福,孩子身心才会健康,反之,不管有再多的物质条件,孩子的人格也无法健全。作者:雪儿(爸妈精读主笔)01父母的苦终会成倍加压到孩子肩上最近一期《为爱下厨房》节目中,柳岩作为嘉宾出席了演播厅,一起跟主持人观看黄河边养蟹人的日常。

父母是孩子的定海神针,他们的情绪稳定、家庭氛围幸福,孩子身心才会健康,反之,不管有再多的物质条件,孩子的人格也无法健全。

作者:雪儿(爸妈精读主笔)

01

父母的苦终会成倍加压到孩子肩上

最近一期《为爱下厨房》节目中,柳岩作为嘉宾出席了演播厅,一起跟主持人观看黄河边养蟹人的日常。

节目中的小男孩金雨生活在父母的身边从没有接触外面的世界,在水、蟹与蓝天白云的世界里生活得很单纯而快乐。

他最大的心愿是要去外面看一看,尝一尝奶酪的滋味,而爸妈的心愿就是要赚很多钱让他读很多书,要用毕生的心血来浇灌这朵全家的希望之花。

柳岩当场直言:“小金雨爸说的那个愿望让我浑身不舒服。”

接着,她说了一个哥哥小时候的故事。

有一次,平时成绩平平的哥哥突然考了个全班第二,爸爸妈妈一下看到了希望,并兴奋地为他开始规划未来。

爸爸说:“儿子,你好好读,我砸锅卖铁也要供你成才。”

哥哥说他一点也不开心,并且感觉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害怕全家因为他的一个偶发事件而要过上砸锅卖铁的生活。

这件事给柳岩留下很深的印象,她认为孩子应该在相对轻松的环境下才能更好地成长,父母砸锅卖铁豁出老命去培养孩子,那不是爱,有可能正是一步步将他推向深渊。

我们一直都以为父母为给孩子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竭尽全力,是应尽的义务,却从没想过这是不是孩子想要的。

我们经常这样训孩子:我为你拼死拼活赚钱,你每天做个功课要死要活,对得起谁啊?

要不是因为你,我用得着这么辛苦吗?

为了你,我全年无休、连生病的资格都没有,你还想我怎样?能不能懂点事啊?

我们只知自己苦,却不知这苦正成倍加压到孩子身上,崩溃的深渊正紧紧凝视着他们。

02

“砸锅卖铁”的给予不是孩子们想要的

儿童心理学家陈忻曾说:“父母的高期望会让孩子倍感压力。”

这主要是来源于父母的焦虑,各种辅导班加上生活里无处不在的叮咛和埋怨,这一切都像一根根铁条叠加束缚着孩子,令他们的身心留下不可抹灭的伤痕 。

台湾短片《茉莉的最后一天》讲述了这样一个悲剧。

茉莉的妈妈悲痛欲绝,她始终想不明白:我放弃了自己的教授职位,专心培养孩子,我把她培养得那么优秀,她怎么就跳下去了呢?

她学习稍有松懈,妈妈就会对她怒吼:要是没有生你,我现在也是一个教授。

为什么我放着教授不做,在这里受你的气啊。

最终,她被妈妈的伟大压得喘不过起来。

心理学上讲过一个“超限效应”:指的是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从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

长期在父母高压下,孩子的神经绷到一定程度必定会以某种可怕的形式爆发。

汇丰集团(HSBC)在《2017教育的价值报告》指出:中国教育支出比例高达57.2%,已经成为全世界最高;而且超过30%的家长把个人时间全心全意投入孩子的教育,在这数据背后,隐藏着300万家长的焦虑。

倾其所有不一定能培养出才子,但一定能让这个包袱成为摧毁孩子身心健康的罪魁祸首。

多少家长都在干着“砸锅卖铁”呕心泣血培养孩子的人生大事,能有所成就固然高兴,但这是个漫长的过程,一但怀疑看不到希望,孩子的就成了倾泄焦虑的对象。

03

父母的伟大是孩子身上的包袱

我们的这份伟大给生活渲染了过多的悲壮色彩,明明可以一路欢歌笑语和孩子共同前行,却非得以血汗让他们的脚步变得沉重不堪。

香港记者屈颖妍,写了一本名为《怪兽家长》的书。

作为《壹周刊》的副总编,生完孩子后,她选择成为一名全职妈妈,全身心投入孩子教育的她,发现自己越来越不开心。

有一天孩子问她,“妈妈,为什么你都不笑的?”

