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他乡的童年》:日本的网红幼儿园,到底藏着什么教育秘笈?

2022-01-02 19:16:17孕产
一谈到教育,从来都是充满了话题。这部纪录片的走红并非偶然。与其说其成功是因为i题材的选取直击大众的关注和痛点,不如说它是在目前的国内日益突出的家长教育焦虑背景下的应运而生。我们太需要这类能够梳理自己教育方式的东西了!

一谈到教育,从来都是充满了话题。

这部纪录片的走红并非偶然。与其说其成功是因为i题材的选取直击大众的关注和痛点,不如说它是在目前的国内日益突出的家长教育焦虑背景下的应运而生。

我们太需要这类能够梳理自己教育方式的东西了!因为我们在重视教育那么多年,学习各类先进的教育方式那么多年,蓦然发现,自己已经迷失在教育方式的十字路口,彷徨、焦虑、不知所措……

从曾在美国风靡一时、国人竞相效仿但又逐渐被淘汰的“哭声免疫法”,再到之后的“亲密育儿法”,之后又开始流行“蒙台梭利育儿”,各种育儿观念充斥着我们的教育界,而我们中国的父母却是经常的困惑和焦虑。

有时候我们明知道我们的教育方式需要改变,但是我们往往找不到方向。那到底什么样的教育方式,才是对的、或者说是更适合我们的孩子呢?

也许我们可以从《他乡的童年》中找寻到一些启发。


这部于8月28日上线的教育旅行纪录片《他乡的童年》收获了普遍好评,很快荣膺豆瓣“华语口碑剧集榜”亚军,并在家长群中引起热议。精良的制作正引领话题度不断走高。

节目的一大看点,是《他乡的童年》中不同国家的教育手段与教育理念。片中的记者周轶君走访芬兰、日本、印度、以色列及英国等五个国家,最后回到中国。记录了日本、芬兰、印度、英国等国家不同背景下不同的童年教育。

到底怎样的教育方式,能更好地帮助孩子成长呢?《他乡的童年》纪录片中讲述了各种不一样的答案,今天,我们先来看一看日本的教育。

影片的第一集讲述的是日本的教育。片子选取了日本的两个幼儿园进行了观察体验。讲述了日本的集体式教育。

他们的教育从幼儿园开始就为孩子将来更好地融入社会在做准备,他们的幼儿园看似很自由,实则充满了“规矩”,处处体现着集体主义的味道。

比如幼儿园的草地特地保持坑坑洼洼,让孩子感到不方便,从而对身边的事物形成自己的思考。

/ / /

01 东京 - 藤幼儿园

这所幼儿园以独特的圆形设计远近闻名,孩子可以自由地出入各个教室,空间中没有隔离。自由、随心所欲是幼儿园的宗旨。

日本的教育学家七田真曾在一本著作中提起,学龄前的孩子一定要学会的3件事是:

当被叫到名字时第一时间要回答“是”;

鞋子脱下之后要摆放整齐,坐完椅子要推回到座位里;

早上起来要问好。

这些看似不起眼的事情,却也是道德教育的核心内容。

东京的藤幼儿园,针对这些习惯,在日常生活的设计上有很多妙用。

在进门前地板上印了鞋子的图案,这样孩子们进门时就知道脱下来的鞋子要摆正。

取消水龙头下的水槽设计,孩子们看到水流四溅会弄湿自己的脚,下意识就知道要及时关上水龙头。

门故意设计成了不能自动闭合,要关两次才能关严,冬天靠近门的孩子会冷,关门的孩子都知道要特意把它关好。

强调感觉,保持节奏,渐渐地这些举动就会成为孩子们习惯的一部分。“做事情要彻底。”这是园长的信念。

在藤幼儿园里,没有严格的条条框框告诉你要怎么做,但是在细节里,都告诉了孩子要在乎他人的感受,引导孩子怎么做是对的,自发地去遵守规则。

除此之外,藤幼儿园还有很多特别的地方。

教室的阳台上,没有什么花草,而是晾晒了很多洋葱,这是为了让孩子更好地了解生活常识。

小朋友过生日的时候,作为生日礼物,可以骑着学校的马在操场上走一圈。

让孩子看到真实的东西,才能学到的更多。

/ / /

02 大阪 - 莲花幼儿园

这是个很热闹的学校,教学方式有着典型的大和民族特征:从小培养孩子吃苦耐劳,强调锻炼身体的重要性,练习剑道以磨练心性……

若松花果,来自大阪莲花幼儿园,片中记录了她某天上学的准备过程。

被大人叫起来后,她自己洗脸、挂毛巾、收起小板凳……自己叠睡衣、穿衣服,期间都没有让妈妈帮过忙。

出门后,自己的东西自己拿,小包大包,都是自己提。到学校后,自己换鞋子。

她的妈妈说:“虽然不能每次都做到完美,但也让她学会在一天里努力做到最好。”

看了这个过程我非常感动,若松花果所有事情都可以独立完成,而现实中我都是每天早上哄着小花去上幼儿园的。

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自己来做,对小朋友们来说一定不是种负担,只是让他们养成了一个好习惯。

莲花幼儿园的早晨,是充满嬉戏的,没有早会没有罚站,也没有晨读,正确的打开方式是疯狂地玩。

园长认为这是让孩子们燃烧自己的能量。

“应当充分利用这段时间,调整自己身体的节奏。”

在教室学习时,教学讲究节奏感,园长觉得,孩子们不一定要掌握并理解透彻所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孩子们可以在充满节奏感的学习中找到“感觉”。

有一个场景是大家学习正坐姿势,有个小朋友的膝盖受伤了,他仍旧坚持把动作做到标准,没有哭闹影响大家。

比起自己的不适,大家更看重集体主义精神,不可以破坏队形和麻烦别人。

大家在一起是为了一个目标而努力,或者是为了某一个人去努力。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们的同伴意识增强了,变得更重视身边的小伙伴。

03 回响、相互、集体共振

两所幼儿园的教育方式各有千秋,但最大的相同之处就是,倡导集体主义感:不要麻烦他人,凡是为他人着想,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也有日本家长提出了自己的质疑:过分强调集体,会不会让孩子失去了个性。日本的教育现在也开始反思,要尊重并承认每个孩子的个性,而不是一味地让步于集体。

秋田园长说:“不是整齐划一,而是每个人之间能产生回响,继而有相互并形成集体共振。”

教育的目的,是认同每个人差异的同时,创造出能够包容差异的氛围和回响。

我觉得日本教育追求的是一种力量,在让每个孩子都有自己角色的同时,又让所有人凝聚成一股力量。

求同存异、回响、相互、集体共振……这些美妙的词或许是日本教育的秘笈。

其实短短的50分钟反映出的日本教育看似是平平淡淡的,但在细节之处都透露出了对孩子们的良苦用心,点点滴滴都在帮助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