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儿童节由来悲惨故事 六一儿童节的由来(六一的来历故事简单介绍)

2022-10-13 15:30:50孕产
儿童节由来悲惨故事,六一儿童节是怎么来的故事国际儿童节的设立,和发生在二战期间一次屠杀——利迪策惨案有关。1942年6月10日,德国法西斯枪杀了捷克利迪策村16岁以上的男性公民140余人和全部婴儿,并把妇女和90名儿童押往集中营。村里的房舍、建筑物均被烧毁,好端端的一个村庄就这样被德国法西斯给毁了。

六一儿童节是怎么来的故事

国际儿童节的设立,和发生在二战期间一次屠杀——利迪策惨案有关。

1942年6月10日,德国法西斯枪杀了捷克利迪策村16岁以上的男性公民140余人和全部婴儿,并把妇女和90名儿童押往集中营。村里的房舍、建筑物均被烧毁,好端端的一个村庄就这样被德国法西斯给毁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各地经济萧条,成千上万的工人失业,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

儿童的处境更糟,有的得了传染病,一批批地死去;有的则被迫当童工,受尽折磨,生活和生命得不到保障。为了悼念利迪策惨案和全世界所有在战争中死难的儿童,反对虐杀和毒害儿童,以及保障儿童权利。

1949年11月,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在莫斯科举行理事会议,各国代表愤怒地揭露了帝国主义分子和各国反动派残杀、毒害儿童的罪行。为了保障世界各国儿童的生存权、保健权和受教育权,为了改善儿童的生活,会议决定以每年的6月1日为国际儿童节。

旧中国的儿童节

中国抗日儿童团的建立,让那时山里的孩子也有了自己的节日——儿童节,不过,那时的儿童节是4月4日。

老儿童团员回忆说,到儿童节这天,只要日本人不来“扫荡”,县里、区里都要组织活动,开大会。有时举行唱歌比赛,有时组织操练,几个村的儿童团还较着劲,看谁歌唱得好,操练得整齐,得了优胜还有奖品,奖品一般是铅笔等。

为提高对付敌人的本领,军事训练也是儿童团的一个重要内容。边区组织夏令营,把儿童团的骨干集中起来到深山进行训练,他们学打枪、学刺杀、学埋地雷,还进行拉练,搞防空演习,防火演习。为提高反“扫荡”能力,儿童团还组织过“冲锋月”活动,将孩子们每天晚上都集中起来,住在一起,半夜进行紧急集合,打背包、越林跑。

儿童节由来悲惨故事

儿童节的由来?

1925年8月在瑞士日内瓦召开的关于儿童福利的国际会议上,首次提出了“国际儿童节”的概念。 这次大会有54个国家的爱护儿童代表,聚集在瑞士日内瓦举行“儿童幸福国际大会”,通过《日内瓦保障儿童宣言》。宣言中,对于儿童精神上应有的享受、贫苦儿童的救济、儿童危险工作的避免、儿童谋生机会的获得,以及怎样救养儿童等问题,均有热烈讨论。 自此次大会后,一方面藉以鼓舞儿童,让儿童感到幸福、快乐,另一方面也为引起社会重视与爱护,各国政府都先后规定“儿童节”。

儿童节由来悲惨故事

六一儿童节的由来(六一的来历故事简单介绍)

[闽南网]

六一的由来20字

为悼念1942年6月10日利迪策惨案死难的儿童

六一的由来30字

为了悼念1942年6月10日的利迪策惨案和全世界所有在战争中死难的儿童,反对虐杀和毒害儿童,以及保障儿童权利

六一的由来50字

儿童节,也叫'六一国际儿童节',每年的6月1日举行,是全世界少年儿童的节日。 1949年11月,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在莫斯科举行理事会议,中国和各国代表愤怒地揭露了帝国主义分子和各国反动派残杀、毒害儿童的罪行。为了保障世界各国儿童的生存权、保健权和受教育权,为了改善儿童的生活,会议决定以每年的6月1日为国际儿童节。

