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孩子报兴趣班,怎么选怎么练,才不浪费钱,不浪费时间?

2022-01-23 22:54:24孕产
今年千寻上小学后,我有了好多“回头看”的感触,最近的一个感触是关于兴趣班的。前几天接她放学,听几个妈妈在聊“砍兴趣班”的事。

今年千寻上小学后,我有了好多“回头看”的感触,最近的一个感触是关于兴趣班的。

前几天接她放学,听几个妈妈在聊“砍兴趣班”的事。小学和幼儿园比,最大的不同就是学业压力,每天放学都有作业KPI卡着,除了作业还有英文阅读打卡啊,诗歌诵读什么的,孩子的时间越来越不够用,以前七七八八报的很多兴趣班,得做减法了。做减法的时候很纠结,砍什么不砍什么呢,好像每样孩子都不排斥,但也说不出哪样特别有兴趣。

同样的烦恼和迷茫,千寻幼儿园中班时我也有过。

有段时间我们特别忙乱,又要上兴趣班又要坚持中英文阅读,还得抽时间玩桌游,累到不行时开始审视是不是自己安排上有问题,发现孩子大量时间都被兴趣班占用了,这个也学那个也学,但学的效果并不好,好几个项目都是“打酱油”。

痛定思痛后,我开始做调整,减了一些兴趣班,对待兴趣班的心态和行动也改变很多。收到的正向反馈是,千寻在保留项目里越学越有劲,进入小学后课业学习也没有受到影响。

如今我把这段经历中的反思总结成了一段话:

兴趣班,要上你就别佛系。

说到底,哪有什么静待花开,每一分收获背后,都是三分耕耘!

(图片来源于pexels)

1、选兴趣班前别佛系

多尝试,是学龄前小朋友报兴趣班的大原则。

一个偶然机会,遇到A老师,她的一番话让我开始重新思考到底什么是“多尝试”。

思考的过程中我发现,这个大原则是对的,问题出在,很多家长包括我自己当年,都把“多尝试”当成了“随便试”。

A老师在钢琴业界很有名望,她带的学生在世界各地著名的音乐厅及场所做过演出,包括英国的Royal Albert Hall, 奥地利的The Golden Hall of Musikverein。

我当时看了《虎妈战歌》,虎妈女儿索菲娅3岁就弹钢琴,14岁在卡内基音乐大厅弹琴,看完热血沸腾,再脑补下孩子穿着小礼服,优雅弹琴的样子,就忍不住托朋友找到A老师,让4岁的千寻到她那儿试课。

老师先是让千寻自由玩了会钢琴,又弹了段欢快的韵律给她伴舞。看千寻很有兴趣的样子,我美滋滋的想,应该有戏。

但之后老师提出的一个问题,瞬间就让我冷静了。

“妈妈对孩子学习钢琴的过程有了解吗,比如孩子的个性特点以及她在钢琴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困难。”

见我一时语塞,老师笑着说:“没关系,你不是第一个。来我这儿的家长,90%以上都没想过这个问题。其实,不论是学钢琴还是学其它,我都会建议家长先了解自己孩子的特点和项目本身。”

“千寻活泼好动,这个年龄在钢琴前坐不住的,而且她的手指力量对‘键重’来说还不够。真想发展音乐方面的爱好,不如先带孩子玩玩培养乐感的韵律游戏。大一些后,即便是想要学钢琴,你也可以先看看这本书,再带孩子来找我也不迟。”

这本书至今放在我家书柜里,叫《我和女儿的钢琴课—钢琴妈妈十年教子手记》,记录了钢琴妈妈李冬冬十年培养女儿学琴和几十年国内外钢琴教学的真实经历,期间,有哭有笑有挣扎,有无奈有被动有忍耐。

我猜A老师是想借这本书告诉我:

报兴趣班前,家长应该多看看真实、不美的一面,多想想自己孩子的个性特点以及你对孩子的诉求,再来决定学不学,这个决定才是理性的。

(图片来源于pexels)

