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布鲁氏菌培养 布鲁氏菌病反复吗

2022-10-13 15:03:41孕产
布鲁氏菌培养,布鲁氏菌的培养和形态特点?答:布鲁氏菌为革兰氏阴性的球状、球杆状细菌。菌体长0.6~1.5微米,宽0.5~0.7微米,不形成芽孢和荚膜,无鞭毛,不运动,需氧,对营养要求较高,其培养最大特点是生长繁殖缓慢,牛种布鲁氏菌的培养可在需氧条件下进行。布鲁氏杆菌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

布鲁氏菌的培养和形态特点?

答:布鲁氏菌为革兰氏阴性的球状、球杆状细菌。菌体长0.6~1.5微米,宽0.5~0.7微米,不形成芽孢和荚膜,无鞭毛,不运动,需氧,对营养要求较高,其培养最大特点是生长繁殖缓慢,牛种布鲁氏菌的培养可在需氧条件下进行。

布鲁氏菌培养

布鲁氏杆菌病

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以母畜流产、不孕和公畜睾丸炎为特征。OIE将其列为B类疫病。

  1 病原学
  布氏杆菌属,为革兰氏阴性小杆菌,不形成芽胞。根据其病原性、生化特性等不同,可分为6个种20个生物型,其中羊种布鲁氏菌3个型、牛种布鲁氏菌9个型、猪种布鲁氏菌5个型,还有犬种布鲁氏菌、绵羊附睾种布鲁氏菌和沙林鼠种布鲁氏菌。
  布氏杆菌对各种物理和化学因子比较敏感。巴氏消毒法可以杀灭该菌,70℃10分钟也可杀死,高压消毒瞬间即亡。对寒冷的抵抗力较强,低温下可存活1个月左右。该菌对消毒剂较敏感,2%来苏儿3分钟之内即可杀死。该菌在自然界的生存力受气温、湿度、酸碱度影响较大,pH7.0及低温下存活时间较长。

  2 流行病学

  布氏杆菌病广泛地分布于世界各地,能侵害多种家畜、野生动物和人类。家畜的感染总体上可分为两种类型:单一感染型和交差感染型。前者指家畜感染本种布氏杆菌,后者指由于牛、羊群共同放牧,通过相互间的接触造成羊群既感染羊种布氏杆菌又感染牛种菌,或牛群既感染牛种菌又感染羊种菌等。山羊和绵羊对羊种布氏杆菌最易感。牛对牛种菌易感,也可感染羊种菌和猪种菌。猪对猪种菌和羊种菌均易感。马和犬对羊、牛、猪三种布氏杆菌都有易感性,鹿对牛种菌和羊种菌易感。人类可以感染布氏杆菌。
  病畜和带菌动物,特别是流产母畜是最危险的传染源。病菌存在于流产的胎儿、胎衣、羊水及阴道分泌物中。病畜乳汁或精液中也有病菌存在。
  本病主要经消化道感染,也可经伤口、皮肤和呼吸道、眼结膜和生殖器黏膜感染。因配种致使生殖系统黏膜感染尤为常见。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有明显的季节性。羊种布氏杆菌病春季开始,夏季达高峰,秋季下降;牛种布氏杆菌病以夏秋季节发病率较高。

  3 临床症状

  本病潜伏期长短不一,牛布氏杆菌病一般在14~120天之间。潜伏期的长短,视病原菌的毒力、感染量及感染时母牛的妊娠期而定。
  母牛主要表现流产,可发生于妊娠的任何时期,多见于6~8个月。多见胎盘滞留,失去生育能力。公牛出现睾丸炎及附睾炎。有些牛发生关节炎、黏液囊炎和跛行。
  绵羊和山羊常见流产和乳房炎。怀孕母羊易感染,常发生胎盘炎,引起流产和死胎。流产发生于妊娠后的3~4月。母山羊常常连续发生2~3次流产。公山羊生殖道感染则发生睾丸炎。有的病羊出现跛行、咳嗽。绵羊副睾种布鲁氏菌感染其症状局限于副睾,常引起附睾肿大和硬结。非怀孕母羊也可感染,但一般是一过性的。
  猪的明显症状也是流产。出现暂时性或永久性不育、睾丸炎、跛行、后肢麻痹、脊椎炎,偶尔发生子宫炎、后肢或其他部位出现溃疡。
  犬可感染牛种、羊种和猪种布鲁氏菌,但多为隐性感染,呈散发性,少数出现发热。感染犬种布鲁氏菌的母犬,妊娠40~50天发生流产,产死胎和出现不育症,淋巴结肿大。公犬常发生副睾炎、前列腺炎和菌血症。
  马可感染布氏杆菌的各个种,尤其对牛种和猪种菌最易感。多呈隐性感染,有的发生化脓性滑液囊炎,尤其在头部和肩部,常见“马肩瘘管”或“马颈背疮”。