六一的由来100字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2年6月,德国法西斯枪杀了捷克利迪策村16岁以上的男性公民140余人和全部婴儿,并把妇女和90名儿童押往集中营。村里的房舍、建筑物均被烧毁,好端端的一个村庄就这样被德国法西斯给毁了。

为了悼念利迪策村和全世界所有在法西斯侵略战争中死难的儿童,反对帝国主义战争贩子虐杀和毒害儿童,保障儿童权利,1949年11月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在莫斯科召开执委会,正式决定每年6月1日为全世界少年儿童的节日,即国际儿童节。

六一的来历故事简单介绍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几乎每个节日来历和命名都有一段精彩的历史故事,比如说端午节,有人说是为了纪念伍子胥或者屈原而设立的,而清明节则是晋文公为了纪念介子推而设立的。和诸多节日一样,在“六一”国际儿童节设立的背后也有着一个让人很痛心的故事,那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利迪策惨案”。

相关阅读:

六一儿童节祝福孩子的话 父母家长六一给小孩的祝福短语

六一儿童节说说怎么写 大人女生过六一的搞笑幽默句子

六一微信红包发多少合适 给女朋友发六一红包吉利数字含义

六一游戏方案大全 2019最新六一适合孩子的简单小游戏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希特勒派遣他的纳粹党卫军上将莱因哈特·海德里希负责捷克地区的治安管理。这个海德里希是一个非常著名的纳粹魔头,在去捷克之前已经是纳粹德国的国家安全局(盖世太保)局长,他曾经策划和组织屠杀了数以万计的犹太人,深得希特勒的赏识,更加可怕的是希特勒还有意培养他成为自己的接班人。当时海德里希有着很多的绰号,比如说“第三帝国(纳粹德国)的黑王子”、“纳粹魔王”、“金发的野兽”等等,单单从这些绰号我们就可以看出他必定是一个冷酷无情、杀人如麻的人。

海德里希一到捷克,便下令逮捕了捷克总理艾里阿什和数以百计的捷克爱国人士,不出意料以外,这些人很快就被枪决。此举遭到了流亡在英国的捷克政府的强烈不满,并决定采取刺杀的方式解决掉海德里希。

1942年5月27日,两名捷克伞兵库比什和加布契克从天而降,在当地村民和爱国人士的帮助下,两人顺利掌握了海德里希的行踪,并在他从郊区别墅回市中心的路上将其成功暗杀。希特勒得知此事后非常愤怒,为了报复海德里希的遇刺,他下令对捷克展开疯狂的报复行动。由于他怀疑利迪策村的村民包庇和支持了刺客,于是派军队包围了利迪策村,并将该村数百名十五岁以上的男子全部枪杀,妇女和儿童则被送往纳粹集中营,后来其中的104名儿童都在波兰切姆诺毒气室被杀害,仅有17尚在襁褓中的儿童幸免于难。事后,纳粹军队放火烧光并夷平了整个村庄,试图掩盖他们滥杀无辜的罪证,这一历史行动后来被人们称作“利迪策惨案”。

直到二战结束以后,“利迪策惨案”真相才逐渐浮出水面,人们纷纷以各种方式来悼念在惨案中丧生的遇难者。1949年11月,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在莫斯科举行理事会议时,与会者一致决定将每年的6月1日定为为国际儿童节,用以悼念利迪策村和全世界所有的在战争中死去的儿童,反对虐杀和毒害儿童,以及保障儿童权利。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以后,同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发出通令,废除旧的儿童节(旧的儿童节是4月4日,起初是为了纪念抗日儿童团的建立),统一将6月1日作为儿童节,从此以后,我国的儿童节与国际儿童节变成了同一天。

儿童节由来悲惨故事

六一儿童节的由来?

