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袁咏仪带儿子看心理医生,发现有病的是自己:别忘了最重要的事

2021-12-28 22:49:17孕产
作者|四夕羽卒草方 编辑|豆爸面对孩子的成长,袁咏仪心里一直有个疑惑:为什么自己跟孩子的距离越来越远?带着这些疑惑她参加了网综节目《成为妈妈后》。



作者|四夕羽卒草方 编辑|豆爸

面对孩子的成长,袁咏仪心里一直有个疑惑:为什么自己跟孩子的距离越来越远?带着这些疑惑她参加了网综节目《成为妈妈后》。

因为父亲是警察,对她管教很严厉,而她也是一直这样教育儿子的,从小给他立各种规矩:

每天要背20个词语;玩滑板一定要带护具;18岁以后才准谈恋爱……

担心没有了自己的管束,孩子会没有规矩。

担心稍有松懈就成了纵容,孩子就会做错事。

她自嘲自己是“什么都不可以的妈妈”。

因为过度管束,使母子间的关系越来越僵,儿子说讨厌她,也不愿跟她说话。

面对如此“叛逆”的儿子,她很焦虑,赶忙带儿子去看心理医生,结果却发现有问题的是自己,是自己的教育方式出现了问题。



哲学家弗洛姆说:“教育的对立面是操纵,它出于对孩子之潜能的生长缺乏信心,认为只有成年人去指导孩子该做哪些事,不该做哪些事,孩子才会获得正常的发展,然而这样的操作是错误的。”

孩子虽小,却也渴望被成人的世界认同。大人对他的否定,让他很压抑,只能用叛逆的行为来反抗。

在对孩子的教养中,我们应该如何把握平衡,既不过度压抑,也适当引导孩子呢?

规则是必要的,但只有规则的世界是可怕的

教育学家尹建莉曾在她的书里讲述过一个案例:

一个高学历的妈妈,很用心地培养着孩子。对小孩的各种行为习惯,一直都是“高标准,严要求”。

孩子2岁后她就不再抱,因为她觉得男孩子不能娇气;

孩子从4岁起,被要求天天清洗自己的裤头,懒一天都不行;

吃饭的时候,不能说话,不准掉饭粒,不可以发出咀嚼的声音。

诸如此类的规矩很多很细,几乎约束着孩子的每一言每一行。

孩子5岁前,确实养成了很多“良好习惯”,智力也很出色。但慢慢地,小孩变得越来越偏执,不能接受任何稍有变化或是常识里没有的事。

在幼儿园里的表现也让老师很是头疼。

老师说,孩子很孤僻,总是一脸冷漠不爱笑;喜欢躲在角落自己玩,跟其他小朋友一起也总是不到几分钟就起冲突。

这种种表现,已让他不再像是一个天真无邪的孩子。

因为小小的他,就被各种条条框框约束着,而孩子该有的天性也被压抑着。

法国教育家卢梭说:“教育必须随自然,也就是随其天性而为,否则必然产生本性断伤的结果。”

规则是必须要有的,但只有规则而没有自由的世界是可怕的。

小孩的世界不仅需要规则,更需要一个自由,可以让他做自己的自由。

适当放手,让孩子学会管控自己的人生

西安18岁女生闫隽永自学考取剑桥大学的事曾轰动一时。

她因为一部电影而立志学心理学。但因为没有专业老师的指导,父母曾极力反对。

既然选择了就不曾想过要退缩,所以她倔强地留给父母一句:没有老师我就自学。

看到她的决心坚持,在这件人生大事上,父母只好像以往一样选择放手,选择相信女儿。

闫隽永的妈妈说:“她自小就很有自己的想法。所以在她小学时就开始放手让她自己安排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只在关键时刻给予引导。”

闫隽永也是说到做到,她给自己做了学习规划:

课余时间研读国外原著心理学书籍;参加学术辩论赛,提升自己的思辨能力;远赴美国学习最前沿的心理学研究方法;收集面试经验,摸索面试的技巧。

最终,因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她的淡定从容,获得了剑桥大学面试官的青睐。

懂得放手的父母,是因为知道让孩子自己羽翼丰满才能飞得更高更远的道理。

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曾说:“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应该让他自己去做;凡是孩子自己能够想的,应该让他自己想。”

我们要除掉心底多余的担忧,克制住时刻想要管束孩子的冲动,给孩子管理自己的机会,这样才能激发孩子的内在驱动力,何时都能管控好自己的人生。

勇于放手,才是对孩子最深远的爱

面对孩子,我们不仅要有保护孩子的能力,更要有放开他们的双手的勇气。那么父母该如何给孩子一个有爱而自由的世界呢?