这件事带给我的启发是,学龄前选兴趣班,多尝试是对的,但尝试前依然需要结合自己孩子特点和对项目的了解来聚焦,不要看别人都报,自己也赶紧报一个。

比如,有家长觉得孩子性格内向,得提高下表达能力,应该报个主持人班。你想的可能是有很多登台机会可以锻炼孩子。事实上,专业的主持人班都是从枯燥的发声练习开始,刚开始上台机会并不多。

真想提高孩子表达能力,更应该做的,首先是在阅读中建立孩子对语言的感知,熟悉字词句的运用。关于借助阅读培养孩子表达力,我之前也分享过不少文章,大家可以点击重温:

孩子从只想“听故事”到自己“讲故事”,我用了两个小技巧!

用这个简单的“五指复述法”,帮孩子搞定头疼的“看图说话”

然后,利用日常的聊天互动陪他练习有条理的输出:

哈佛大学50年研究:提升孩子思维能力的3步提问法,寒假立即用起来!

扎克伯格父母和他的聊天模式,赶快用到你孩子身上

有了这些基础,孩子对自己有信心了,再创造登台演讲的机会也不迟。

又比如,我认识的一个专业美术老师说:“多数家长报班都是一时冲动,看大家都在学画画,媒体又强调创造力,就赶紧给娃报个班。”

“在我们行内人看来,花几万送三四岁的孩子去上创意美术班,完全没有必要。很多老师的创意还不如孩子,毕加索都说,我用一生的时间就是为了学习像孩子那样画画。孩子天生就会画画,画画的本质是输出,只要他有想要表达的东西,就会去画。家长在孩子小的时候,不用急着报班,多给孩子一些自由画画的时间,肯定孩子的画作,日常看看画展之类。先把画画的兴趣建立起来,待六岁左右,再找个靠谱的老师学基础最好。”

(图片来源于pexels)

我跟朋友开玩笑说,咱们买衣服还知道看品牌看质地,看风格跟自己气质符不符,怎么到了给孩子报班这件事上,就变得特大方,特洒脱。没了解就随便试试的佛系,更可能是“懒得操心”的说辞吧。

事实上,这种佛系不可取,只有充分了解兴趣项目,再结合孩子特点和自己的心理预期去做尝试,才不会浪费钱,浪费孩子的时间!

2、选好兴趣班后别佛系

充分了解,选好兴趣班后,余下就是两个字了:坚持。

每个兴趣班,刚开始上的时候孩子积极性都是很高的。问题是,孩子兴趣不是一条平稳直线,也不是一直向上的抛物线,而是起起伏伏的。

往往几个月后,孩子的疲倦期就会不约而至地来临,这时候,他上课的积极性也不高了,课后也疏于练习。

比如打网球,本来千寻很喜欢网球的,但大概两个月后,她练习上遇到了第一个瓶颈,就开始打退堂鼓。

夸张的一次,直接丢掉球拍,四脚朝天往地上一躺,说什么都不肯上课了,甚至说出了“我讨厌打网球”的话,我很郁闷,心里也会犯嘀咕:这孩子是不是对网球没兴趣啊?

场上一个男孩妈妈安慰我:“孩子学什么都会经历一个低谷期,很正常的,这时候更需要坚持。一旦渡过低谷期,孩子体会到了突破自我的成就感,就会重拾兴趣,而且,这个过程给她带来的坚韧性格,绝对是终生受益啊。”

后来我从教练那儿知道了这位妈妈的故事。她儿子就是那种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妥妥的学霸,兴趣爱好也很广泛,网球是全省青少年组冠军,还参加过国际大赛。

我跟这孩子聊过几次,很正能量的阳光男孩,虽然是孩子,跟他聊天却一点不觉得幼稚,知识面超广的那种。

忍不住感叹,如今大概只有天真的家长还在争论应试和素质吧,真正的牛娃都是两者通吃的。

跟牛娃妈妈熟了后,我就发现,“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才是教育的本质,人家牛是牛得有道理,有逻辑的。