我国儿童节,早期为每年的4月4日,是1931年根据中华慈幼协会的建议设立的。新中
国成立后,劳动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广大少年儿童也成了国家的小主人,为了培养广大
儿童的国际主义思想,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发出通令,废除旧的“4·4”儿
童节,将6月1日作为我国的儿童节。与“六一”国际儿童节统一起来。从此,每年的这一
天,全国少年儿童都要举行各种活动,欢庆自己的节日。许多公共娱乐场所特地为孩子们
免费开放,各机关、团体、企业在这天还向本单位职工的子女和幼儿园的小朋友馈赠礼物
,这是孩子们最愉快的一天..

六一节的由来简短20字 六一儿童节的来历故事

导读:儿童是整个国家的希望和未来,所以我们要重视儿童,让儿童好好长大成人,而每年6月1日国际儿童节就是为了儿童庆祝的日子,让孩子能够拥有快乐童年,能够无忧无虑的成长。那么,六一节的由来简短20字怎么写?六一儿童节的来历故事是什么呢?和我一起去看看吧。

六一节的由来简短20字

二战期间 ,德国法西斯虐杀了很多妇女和儿童,为了纪念他们,把六月一日定为“六一国际儿童节。

六一儿童节的来历故事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2年6月,德国法西斯枪杀了捷克利迪策村16岁以上的男性公民140余人和全部婴儿,并把妇女和90名儿童押往集中营。村里的房舍、建筑物均被烧毁,好端端的一个村庄就这样被德国法西斯给毁了。为了悼念利迪策村和全世界所有在法西斯侵略战争中死难的儿童,反对帝国主义战争贩子虐杀和毒害儿童,保障儿童权利,1949年11月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在莫斯科召开执委会,正式决定每年6月1日为全世界少年儿童的节日,即国际儿童节。

中国的六一儿童节

从1949年开始,中华人民共和国把每年6月1日确立为国际儿童节。学校一般会为此组织相关的集体活动。1949年12月23日政务院规定'六一国际儿童节'为中国儿童的节日,并宣布废除国民党政府1931起实行的4月4日为儿童节的规定。中国第一个儿童节是1932年的4月4日。1931年,'上海中华慈幼协会'发起建议,希望政府规定每年4月4日为儿童节。随后,教育部制定了儿童节纪念办法,并于隔年的4月4日实施。目前,香港特别行政区在约定俗成下,儿童节的日期保留为4月4日。民间庆祝的方式多以送玩具礼物给小朋友,或陪小孩出外吃大餐或游玩。台湾地区仍以4月4日为每年的儿童节。

六一儿童节活动项目有哪些

1、摔方宝

摔方宝,河北方言叫“来啪儿”,儿童游戏。用书皮或比较硬的纸穿来穿去叠成得方方正正的叫方宝,也叫啪儿,玩法是一个人把拿出自己的一个方宝扔在地上,另一个人也拿出自己的一个用力摔在地上或者对方的方宝上,靠产生的风或适当的角度把地上的方宝翻个面,对方的这张就归你了,否则你的就归对方了。

2、兔儿爷

兔儿爷是北京市的汉族传统手工艺品,属于中秋应节应令的儿童玩具。

人们按照月宫里有嫦娥玉兔的说法,把玉兔进一步艺术化、人格化,乃至神化之后,用泥巴塑造成各种不同形式的兔儿爷。

3、滚铁环

滚铁环,旧时汉族儿童游戏,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盛行于全中国,直到九十年代末逐渐消失。

玩家手捏顶头是'U'字形的铁棍或铁丝,推一个直径66厘米左右的黑铁环向前跑。有的还在铁环上套两三个小环,滚动时更响亮。用铁丝做一个圈,然后再做一个长柄的铁钩子,推着这个铁丝圈滚着走。

4、翻花绳

翻花绳,汉族民间流传的儿童游戏。在中国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称法,如线翻花、翻花鼓、挑绷绷、解股等等。这是一种利用绳子玩的玩意,只需灵巧的手指,就可翻转出许多的花样。