·给孩子一个自由的空间

孩子天生有着一颗自由的心,你总想着如何保护他,可他却总想着如何自我放飞。

在美国超大公司总部,办公室门口摆着一个大鱼缸,十几条热带鱼在这里欢乐地嬉戏着,它们长约3寸,但是养了两年,这些鱼的个头都没见长大。

有一天,有个小男孩不小心打碎了鱼缸,情急之下,大家把鱼放到院子里的喷水池中。

两个月后,公司新购置了一个鱼缸,准备把金鱼放回去养。没想到,仅仅两个月时间,这些鱼竟然疯长到了1尺长!

这就是教育界著名的“鱼缸法则”。

金鱼因为被囿于一个小小的鱼缸里,得不到成长。进入广阔的水池后,没有了限制,得到了本该有的生长。

教育孩子也是如此,孩子的成长需要自由的空间,而这个空间可以激发孩子无限的潜能。

鲁迅认为:觉醒的父母懂得“解放”自己的孩子,给他们空间,给他们阳光,让他们幸福地度日,自由地成长。

如果父母对孩子的爱护变成过度的约束,那孩子就会长成一个没有独立思想的“巨婴”,失去自主性和独立性。

·给孩子一个辩驳的机会

刘墉除了是位知名作家、画家,还是一个成功的父亲,培养出了一对优秀的儿女。

刘轩8岁时就到美国生活,但是他的普通话却越说越好,后来还得了《我是演说家》的总冠军,有人问他是怎么训练他的口才的。

刘墉说这要归功于我从小给他的“辩驳权”。每次他做错事,我教训完都会说:“OK!我说完了,现在轮到你了。”然后由他替自己辩解,他要想尽办法赢我,所以无形中练就了辩论的好口才。

父母可以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教育孩子,但同时也要给孩子替自己申辩的机会。

他在他的《刘墉谈亲子关系与沟通》书中写到:

在一段和谐的亲子关系中,父母的话,孩子乐于听;孩子的话,父母懂得听。

孩子再小,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情感。

而情感和思想都是需要表达出来的,一直没有被听见的孩子,最后都会成为一个沉默的羔羊。

哪怕孩子的某个想法你认为是愚蠢错误的,我们都应先尊重地倾听,再循循善诱。

·给孩子一个选择的机会

影帝梁家辉曾在鲁豫访谈中对女儿说:“你愿意走哪条线你就走哪条线,但是我肯定会在旁边拉着你的手。”

他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

最近他带着女儿参加了一档节目《一路成年》。

在节目中,两个女儿都很想挑战峡谷荡秋千,恐高的梁家辉担心他们的安全当即反对。

但是女儿坚持要玩,觉得不玩的话会让人生留有遗憾。

看到女儿的期待,他不忍再阻拦,只是默默地帮女儿检查装备,不断叮嘱着她们。

女儿荡出去那一刻他转身就抱着另一位父亲痛哭起来。



荧幕前硬汉形象的他,却因为女儿的冒险而不安到急哭,真的很让人泪目。

即使担心不舍,还是尊重孩子的选择,因为他知道只有亲身体验过自己的选择带来的结果,收获了属于自己的经验,孩子才会更懂得人生。

而他能做的就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护她们周全。

英国心理学家克莱尔曾说:“父母真正的成功,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离越早,你就越成功。”

父母与孩子之间,就是一场渐行渐远、最终分离的旅程。

而在这段终将分别的旅程中,我们是孩子的引导者,而非管控者。我们需要为他们订立规矩,防止他们误入歧途,但在这个过程中,千万不要忘了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引导他们独立,让他们成为最好的自己!

教育要以始为终,把握住这个终极目标,在具体的教养与陪伴过程中,张弛有度,自然就可以陪着孩子成长,让孩子成为一个有用而且快乐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