拿对兴趣班的理解来说吧,她讲的三点关于“坚持”的体会,就带给了我很大启发:

1.无论艺术还是体育,孩子在达到“入门”程度之前,是没有资格谈喜欢或不喜欢的。李笑来说过一句话:人往往不是有兴趣才能做好,而是做好了才有兴趣。坚持,能帮孩子找到真正值得坚持的兴趣。

2.放弃的前提是拼尽全力。想看孩子在某个领域有没有兴趣,请至少坚持一年。尽力后还是学得很没劲,就可以考虑孩子是不是真的没兴趣。坚持,能帮孩子筛选出需要放弃的兴趣,对家长来说,也是兴趣班做减法的依据。

3.坚持不是孩子一个人的事,它更需要家长的投入。家长的投入度,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老师对孩子的投入,也会影响孩子自己的投入。多数时候,家长的投入度与孩子的坚持度成正比。

(图片来源于Pexels)

生活中,人家也是这么践行的。

就用网球课举例,这位妈妈几年来风雨无阻除了孩子生病从不缺课,每次上课,都一丝不苟地在旁边观看,有时候,看见孩子哪里做得不够好的地方还会拍下来,回家后重放给孩子指点。

另外,每次下课后,她都会和老师沟通,孩子的学习进展怎样,哪方面需要加强。而且,从各种技术参数到运动机理,从一些网球名将的成长史,到著名教练的所在地.....关于网球,我就没发现她有什么不知道的事。

再对比下自己,虽然也投入了时间和精力,但用心程度上确实还有差距。受触动后,我也不拿佛系当借口了,开始积极关注千寻的学习进度。

遇到有瓶颈的时候,就想办法调整她的情绪,比如让她当小老师增强胜任感,觉得“我好厉害,都可以教爸爸妈妈了”,孩子和大人一样,对一样东西信心越高,也会越感兴趣。

慢慢,她的舞蹈,很多动作我都熟悉了,升阶那段时间难度有点大,我就陪她跳,常常为了提高她的主动性,请她帮我纠正动作;

她的画作,我都做了分类整理成册,创作的分格漫画,我会找机会推荐给其它孩子,来自外界的认同大大增强了她的热情;

网球也是定时练习了,每天放学回家有半小时户外活动时间,我们会到楼下网球场战几回合,半小时看起来不长,这日积月累下来也不简单,一个月就是900分钟,一年就是10950分钟,180多个小时。孩子的技术怎么都精进了。

......

(图片来源于Pexels)

渐渐我发现,家长多投入一些,孩子的表现确实不一样。

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千寻自己的兴趣度比以前高了好几倍,以前是我拉着她去上课,现在是她生怕错过上课,经常提醒我。

因为热爱,所以投入,因为投入,所以做得更好。因为做得好,得到了外界的认可,外界的认可又带来了更多热情,这就是做事的正向循环,也是坚持带来的价值!

而且,投入后孩子的效率会更高,目前我们聚焦到国标、画画和网球上面,时间精力还游刃有余。最近可能是乐感和专注力达到一定点了,对钢琴也突然有了兴趣,不过我打算先稳一稳,让她保持点“饥饿感”,对后期学习有好处。

有家长可能会说,上个兴趣班而已,要不要这么功利?

我的真实感受是,那些愿意理性思考、多方了解后慎重报班,报班后就踏踏实实陪着孩子一路坚持往前走的家长,才是真正的不功利。

他们是教育上的“长期论者”,既不会发“爸妈陪你上课累死了”的牢骚,也不会平时万事不管,孩子学不好闹着要放弃时又抱怨“你就是浪费时间浪费钱”,而是认认真真从初心做起,陪伴孩子、帮助孩子,虽然付出很多,但是,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