5、拍洋画

拍洋画,是一种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流行很广的儿童游戏,在北方部分地区叫“扇洋片”。孩子们拿出一些多余的洋画,把洋画合在一起,摆在地上,轮流用巴掌去拍,或者用洋画去拍洋画,能拍翻即可拿走。

6、弹弹珠

打弹珠,又称“打玻璃珠、弹玻璃球、弹球儿、打弹子、弹溜溜”,应该是一项世界性儿童游戏,各国儿童都会玩儿。玩的人各出数枚,输者将丧失对玻璃珠的所有权。

六一儿童节的来历?

每当“六一”儿童节的时候,孩子们都兴高采烈地欢度着自己的节日。那一张张笑脸,一阵阵歌声,都充满了幸福和快乐。但是你是否知道这“六一”节的来历?是否知道当年确定儿童节的时候,是因为世界上有无数的少年儿童在战争中被夺去了幼小的生命。

  那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2年6月,德国法西斯枪杀了捷克利迪策村16岁以上的男性公民140余人和全部婴儿,并把妇女和90名儿童押往集中营。村里的房舍、建筑物均被烧毁,好端端的一个村庄就这样被德国法西斯给毁了。

  为了悼念利迪策村和全世界所有在法西斯侵略战争中死难的儿童,反对帝国主义战争贩子虐杀和毒害儿童,保障儿童权利,1949年11月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在莫斯科召开执委会,正式决定每年6月1日为全世界少年儿童的节日,即国际儿童节。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1949年12月23日作出决定,规定6月1日为新中国的儿童节,同时宣布废除旧中国国民党政府1931起实行的4月4日为儿童节的规定。

  目前,各国政府普遍关注儿童的未来,保护儿童的权益。联合国1990年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我国是参与制定国和签约国之一。在批准《儿童权利公约》的同一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这对维护少年儿童的权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为切实保障儿童健康成长,中国立法、司法、政府各有关部门以及社会团体都建立了相应的机构。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内分别设有负责妇女儿童保障的立法和监督机构。国务院下设的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负责协调和推动政府有关部门做好维护儿童权益的保障工作,为儿童办实事。

六一了,我们做游戏吧
作者:2C翼若

“还记得年少时的游戏吗?像朵永不凋零的花。陪我经过那风吹雨打,看世事无常,看沧桑变化。那些为游戏所付出的代价,是永远都难忘的啊!所有真心的痴心的话,永在我心中,虽然早已不玩了。”每次听到《爱的代价》都忍不住想把歌词给它改一下。毕竟童年时候的游戏,总是深藏在自己的心里,和游戏一起被储存于脑海里的,还有一起做游戏的人,那些伙伴……

那时候不象现在的孩子们一样,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什么东西只要说个要字,家长马上给买,哪儿有零花钱啊!环境造成成功,因为受资金方面的限制,每个人都必须开动自己的脑筋,用最省钱的方法,满足自己玩儿的天性。现在回想起来,一种回忆的温馨充斥心间。

拍洋画

一张16开大的上面印着各式各样人物的硬卡纸,内容各式各样,有西游记的,有变形金刚的,有三国演义的,有封神演义的。一大张是25个小人,大概要两毛钱,如果零卖的话,平均一张一分钱。(呵呵,从小就有了批量购买的概念)。将它们一小张一小张的剪下,按图案内容比大小,一般越稀少的图案地位越高的人物价值越大。把洋画放在相对平整的地上,看谁能将洋画拍翻背——最好是硬土地,洋灰地会把手拍肿的。拍的时候一个是要注意画片弯曲的程度,再就是要注意手型。如何判断画片的受风点,手怎么窝起来拍出的风最大,这就是我们空气动力学的最初启蒙。常胜将军手里总是握着厚厚一摞脏乎乎的画片,但那必须经过独自一人时的刻苦联系,瞧瞧,从小就知道成功需要99%的汗水和努力。