  4 病理变化

  布氏杆菌最适宜在胎盘、胎衣组织中生长繁殖,其次是乳腺组织、淋巴结、骨髓、关节、腱鞘、滑液囊以及睾丸、附睾、精囊等。
  特征病变是胎膜水肿,严重充血或有出血点。子宫黏膜出现卡他性或化脓性炎症及脓肿病变。常见有输卵管炎、卵巢炎或乳房炎。公畜精囊中常有出血和坏死病灶,睾丸和附睾肿大,出现脓性和坏死病灶。

  5 诊断

  5.1 根据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进一步做实验室诊断。
  5.2 实验室诊断
  在国际贸易中,指定诊断方法为缓冲布氏杆菌抗原试验(BBAT)、补体结合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替代诊断方法为荧光偏振测定法(FPA)。
  病原检查:抹片镜检(取病畜胎盘绒毛膜表面及水肿区边缘触片染色镜检)、分离培养、动物试验。
  血清学检查:缓冲布氏杆菌抗原试验(虎红平板凝集试验、缓冲布氏杆菌平板凝集试验)、补体结合试验(特异性高,但操作繁琐)、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竞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全乳环状试验(可用于筛选病畜群)、血清凝集试验、布氏杆菌素试验(适用于流行病学调查,由于其敏感性低,不能单独作为正式的诊断试验)。
  病料采集:通常采取流产胎儿、胎盘、阴道分泌物或乳汁。
  5.3 鉴别诊断
  应与弯杆菌病、沙门氏菌病、钩端螺旋体病、乙型脑炎、衣原体病和弓形虫病等有流产症状的疫病鉴别。

  6 防治

  坚持自繁自养。必须引进种畜时,要严格检疫2次,确认健康者才能混群。
  在疫区,每年定期以凝集反应检疫2次,清净群每年至少检疫1次,检出病畜应扑杀并做无害化处理。阴性反应畜可预防接种菌苗进行预防。
  被污染的畜舍、运动场、饲槽、水槽等用10%石灰乳或5%热火碱水严格消毒;病畜分泌物、排泄物等应做无害化处理或消毒深埋。
  兽医、病畜管理人员、接羔员、屠宰加工人员,要严守卫生防护制度,特别在产仔季节更要注意。最好在从事这些工作前1个月进行预防接种,且需年年进行。

布鲁氏菌培养

布鲁氏菌病反复吗

布鲁菌病在国内,羊为主要传染源,牧民或兽医接羔为主要传播途径。皮毛、肉类加工、挤奶等可经皮肤黏膜受染,进食病畜肉、奶及奶制品可经消化道传染。不产生持久免疫,病后再感染者不少见。
快速导航

微信文章
基本信息

主要症状 :发热、

其他名称 :布鲁氏菌病

西医学名 :马尔他热

主要病因 :布鲁氏菌

基本内容

由布鲁氏菌属(Brucella)细菌所致的人畜共患地方流行性传染病(见)。主要为害性成熟动物,以侵害生殖系统为特征,导致母畜不能受孕,公畜不能。家畜中以羊、、最常见,其他驯养动物如、、等也有发生;多种野生动物也有感染。本病广泛分布世界各地。中国牧区羊、牛布鲁氏菌病较严重,南方的猪、边远地区的牦牛发病也很普遍。城市中奶牛和奶山羊布鲁氏菌病也有报道。

本属细菌包括6个种其中马尔他布鲁氏菌(B.meli-tensis)由英国人 D.布鲁斯首先在地中海的马尔他岛发现,名,亦称山羊布鲁氏菌,主要感染和;流产布鲁氏菌(B.abortus),亦称牛布鲁氏菌,主要感染牛;猪布鲁氏菌(B.suis),主要感染猪。以上3种在中国均有发现。此外,还有绵羊布鲁氏菌仅感染绵羊;犬布鲁氏菌感染犬;沙林鼠布鲁氏菌(B.neotomae)感染沙漠森林鼠。中国新疆已有绵羊布鲁氏菌感染公绵羊,上海和广西等地有犬布鲁氏菌感染狗的报道。感染途径主要通过消化道,其次是生殖道、呼吸道和眼结膜,在大感染量下也可由皮肤感染。病畜排菌现象可以延续较长时间,而生殖道内病菌则多数动物能很快消失。有时母畜的奶中也含有病菌,常呈间歇性或不固定性排菌。潜伏期长短不一,牛从接触布鲁氏菌到发生一般为6周到8个月不等。怀孕中期感染的潜伏期可能略短。受感家畜一般只流产1次。

