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幼小衔接,对照看看,爸爸妈妈做好准备了吗?

2021-12-27 12:01:31孕产
不上幼小衔接班,做到这些,父母同样可以帮助孩子顺利过度幼升小幼小衔接,对照看看,爸爸妈妈做好准备了吗?

每年9月不少孩子又要成为一年级新生了,他们的爸爸妈妈大多怀有同样的心情,担心、焦虑、慌张,甚至恨不跟孩子去陪读几天,能监控到孩子每天的一举一动。这样的心情不亚于孩子当初进入幼儿园。

可怜天下父母心,有这样的心情实属正常, 毕竟小学是完全不同于幼儿园的阶段,也是孩子更正式独立的走向集体生活的一个阶段。可见顺利适应小学生活对孩子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家长的担心自然不言而喻。

某次再小学新生的家长群里,有几位家长给老师留言:

“麻烦老师提醒我家孩子喝水,天太热了,他不爱喝水,我怕他喝太久生病了”;

“老师,我家孩子爱流汗,下课了让他换个衣服防止感冒”;

“老师,孩子早上忘记带课本了,我等下给他送过去,跟孩子说一声别着急。”

……

通过这些留言大家可以看到什么,就是我们家长依然把进入小学的孩子当成幼儿园的状态来对待,自然在和老师沟通上,也习惯把老师当成“保姆式”的方式来“叮嘱“。如果不调整这样的想法,那么不适应的环境的恐怕不是孩子,而是我们的家长。

那么一年级的孩子,父母首先要意识到孩子的求学环境已经发生了变化,而这些变化有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一、幼儿园是养育兼教育,而小学则侧重教育

开头描述的家长叮嘱老师的各种留言,不难看出,家长们对老师的看法还停留在协助养育孩子的状态上,把对孩子的关注点依旧是放在吃喝拉撒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上,其实这些基本能力在幼儿园阶段就可以重点培养好的,也是幼儿园老师的主要职责。

而进入小学阶段,一个班级有45-50个学生,小学老师的职责以学科知识传授为主。那些基本的生活能力,老师会默认这个阶段的孩子大多已经有了基本对技能,不会在这样对事上耗费太多精力。况且一个班级只有一个班主任,一个副班主任,没有像幼儿园那样会配备保育员的角色,老师更会把精力放在他们的主要教学任务上。

这样的差异决定了家长们要在幼儿园阶段,就重点帮助孩子把基本的生活技能初步培养好,同时对小学老师的角色定位清楚,带着这个宏观的方向会帮助我们和孩子很快适应小学生活。

二、游戏是幼儿园孩子的主题,而小学则以教授为主

幼儿时期的孩子接受知识的方式以游戏为主,培养兴趣启蒙为目标。而传统小学大部分是以传授的方式,就是老师在讲台上说,孩子端坐在下面听,而且一听就是40分钟左右。

这样的听课形式会导致很多孩子一开始不那么习惯,常常一年级孩子会表现这样的挑战行为:坐不住,注意力分散,容易走神。

但其实,这孩子开始但不适应或者表现所谓的开小差行为实属正常,这是孩子适应新的课堂规则的一个必然阶段。大多孩子在一年级下学期或者二年级,随着年级增长,自控力和专注力的提升,就会逐步适应这样的教学方式。爸爸妈妈们明白这个过度阶段的普遍现象后,一是没必要过度焦虑孩子的专注力,二是少些指责多些鼓励孩子;三是有意识的培养孩子听人说话的能力,刻意训练孩子专注某一件小事的时长,孩子很快就会适应的。

三、幼儿园课程寓教于乐综合型强,而小学则按学科分类。

幼儿园的寓教于乐体现在有游戏、互动、集体合作、单独表演等多花样形式,同时没有所谓的学科分类,在玩中锻炼孩子的各项成长基本技能和能力。

而小学的学科分类很强,一开始就分主要的语数英,副科美术、体育、自然等等。细化的课程分类在专业的程度上要求更高些,对孩子的学习要求也会相应的上升到一个不同的阶段。

以上三个大方向的变化决定了,孩子小学的环境和幼儿园的大有不通,老师的角色也相应的产生了变化,再用幼儿园的保姆式的方式和老师沟通是行不通的,老师很可能不按照家长的期待去“配合”,我们对孩子的教育引导也要逐步过度到学习自主能力和习惯的培养 ,这样家长们才不会更多的焦虑和迷茫。