打弹珠

就是弹玻璃珠。食指弯曲扣着自己的玻璃珠,用大拇指弹射出去。玩的人各出一枚,玩法分来“玩儿”的和来“恼”的——前者只是友好较量,后者输了之后就要把自己出的弹珠将给对方。玩法通常是“出纲”或“打老虎洞”。在地上划线为界,谁的玻璃珠被打出去就输,叫“出纲”,而“打老虎洞”则是在地上挖出五个坑,或者七个坑,按照顺序,谁先让自己的弹珠进入所有的洞,就变老虎。然后打着谁的玻璃珠就把谁的吃掉。是不是有点象高尔夫?后来长大看高尔夫,心中大是不屑——不过是游戏嘛,居然还要棍棍棒棒的,不懂得开发人的潜能!要知道,为了能把别人的珠一下打裂,能够在观战的MM面前露脸,我们可是全靠单手的拇指——最原始的动量定理就是这时候学的,呵呵。

滚铁圈

放学的路上,一批背着书包满头满脸脏兮兮的小孩儿,手里拿着铁钩,推着铁环奔跑的马路上,哗琅哗琅的声音响成一片,是多么壮观的场面啊。那时候拥有铁环就如同现在的孩子带着滑板上学一样,是很风光的事情。技术差劲的人,铁环是左绕右拐的,走不成直线,判断铁环技术有两个指标,一个是如何越过障碍,特别是可气的马路牙子,严重影响长距离奔跑,再一个就是如何减速,你得把铁环钩回来,但是还不能倒地不起。要不怎么我们这一代人都心灵手巧呢,小时候训练的呗。家长和老师好象也不禁止背着个大铁圈上学,不知道是不是因为那时候自行车比较贵,希望我们能够技能迁移,减少学车时摔车次数的原因。

丢沙包

分成两组,一组人在中间作目标,另一组人站两边儿用一只沙包砸对方的人。被砸中的自然下场,一边儿站着去。如果全部被砸中,两组交换。中间的目标不是只允许躲避,如果能够接到沙包,就可以“救活”一个同伴,使他继续上场。真正的高手,砸的时候是瞄准大腿以下的, 因为这种位置不容易接到,而接沙包的高手很少跑来跑去地奔向不拿沙包的一方去躲避,这样在跑的时候很容易中弹。简单的一转身,全神贯注地看着投手,这样的高手简直只能用“渊停岳峙”来形容了。可能是咱们国家地大物博还赶不上人口中多吧,这个游戏最终没有发展成国外占地那么大的棒球或垒球。看咱们女垒比赛的时候经常会想,她们是不是不训练的时候,就扔沙包玩儿呢?

踢碗儿

这大概要算是最廉价的游戏啦,只要一支粉笔,一块石头就可以玩起来。在地上画出一些大大小小的格子,或者是按照格子的单双,或者在某些格子里做标记,单脚一边前进,一边要把石块踢到正确的格子里。如果能够完全正确的运行一趟,可以扔“碗儿”根据落点盖房子,就是落下去只要不压线,就能在该格子画上通道,自己方的人到了这个格子,可以双脚落地休息一次。最好的碗儿是家里用完的香脂装上沙土,当时的品牌现在记不得了,只记得一种是黄色带字儿的,另一种是蓝色中间一横条的,比较常用的还有可以扣上的鞋油盒子,但是鞋油盒子上能扣上的那个小绊很是影响发挥。

跳皮筋

到现在也搞不懂那些女孩子是从什么地方搞来的那么些“绊马索”,不过,确实记得那些MM奶声奶气的儿歌。什么小皮球啦,马兰花啦,不过,这么多年来一直不理解当初编造这些儿歌的家伙脑袋里是不是进水了,你说,“马兰开花二十一”,这咱还好理解,可“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这到底是会不会数数啊?怪不得好多女孩子总觉得自己数学不好,费话嘛这不是!搁谁也不行啊,小时候居然受到这样的数列教育。皮筋的高度分踝、膝、腰、胸、颈和手举过头。MM们在把皮筋高度提到胸部以上的时候,虽说一般要和同伴相互扶持,但是,所表现的柔韧性确实令人佩服。相信不少自以为跳高不错的男孩子,也都无法做出那么高难度的动作吧。

