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想跟孩子沟通却不知道应该如何去沟通的父母,本文可以到你

2022-01-24 03:36:12孕产
我想先说一个在父母这个角色中非常普遍存在的认识上的误区——父母往往特别“吝啬”自己的理解和尊重,总是认为只要自己能够“心平气和”、“为了你好”地跟孩子聊聊,孩子就必须得听。

我想先说一个在父母这个角色中非常普遍存在的认识上的误区——父母往往特别“吝啬”自己的理解和尊重,总是认为只要自己能够“心平气和”、“为了你好”地跟孩子聊聊,孩子就必须得听。一旦发现孩子不听、抵触甚至干脆就是“好像没听进去”的时候,有些父母就好像是受到了巨大的侮辱一样,嘴脸马上就会切换到另外一幅样子……

实际上我们想一下就可以了,孩子跟我们朝夕相处了多少年了,对我们的各种情绪表现尤其是通过面部、语调表现出来的情绪是非常敏感的!

这不是“技能”,这是“本能”,是孩子在我们的种种习惯下慢慢发现并且成为自己的一种本能反应。

所以在这点上父母如果真的是带着情绪去跟孩子沟通的尤其是一些负面情绪的时候,千万要记住,除非你是“专业的”,否则别太对自己的控制能力过于自信。

这就是我要说的第一点——沟通基础。

如果我们做父母的想要跟已经不太小的孩子进行通过沟通方式来解决问题的行为,那么一定要先创造一个良好的沟通基础——我们真的能够先把这件事情“放下”,不要让孩子还没等我们说几句他们就已经知道我们想做什么以及会做什么了……

那么怎么来做到“放下”呢?

就以“学习成绩始终无法提升”这个问题为例,我来谈谈我的建议:

学习成绩无法提升最着急的是孩子

如果我们确信孩子是真的努力了,而成绩还是无法提升,那么这种情况下我认为创造良好的沟通基础首先是要先去肯定孩子曾经为之付出的各种努力。

让孩子不要对过去那个“努力的自己”产生质疑。

不要失去信心是关键。

因为努力的是他们,付出的也是他们,各种努力没有体现在成绩上的时候他们又何尝不是最焦虑的?

这个时候孩子最最焦虑的是对过去的那些努力到底是不是对的,到底要不要放弃的选择。因此,如果这个时候父母的沟通首先能够让孩子相信自己是没问题的,那么无疑会让孩子的内心感到安定一些。

接下来才能够去考虑如何去解决问题。

而如果孩子过去并未怎么努力,那么孩子成绩不够理想显然是很正常的,这种情况我们就更不能把问题聚焦到“成绩”上了,因为“成绩”更多的时候是一个“结果”,而我们要解决的应该是“过程”以及出发之前我们的目标、态度等等问题。

所以这种情况,我倒是认为干脆就不要从成绩作为切入点了。

最好是能够从更远的“人生”这种让孩子不会马上赶到焦虑、不安的话题切入,然后在慢慢的往“学习”上去靠拢——因为无论未来孩子想做任何有意义的事情,我们都是有办法把这些事情跟“知识”相结合的,而跟“知识”结合最为紧密的一定是“学习”,不是吗?

这种情况本文就不多做讨论了,今天我们主要讨论的是孩子努力了,但是无法在成绩上得到体现的情况下且父母跟孩子沟通孩子还不听的问题。

抓住“痛点”才能抓住人

“痛点”这个东西在销售上有一个叫做“痛点营销”的东西,简单来说就是作为销售,如何能够让你的目标客户认同并且最终选择你或者你的产品呢?关键就在于你能否找到或者创造出他们的痛点——让客户感受到他们自身真的是需要你或者你的产品,而且解决他们的问题是非常迫切的事情,并且认为这件事情你真的能够帮助他们解决掉……

所以问题就变成了:我们如果能够让孩子认识到成绩不能够提高是他们的“痛点”,而我们的沟通就是为了解决他们的“痛点”的,那么这个沟通才会有效,孩子才会期待,因为他们相信这样的沟通会让他们所有收获的——说不定真的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这个“痛点”不是我们做父母的痛点,因为在这里我们要扮演的是“销售员”,而孩子是我们的“目标客户”。孩子的痛点是什么?如果孩子已经陷入了努力之后而没有体现在成绩上的困扰,那么这个“痛点”就已经出现了,但是如果孩子并未意识到这点,反而觉得现在也不错,那么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我们来给孩子“创造”一个“痛点”了。

而且父母需要注意,这个沟通的过程还是一个“博弈”的过程,而只要是“博弈”,除非是双方实力存在绝对的不平等情况下, 否则博弈的双方是一定都需要做出“让步”的。而父母和孩子之间关于学习问题的沟通,显然并不存在绝对的“不平等”,因此父母千万不能让孩子感觉到我们过于强势或者过于妥协,这两个极端一定要把握好——例如我们可以要把要求提高一些,但是其实我们是希望孩子不需要做到这个程度的,经过今次的“谈判”,让孩子感受到是他自己争取到的,那么和对孩子而言是会更加认同和珍惜的;反之如果我们总是以为的退让,那么一定也会让孩子认为我们会有更低的底线……

其实这个一点也不复杂——相信我们日常买菜、购物时候的“砍价”就行了,灵活运用下即可。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尽量做到跟孩子“共情”,说白了就是你得是不是的站在孩子的立场、角度去看问题,而不是一味地从我们做父母的角度去看。如果我们都不能够理解孩子,又如何能够要求孩子去理解我们呢?