她才明白:为了孩子,她早就丢掉了自己。

“怪兽家长”一词源于日本,指的是那些为了孩子教育抓狂的家长。他们把一切献给了孩子,自己却从来不快乐。

一位老师写过一本书叫做《先斟满自己的杯子》,她在书中说:

“如果我们能先将自己面前的杯子斟满,心满意足地快乐了,自然就能将满溢的福杯分享给周围的人,也能快乐地接受别人的给与。”

不快乐的父母培养不出健康向上孩子。

父母是孩子的定海神针,他们的情绪稳定、家庭氛围幸福,孩子身心才会健康,反之,不管有再多的物质条件,孩子的人格也无法健全。

一个失去自我的父母永远都不可能真正面对自己的选择,只会不停地在孩子身上寻找答案,验证自己的牺牲是值得的,而现实往往总是不尽人意,所以我们焦虑、狂躁甚至是怨恨。

这一切负面情绪被孩子全盘接收,但无法消化,他们只能或更焦虑又或是背着负罪感难以前行。

父母的伟大没能给予孩子更大的动力,只是给他们平添了更大的包袱,我们放下一切本以为能推他们一把,反而是把自己的焦虑压在了孩子身上。

04

最伟大的给予是彼此成就

作家林清玄说:好孩子是已唤醒内心种子的孩子,他们认识到了自我;坏孩子还没有唤醒种子,没认识到自我,还浑浑噩噩地活着。

唤醒孩子内心需要的不是我们一味的付出和丰富的物质,而是精神上的富足和正确的思想引导。

培养孩子成长不是放弃一切自我就能成全,做到以下几点,孩子即便不能如我们所愿,也一定不会差到哪里。

1、成就自己等于成就孩子

早段时间有一条,49岁交大宿管阿姨原梦圆和儿子一起考上研究生的热点新闻。

原梦圆曾经也是一位焦虑的陪读妈妈。

孩子写作业,她就在旁边盯着。但是她发现效果不好,于是她便开始陪着孩子学习。她用“陪读”方式考了各种证书,还通过成人大学在复旦读本科。

最终她的儿子考取了复旦大学,她也被广西大学录取。

董卿也曾说过:“你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首先就让自己成为那样的人。”

当然,我们不可能想让孩子考上清华就必须自己要先去考个清华,而是要成就自我,让孩子感受到学习的氛围,同时也给他树立了榜样。

2、不过分焦虑,等待花开需要耐性

霍思燕在教育嗯哼时说过这么一段话:我真的不想强迫他去做什么事情,小孩子的成长是需要时间的,如果他的成长还达不到这个阶段的话,我愿意放弃,然后慢慢来。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周期,这个与年龄无关,有的学习吸收快,有的却是属于后来居上型的,或许还有的孩子,其特长并不在我们所希望的领域,怎么也学不会。

这个时候,很多家长选择倾其所有、拼尽全力找各种补习班,强逼着赶鸭子上架,最后的结果是累垮了自己,害苦了孩子。

作为家长,必须时刻保持良好的心态,不要被虚荣和攀比的心态造成过分焦虑,正视自家娃的现实情况,加引正确引导并给足耐心。

3、让孩子学会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鲁迅先生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一书中,曾经提到:“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倘不先行理解,一味蛮做,便大碍于孩子的发达。”

香港歌星陈美玲,把三个儿子全部送进了斯坦福大学。

她曾经在分享《父母不要对孩子做的10件事》中,其中一件就是:不要替孩子做选择。

她的大儿子去美国留学读高中时,她希望他读No1或者No2的学校,但是孩子选择了一个有骑马和野营的,排行No7的学校。

做出这样的选择一样没有耽误孩子的前程,可见,父母有限的认知里所为孩子规划的并不一定适合他,让他们选择自己想要的人生并对此负责,是为人父母应有的明智。

父母真正的伟大是给予孩子追求生活的底气、以及选择人生的勇气和权利。

为人父母要活得通透,不执着不强求,不问所得只管努力,孩子在这样一种坚定而充实的氛围里一定会实现最好的自己,勿需我们付出所有,他们的人生自会精彩。

作者简介:雪儿,富书专栏作者,80后老女孩,向往远方的诗意也沉溺眼前的苟且,喜欢写有温度的文字,愿在温情的岁月里,你我共勉。本文首发爸妈精读,爸妈精读系头条号签约作者,文章来源:爸妈进化论(ID:bmjhlc),本文版权归富书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富书2018重磅推出新书《好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