抓棋子

即使下雨都不影响的游戏,需要的场地也不过是一块桌面。抓棋子讲究的是眼疾手快,数颗军棋子和一个乒乓球,先扔一下球,把棋子撒下去,然后赶快接球。再扔,将所有的棋子翻成正面朝上,接球,再扔。将所有棋子横立起来,接球,再扔。将所有棋子竖立起来……一旦接不到球,或是把棋子碰翻了,都算输。男生很不容易在这个项目上占优势,估计这是难度最大的一种游戏啦。一般的,家里有妹妹或者姐姐的男孩子,经常会发现自己辛辛苦苦攒钱买的军棋总是少子儿,心中经常郁闷。

打乒乓

只要有块水泥台,甚至,支块木板儿,都可以玩。教室里几张桌子放一起,把课本打横放中间做网,比赛就此开始。要不怎么乒乓球是我们的国球呢——没有哪个国家能够整整几代人从小书包里装着乒乓球拍子上学吧?所以我们的乒乓球水平都不差。现在想想,当时上学条件好象是挺艰苦的,集中的表现形式就是,桌子很少是平平整整的,而球在遇到桌子的的坑坑洼洼会自动拐弯,线路极其诡秘。写字儿的时候有垫板,可打球的时候是拿垫板当拍子使唤,实在头大。

踢毽子

过年的时候,杀鸡可以给我们带来双重欢乐,一个自然是有肉肉可吃,再就是拔下鸡毛做毽子。旮旯里找出几个铜钱儿,当然是要中间空心儿的,请妈妈用布把鸡毛缝起来,一只漂亮的毽子就诞生了。毽子可以带来花样繁多的脚上功夫,当然也可拿本书用手打,嘴里还一个劲儿紧着嚷嚷“桥、外、别、背”之类的动作指令。玩到高深处,只见毽子绕身翻飞,就是不落地,那身手叫一个灵活!估计当初的高手们,现在能够不发福的已经很少了,就算体型没变化,说到身手,也只有来一句“八年了,别~~~提它了。”哈哈

撞拐子

这是最具男子气概的战斗。单腿支地,手搬着另一只脚,用膝盖相互拼搏和撞击。如果让对手手松开或者摔倒在地就算胜利。最火暴的场面是学校里班级之间的大决战,想想吧,你的膝盖上可是承担着班级的荣誉哦,老师在旁边笑咪咪的看还在其次,还有女同学呢,特别是,还有自己一直喜欢的她……曾经有一个家伙搬着膝盖蹦到我面前,可是我没让他倒地——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如果上天能够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一定毫不犹豫,如果我可以规定课间休息的时间,我希望是“一万年!”

推手

两人面对面站好,双脚分开,距离大概是一个胳膊再加半个胳膊长。开始时两人四掌相对,然后可以发力,可以卸力,总之只要你的脚移动了,就算输。也可以骗的对方发力前冲,反正你推不着我的手就行。要是推到我身上那是你犯规。经常可以看到一方前仰后合的双手乱舞,场景搞笑之至。

打尜尜儿

关键道具是一个用木头削的,两头尖中间粗,像枣核一样的东东。在地上画一个圆,把嘎嘎尜尜儿放在圆中心,防守方用像腰刀一样的一头粗一头细的木板剁尜尜儿的一头,在其跳起来的时候,用木板使劲往远了打。进攻方拣到尜尜儿后往圈里扔,防守方可以用木板阻挡,如果扔到圈内,进攻方获胜,交换场地,如被防守方击出,防守方可以根据尜尜儿距离圆圈的距离要分(一个板长为一分),进攻方如果对所要分数不认可,那就要用板子丈量,如果距离不够,进攻方胜,交换场地。反之防守方获胜,继续比赛。别觉得容易,这可是结合了棒球和橄榄球双重智力的游戏哦!