事实上,让孩子理解我们也是可以通过引导的方式让孩子也跟我们“共情”的。

避免“夸夸其谈”——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是孩子的问题我们说,不是孩子的问题就不要硬往孩子身上“绑”,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会特别讨厌“对比”——即父母拿“别人家的孩子”来对比自己孩子。

无论你采取的是何种方式,只要你去说别人孩子的时候,很多孩子都会本能的就往这方面去想了——甚至他们很多时候根本不去关注你比较的是什么,他们的注意力完全可能只在“如何反驳”上。

因此,要跟孩子沟通,首先你得清楚你到底要沟通什么,创造了沟通的基础,采取了好的沟通方式,创造了沟通条件,然后你需要做的就是把你要沟通的东西进行有效的事实。

1、问题要明确

2、责任要明确

3、迫切性要明确

4、解决的办法要明确

如果做不到这些,尤其是第四点,那么我们干脆就不要跟孩子沟通了。

例如我们把前面的三个问题都给孩子陈述清楚了,孩子也知道了,甚至也完全认可了,那么接下来怎么办?如果我们不能给孩子一个合理的解决办法,或者我们不能够帮助孩子想出来一个合理的办法,那么这个额沟通的意义就仅限于让孩子知道自己有不足仅此而已——除了能够让孩子更加焦虑之外貌似很难找到积极的意义不是吗?

而如果我们连前三个问题都做不到,例如孩子问题到底出现在哪里我们都没能够找出来,那就不要去交流了,都不在点子上,怎么可能找得到解决办法呢?

即便孩子耐着性子配合下来,最终我们也会发下,这不过就是一次“重申学习很重要”的交流而已,可是孩子存在的问题并未得到解决不是吗?

要么不说,要说就一定要说到点子上。

沟通前的情景模拟

父母在跟孩子沟通时尤其是当你不确定自己说的话孩子是否一定能够接受的时候(这个并不难确认不是吗?)一定要多进行一下各种可能性的模拟——

例如:

如果你这么说,孩子不认同的或者直接反驳你会怎么办?

你是会跟他辩解以证明你说的是对的,然后把孩子赢了呢,还是让孩子感觉到你已经做好了应对任何质疑和反驳的准备,因为你是来解决问题的,所以孩子你尽管出招,我都接着;

如果你说的时候孩子心不在焉,或者不耐烦、不想听你会怎么办?

你是通过严肃的态度或者命令的口吻逼着孩子听,逼着孩子跟你交流呢,你还是会跟孩子说“没关系,如果你觉得现在还没做好这个沟通的准备,我们可以等一下,你觉得今天晚上xx点怎么样?我觉得那个时候我们可以抽时间来谈谈这件事情,因为它真的对你,对我们很重要……”

极可能的把孩子的所有可能结合他们日常的表现来模拟出一些可能发生的情况,提前做一些准备,如此做的好处有很多,即便是我们没有遇到这些问题,也会让我们的表述更加准确、有力——因为这真的是代表着我们已经准备好了。

做好持久战的准备

如果在过去我们并没有跟孩子建立起比较好的沟通习惯,那么我想即便我们尽量的去做准备了,那么结果可能还是会出现孩子“不配合”的情况。

那么这该怎么办呢?

我的建议是:终止沟通,不要把矛盾激化。

告诉孩子我们可以都冷静的去思考一下,然后后面我们再来继续沟通。

而后面的再次希望沟通的时候,尽量选择孩子心情比较好的时候——不要把跟孩子沟通当成是一件任务、一项严肃的事情,我们沟通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更好,让我们彼此的感情更好,这是一件让我们都相信经过沟通后有助于我们未来会更“舒服”的事情,那么为什么这个过程我们不能够舒服得去做呢?而让“彼此”舒服,这是最起码的。

我们作为成年人,跟孩子沟通本身其实就是不平等的——不是因为我们懂得更多,也不是因为我们更善于表达,而是因为比较而言我们会更爱我们的孩子——所以无论我们会放怎样的狠话,最后还是得老老实实的回来解决问题……因此,既然我们都知道我们要面对的是什么了,就尽量不要让自己未来“自打耳光”吧——狠话不说也罢,因为说了也白说,沟通不了那就下一次继续。

我今天没讲任何的事例,这不太符合我的风格,其实我有好多例子可以用来阐述我说的这些观点和方法。但是我最后还是控制住了这个欲望,一方面是这样会导致本文更长,读者肯定会失去读下去额耐心,而另一方面是我考虑到其实每一位父母跟孩子的日常交流都已经很多了,也就是说每位父母其实已经都有了很多案例,尤其是一些失败的例子,所以如果能够按照我说的这些,重新去“复盘”一些让我们纠结的失败事例,我想我们还是会找到一些改进的地方的,您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