母畜临诊表现流产、胎衣滞留、子宫炎、阴道炎和乳腺炎等。公畜表现为睾丸炎、副睾炎、阴囊肿大、关节炎和滑囊炎等。确诊应作血清学试验或细菌学检验,以凝集试验应用最广,补体结合试验是一种准确性较高的诊断方法。防治措施包括淘汰病畜、菌苗接种、在感染严重的畜群或地区实行分群隔离、培育健康后代、结合菌苗接种等。常用的菌苗有流产布鲁氏菌19号弱毒活菌苗和45/20佐剂死菌苗用于预防牛布鲁氏菌病;马尔他布鲁氏菌 Rev.1弱毒活菌苗用于预防羊布鲁氏菌病。中国已制成适用于猪、牛、羊的布鲁氏菌猪 2号菌苗和适用于牛、羊的布鲁氏菌羊5号菌苗,效果均好。

人对布鲁氏菌有易感性,以马尔他布鲁氏菌对人的为害最大,其次是猪布鲁氏菌。患者临床症状较严重,治疗困难。人与人之间的传播尚无确实证据。

介  1814年Burnet首先描述“地中海弛张热”,并与疟疾作了鉴别。1860年Marston对本病作了系统描述,且把伤寒与地中海弛张热区别开。1886年英国军医Bruce在马尔他岛从死于“马尔他热”的士兵脾脏中分离出“布鲁氏菌”,首次明确了该病的病原体。1897年Hughes根据本病的热型特征,建议称“波浪热”。后来,为纪念Bruce,学者们建议将该病取名为“布鲁氏菌病”。1897年Wright与其同事发现病人血清与布鲁氏菌的培养物可发生凝集反应,称为Wright凝集反应,从而建立了迄今仍用的血清学诊断方法。我国古代医籍中对本病虽有描述,但直到1905年Boone于重新对本病作正式报道。

布鲁氏菌培养

什么是布鲁氏菌?

布鲁氏菌
是一种
革兰氏阴性
、细胞内寄生菌,能引起人和多种动物的急性和慢
急性感染
,被感染的人和
动物表现
为流产及不孕不育等症状。

布鲁氏菌的具体研究

布鲁氏菌部分外膜蛋白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免疫原性研究
中文摘要:布鲁氏菌是革兰氏阴性的兼性细胞内寄生菌,可以引发世界范围内人和牲畜及野生哺乳动物的感染,也是生物武器研究的热点。布鲁氏菌引发的传染性疾病和巨大的经济损失已经引起全世界的关注。 常用布鲁氏菌疫苗功能基因序列分析及AMOS检测方法研究
中文摘要:试验内容,AMOS-PCR是一种能够鉴别诊断布鲁氏菌病原的一种PCR方法,本试验中对其分型鉴定进行了研究。对我国常用疫苗S2、M5、S19、104M使用该方法,并做单一基因的AMOS-P.... 布鲁氏菌荧光定量PCR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及检测试剂盒的组装
中文摘要: 本研究以布鲁氏菌(Brucella)基因组编码31kDa核周质蛋白的BCSP31基因设计了布鲁氏菌属荧光定量PCR特异性引物和Taqman荧光探针,优化了荧光定量PCR反应体系和条件。
布鲁氏菌BLS-L7/L12重组亚单位疫苗的初步研究
中文摘要: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Brucella.spp)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世界上有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人、畜布病存在和流行。在我国布病已波及28个....
布鲁氏菌种特异性抗原抗体免疫胶体金试纸条的研制及初步应用
中文摘要: 将牛布鲁氏菌杂交瘤细胞株4B8、1C9、1G9、1E2和羊布鲁氏菌杂交瘤细胞株3C6、2D10、1E10扩大培养,制备单克隆抗体。纯化后抗体非特异带消失,抗体效价为1×106万....
布鲁氏菌种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研制和抗原捕捉ELISA方法的建立
中文摘要: 本研究选用两株光滑型布鲁氏菌B.abortus 544A和B.melitensis 16M,采用热酚法和酚-甲醇法提取纯化了二者的LPS和O链抗原,选择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琼脂糖....
布鲁氏菌新型疫苗的构建及其免疫原性研究
中文摘要: 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是由细胞内寄生的革兰氏阴性小杆菌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它以发热,流产为主要症状,严重威胁着人畜健康。全世界每年出现500,000例人布鲁氏菌病....
白城地区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及病原学研究
中文摘要: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是一种人畜共患疾病,流行于世界160多个国家。“近年来在我国畜牧业发展地区”,布鲁氏菌病在人、畜间疫情愈演愈烈,范围逐渐扩大,呈暴发和流行态势,仅2006....
树突状细胞在布鲁氏菌疫苗诱导免疫应答中的作用研究
中文摘要::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耸薰不即静主要经消化道、呼吸道和泌尿生殖黏膜以及皮肤伤口感染,引起母畜流产和人的“波浪热”等疾病。
大量研究证明:巨噬细胞是布鲁氏菌的易感细胞。
奶牛布鲁氏菌的PCR检测与分子分型研究
中文摘要: 为了调查奶牛布鲁氏菌病的流行和发病情况,本研究利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T)和试管凝集试验(SAT)对浙江省奶牛养殖较为集中的金华地区30个奶牛场28243头奶牛进行布鲁氏菌病原普查,结....
布鲁氏菌外膜蛋白Omp39和Omp14的原核表达及其免疫原性鉴定
中文摘要: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是由细胞内寄生的革兰氏阴性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临床上以发热,流产为主要症状,严重威胁着人畜健康。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表明,全世界每年出现50万....
牛、羊布鲁氏菌单克隆抗体乳胶凝集试验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中文摘要: 参考已报导LPS和O-侧链的提取方法,热酚法、冷酚法。对牛布鲁氏菌(B.abortus 544A)、羊布鲁氏菌(B.melitensis 16M)的LPS和O-侧链进行了提取纯化鉴定。
羊布鲁氏菌是革兰氏阴性需氧杆菌。分类上属于布鲁氏菌属,为非抗酸性,无芽孢,无荚膜,无鞭毛呈球杆状。组织涂片或渗出液中常集结成团,且可见于细胞内,培养物中多单个排列。布鲁氏菌在皮肤里能生存45~60天,土壤中存活40天,乳中存活数周。
对热抵抗力弱,一般消毒药能很快将其杀死。 布鲁氏菌分子标记、毒力缺失疫苗株△YZ-2的研究
中文摘要: 当前布鲁氏菌疫苗种类繁多,但各有缺陷。比如不能区分人与动物是人工免疫接种还是野生菌感染,并且病毒强,返祖现象严重,甚至使接种的人与动物发病,而不能广泛应用,致使当前布鲁氏菌病趋年上升。 ....
布鲁氏菌的脂肪酸分型研究
中文摘要: 目的获得布鲁氏菌脂肪酸成分的数据资料,探索脂肪酸分型方法对布鲁氏菌进行分型的可能性。 方法选择布鲁氏菌的19个标准株、7个疫苗株、64个野毒株,经化学方法提取菌体脂肪酸后,用气相....