摆正自己作为新小学生的家长心态会让孩子更好的适应小学生活嘛,下面几点的培养可以帮助孩子提前做好这些生活和心里上的准备。

一、规则意识的强调

规则意识特别在上课的要求、时长的变化上,例如上课不讲小声话,不随便插话,回答问题要举手,不打扰别人听课等等。

有一些一年级新生上课上一半,会跑到外面去上厕所,或者上一半吃起了东西等等。让孩子明白上课的时间段是不可以随便走动,不能随心所欲的做自己想做的事,如果有什么紧急的情况第一时间举手请示老师。

课堂纪律是认真而严肃的,让孩子明白上课主要任务是听课,以老师为主,即便是开小差,也不可以影响别人。

二、让孩子对老师和集体建立归属感

家长为了让孩子明白小学和幼儿园的不同,煞费苦心,常用的方式是用恐吓教育来让孩子紧张重视。比如家长会说:

“小学老师很凶的,如果你上课迟到,上课讲话,老师就会惩罚你!”

“你放学不按时写作业,老师惩罚你写很多作业,不让你睡觉。”

以上之类的方式,这和动不动就喊警察叔叔来”帮忙“是一样的效果,不但不利于培养孩子对小学生活的规则意识,反而还会让孩子对小学生活心生恐惧。带着这样的恐惧学习,他会把注意力放在如何不让老师惩罚和责骂的点上,而不是对小学知识充满了好奇和向往。

所以建议父母帮助孩子了解小学的真实生活状态,让孩子明白老师是来帮助孩子学习更多技能的,小学的集体生活会让孩子的能力更强大,让孩子对小学老师和集体充满好奇和新鲜感。

三、不要给孩子建立学习很辛苦的印象

学习的主动型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家长为了引起孩子的重视程度,时不时的会灌输这样的信息“:学习是很辛苦的,你不能再像以前那样想玩就玩,吊儿郎当的啦。你是一个小学生啦,你要认真学习,刻苦用功,争取考一个好的成绩。“这些抽象的话语对孩子来是没有意义的,说多了反而会增加孩子对学习这件事的恐惧和为难情绪,孩子心里会想“学习”这么难啊,我还不能玩了,太痛苦了!久了孩子还有可能不愿意面对作业,面对学习。

建议爸妈不要用这样空洞的,对孩子没有影响力的话去教育孩子。一年级最好的方式就是鼓励式的方式陪伴孩子度过小学的适应阶段,让孩子看到自己每一次的进步和能力,孩子就会觉得小学生活也是很快乐开心的,他有这样的能力来适应新的环境。

四、生活作息的调整

养成准时睡觉和按时起床的习惯对小学生活很有帮助。

小学入校时间一般在7:30到8点10分之间,不同的学校不一样,这意味着孩子6点多就要起,家住得远点7点半就得出门。暑假就可以帮助孩子建立相应的作息时间,睡得早睡得好,孩子早起没问题,也能保证第二天一整天的学习精神。

如果等到进入小学再调整,孩子适应期的周期可能会充满更多挑战。特别是早上,如果孩子因为睡眠不足,作息没有养好,加上一闹脾气就容易上学迟到,一迟到挨老师批评,孩子情绪也高不起来。最关键的是,家长也会因此在早上的时候替孩子着急而控制不好情绪,开始责骂起孩子。

别小看早睡早起,这一连串的情绪反应,也会影响到孩子一天的学习效率的,所以,提前准备,让孩子更快适应过度阶段。

五、交往能力的培养

幼儿园孩子之间闹矛盾了,第一时间找老师,或者找孩子父母,再大不了无法解决还可以转学。但是小学不同,这帮孩子之间要一直相处六年,六年的友谊建立,不是一次翻脸吵架可以选择再也不见面的。

爸妈要做的是有意识去培养孩子独立处理人际交往的能力,特别是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如果遇到欺负人的孩子他应该怎么做,欺负别人的行为不可有,让孩子知道同学之间交往的规则和界限,培养孩子的同理心。同理心可以帮助孩子感同身受他人的感受和处境,也是孩子情商培养的第一步。

与其担心孩子被欺负或者欺负他人,不如教会孩子如何和他人相处的能力、规则、界限。这样无论什么养的环境孩子都能在人际交往上找到自己合适的方式和位置。

做好以上这些,父母的焦虑就会减少很多,也希望孩子们能顺利开始新的学习生活。