弹弓

被老师严令打击坚决没收的凶器,粗钢丝弯制而成,一般表示友好的玩法是用纸叠子弹,而不是从地上拣小石子儿。被老师查禁最严的时候,干脆只用皮筋,大家在课堂上崩来崩去,好汉是再疼也不能交换或者向老师报告的——那样不仗义。当然啦,上课的时候也会有老师会被误伤,但老师顶多疼一下,肇事者回家之后,小屁股可是不止一次和笤帚或者竹板儿发生第N次亲密接触的。

拔根

秋天落叶时,挑又粗又老的根儿,两人互相拔,看谁把谁的根儿拔断了谁就是胜利者。挑选根儿的时候,不能光看着粗或者硬就行,很多时候卖相好看的家伙往往外强中干。相信现在的不少领导,在提拔干部的时候,少不了是要运用小时候选根儿的这一原则的吧。有时还要对根儿进行加工处理,就是把根儿放到鞋子里(最好是球鞋)沤上一半天儿,臭乎乎,软了吧唧,似乎就可以增加很强的韧劲儿。

骑马打仗

一个人背着另一个人,被骑的就是马。主要在沙地上打,否则摔下来太疼。首先十几个孩子分成两拨,然后自愿组合,一般比较高大的孩子当马,然后两拨人就上马开打,对冲。骑马的人可以用手拉扯对方,只要把人从马上拉下来或使对方连人带马一起摔到,对方这一对就得下场。直至对方一对都不剩。当马的孩子不准动手拉扯对方,但可以用身体去撞对方的马。做一匹好马是很要学习一些战术的:一般开始对冲的时候都是两三对一起冲到对方最厉害的一对面前,合力给他拉下来。但也不是太奏效,因为对方总会有别的人保护。所以大部分情况是比较厉害人和对方正面拉锯,不厉害的就想办法迂回到对方后面去偷袭。如果迂回的时候受阻被干掉也只好认倒霉了。

花仙子、聪明的一休、黑猫警长、葫芦娃、天书奇谭、圣斗士星矢、大闹天宫、鼹鼠的故事、哪咤闹海、铁臂阿童木、血疑、排球女将、蓝精灵、加里森敢死队、大西洋底来的人、万水千山总是情、霍元甲、陈真、上海滩、射雕英雄传是晚上的节目和白天的话题;烤红薯、爆米花、搅糖稀、棉花糖、果丹皮、冰棍、泡泡糖、无花果是课间的零食和课上的调皮;捉蚂蚱、养蚕、捕蜻蜓、粘知了、逮天牛、捞螃蟹、拎铲子挖蚯蚓、放大镜烧蚂蚁是快乐的暑期;365夜、童话大王、我们爱科学、少年文艺、十万个为什么、儿童文学、小灵通漫游未来、没头脑和不高兴陪伴着我们的朝朝夕夕;让我们荡起双桨、采蘑菇的小姑娘、泥娃娃、我在马路边、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我的中国心、敢问路在何方、鞋儿破帽儿破是我们的流行歌曲……

嗨,别光说啊!看着这越来越热的天气,还不赶紧买一截粗粗的胶皮管儿,装上完成写字儿使命的圆珠笔芯儿,咱们打水仗去?

新加坡儿童节:10月1日

中国儿童节:6月1日

香港儿童节:4月4日

韩国儿童节:5月5日

英国儿童节:7月14日

日本儿童节:男孩:5月5日;女孩:3月3日。

俄罗斯儿童节:6月1日

印尼儿童节:7月23日

泰国儿童节:每年1月的第二个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