布鲁氏菌病的检查

1.周围血象
白细胞计数正常或稍偏低,淋巴细胞相对或绝对增多。血沉在急性期增速,慢性期亦偏高。贫血不清,仅见于严重患者或有延徒性病灶者。
2.细菌培养
需时较长,4周后仍无生长方可放弃。骨髓培养的阳性率高于血液,慢性期尤然。急性期羊型患者的血培养阳性率可达60%~80%。
3.免疫学试验
(1)血清凝集试验 试管法乃直接检测脂多糖抗原的抗体,效价≥1:160为阳性,但注射需乱菌苗后也可呈阳性,故应检查双份血清,若效价有4倍或以上增长,乃提示近期布氏杆菌感染。
(2)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该法的阳性率高于凝集试验,且检测IgM及IgG的敏感性相似。因慢性患者的抗体属IgG型,故本法可同时用于急、慢性病人的诊断。近来有采用亲和素酶联试验,较ELISA更敏感。
(3)2-巯基乙醇(2-ME)试验 本法可检测IgG,用于鉴别自然感染与菌菌免疫。自然感染达1个月后,体内凝集即以IgG型为主(初为IgM型),该IgG对2-ME有耐受性;而菌菌免疫后3个月内的凝集素均以IgM为主,可为2-ME所破坏。
(4)补结试验 补结抗体亦属IgG,病程第3周的效介可超过1:16。本试验的阳性率高于凝集试验,特异性亦高,但出现时间晚于凝集试验。
(5)人球蛋白试验 病人尚可产生一种不完全抗体,后者虽可与抗原结合,但肉眼不可见。当将抗人球蛋白免疫血清加入抗原-不完全抗体复合物中,即出现直接可见的反应。不完全抗体出现早而消失晚,故可用于急、慢性期病人的诊断。鉴于本法操作复杂,只适用凝集试验阴性的可疑病人,效价>1:80为阳性。
(6)皮内试验 布鲁菌素皮试乃为一种延迟超敏反应,24~48小时观察结果。仅有局部红晕而无肿块者为阴性,局部红肿和硬快的直径达2~6cm者为阳性。皮试在病程6个月内的阳性率很低,慢性期患者几近100%呈阳性或强阳性反应。
(7)其他免疫试验 有反向被动血凝试验、放射免疫、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等,因操作复杂,不适于普遍采用。
4.其他检查
脑脊液检查适用于脑膜炎患者,脑脊液细胞增多(淋巴细胞为主),蛋白质增高,其余均正常。心电力产可示P-R新时期处长、心肌损害、低电压等。骨、关节的X线检查可见软组织钙化、骨质修复反应强而破坏性小,椎间盘和椎间隙变窄等。肝功能及脑电图的改变的均属非物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